首页 名人故事 白衬衫_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_邓小平遗物的故事

白衬衫_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_邓小平遗物的故事

时间:2022-08-17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白衬衫_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_邓小平遗物的故事1979年邓小平登黄山时所穿的白衬衫。1979年7月,75岁高龄的邓小平登临黄山。简陋的午餐丝毫没有减弱邓小平的兴致。当晚,邓小平下榻在玉屏楼宾馆。由于得知邓小平在黄山,登山的游客纷纷打听他的行踪,希望能见到这位刚复出的大人物。1979年7月12日,邓小平在黄山同几名女大学生合影留念。邓小平了解情况后,非常关心游客的住宿问题。在邓小平的安排下,游客都找到了住处。

白衬衫_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_邓小平遗物的故事

1979年邓小平登黄山时所穿的白衬衫。

在邓小平的众多遗物中有一件极为普通的短袖白衬衫,这件的确良质地的白衬衫在当时的中国再常见不过:衣领规整、服帖,料子挺括,前襟上有两个兜。这就是邓小平日常的穿着,它伴随着主人走过了祖国的千山万水。

1979年夏天,邓小平穿着这件白衬衫,和家人一起来到了黄山。(www.guayunfan.com)

此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已经确立,百业待兴。邓小平已经是75岁的老人了,“文化大革命”并没有拖垮他的身体,更没有摧毁他坚强的意志。他希望在有生之年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些事。

女儿邓楠很了解自己的父亲,她回忆说:

他非常热爱祖国的山河,所以黄山他想要去看看。更主要的原因呢,是他想检验一下,因为要出来工作嘛,想检验一下自己的身体到底行不行。

“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云海“三奇”而名扬天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览黄山后盛赞:“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然而,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黄山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遥不可及。

7月11日,邓小平的专列停靠在距黄山237公里之外的皖南山区小城繁昌,这是当年离黄山最近的火车站。

邓小平谢绝了安徽省委事先安排好的小轿车,在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等陪同下,与大家一起坐上中型面包车直奔黄山。中午抵达黄山温泉风景区,得知为他第二天上山准备了滑竿,邓小平对万里说:“我下了决心,要步行上去。同时特别交代:第一,不能因为我来黄山而妨碍群众游山。第二,这次是利用休假来黄山的,对外不宣传。”

黄山当时还没有缆车,想要登上黄山,除了乘坐滑竿,就只能靠两条腿。徒步登黄山有两条路:一是前山,这里坡陡,行走吃力;二是后山,山路舒缓易行。邓小平选择了攀登坡陡但风景更加优美的前山。

7月12日,在慈光阁,邓小平对自动列队欢迎他的黄山管理处职工和闻讯赶来的中外游客说:“谢谢鼓励,这个山,我一定要上。”他身着短袖白衬衫和深色长裤,脚穿圆口黑布鞋,拄着手杖,踏着陡峭崎岖的山道,坚定地一步一步拾级而上。

常言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景色秀美,但也的确山高路险。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登上山顶绝非易事。尽管邓小平有交代,要步行登山,但是黄山管理处的同志考虑到他已75岁高龄,还是为他预备了滑竿。邓小平执意不坐,坚持步行,他就要看看自己能不能走上去。邓小平借助手杖的力量,走得比陪同的工作人员还要稳健和快速。

1979年7月,75岁高龄的邓小平登临黄山。

登山途中,这位古稀老人精神矍铄,毫无倦意。陪同人员担心他走得太快,体力不支,劝他走慢一点。邓小平却说:“你们不用教我,我比你们有经验。长征时不少人都跑垮了,我还是越走越有劲。”他还向大家传授登山“秘诀”:一是把裤脚卷到膝盖上面,二是走起来步子不要太快。工作人员和游客们纷纷效仿,把自己的裤管卷起来。于是,山路上行进着一支挽着裤管、奋力攀登的队伍。

陪同邓小平登山的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孙勇回忆说:

(邓小平)拄着手杖,穿着布鞋,挽着裤腿,不慌不忙的,慢慢地往上登,有时候大夫护士问问他,累不累,喝口水吧,再走一会儿,有的大夫(说)把把脉吧,(邓小平说)你们不要关心我,一切正常。

中午时分,邓小平一行到达半山寺。此时,日头正烈,也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半山腰上没有饭馆,随行人员早有准备。

简陋的午餐丝毫没有减弱邓小平的兴致。小憩后,邓小平又继续踏上了登山的路程。邓小平带领众人,步伐矫健,穿过“一线天”、“蓬莱三岛”、玉屏峰,沿途不时极目纵览。

当晚,邓小平下榻在玉屏楼宾馆。盛夏时节,又逢暑假,正是旅游的高峰期,黄山有限的接待能力一时显得捉襟见肘。当年和邓小平同一天登上黄山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学生陈静溪对此有深切的感受:

那个时候黄山呢,住所虽然非常困难,我们都是住食堂啊,住这种临时的房子,但是呢,其实游客并不多,实在是住的地方太少了。

由于得知邓小平在黄山,登山的游客纷纷打听他的行踪,希望能见到这位刚复出的大人物。孙勇见此情形,赶紧向邓小平报告并说明情况。这些群众当时就在外面,而且还没房子住。

1979年7月12日,邓小平在黄山同几名女大学生合影留念。

玉屏楼宾馆是当时黄山上仅有的3家宾馆之一,此前只是用来接待贵宾,1978年随着游客的增多才逐步放开,面向普通游客。然而,仅两层楼的玉屏楼宾馆房间十分有限,一楼仅有6间房,二楼也只有12间房。一旦游客增多,便只能勉强安排在临时搭建的房间里。

邓小平了解情况后,非常关心游客的住宿问题。他说:“山上早晚温差大,在外头住容易生病。我和卓琳同志住一间房子,万里和秘书同志住一间房子,你们工作人员四个人一间房子,把房子腾出来。住不下,走廊里还可以住人,把桌子板凳收起来,可以住食堂。”在邓小平的安排下,游客都找到了住处。

如今的玉屏楼宾馆里,邓小平曾经住过的房间早已被翻修一新,用于接待游客。然而当年接待邓小平时的局促,服务员吴建明仍记忆犹新:

一个房间两个床,一条被褥,房间里就(只有)一个电灯泡,再加上(一个有)两个抽屉的桌子和一张凳子,两个茶杯,就这么简陋,什么都没有。

孙勇提前了解到情况,准备了手电、马灯,还随身拿着双人床单,拿上曲别针、摁钉,现场制作了一副临时窗帘。

陪同邓小平登黄山的邓林对此也有切身的体会:

为了干净,把楼道都冲了,我们一进去就水积积的。走廊都潮潮的。那时候条件很差,灯光很暗。就是游客住的那些房间,不过就是略微打扫了一下,床单换了换。床单一看是挺干净的,一打开床单一看那里头,褥子黑黑的。

宾馆的服务人员也极少,并且从未受过专业培训。据吴建明回忆,玉屏楼当时是楼下一个服务员,楼上一个服务员。二楼整个一层楼的卫生、服务、烧开水、给客人打洗脸水等工作,都是吴建明一个人完成。

在这样的条件下,邓小平在黄山上的玉屏楼、北海宾馆共住了3晚。

最后一天,邓小平带领大家成功登上山顶,到了始信峰。警卫人员考虑到此处山势险峻,游客又比较集中,就劝邓小平不要上去了。邓小平用手杖在地上敲了敲,说:“上!无限风光在险峰嘛,岂有不上之理。”

在始信峰,邓小平巧遇香港长城电影公司《白发魔女》外景队演职人员,应他们的请求,欣然同他们合影。

7月15日下午,邓小平下到黄山脚下的观瀑楼。他一身疲惫却兴奋不已地对万里等人说:“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

女儿邓楠后来回忆说:

他去黄山,对他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爬完黄山以后,他的腿肿了一个月。最后就天天泡脚,慢慢恢复的。可想而知,他爬黄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最后下来,他认为自己合格了,可以为人民再做工作。虽然腿肿了,但是心情非常舒畅

在观瀑楼,邓小平召集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的负责人进行座谈。谈话没有长篇大论,却抓住关键,微言大义,传达出邓小平发展中国旅游业的大思路。

大到发展方向,小到具体细节,邓小平都明确提出了要求。

邓小平看到,开发旅游是黄山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他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随行人员汪根华回忆说:

他是个先行者。看过黄山以后,他脑子里就有思路了,像他第一天不说,第二天他也没有说,第三天下山的那天他说这句话。他就给我说黄山是个摇钱树啊,你们要摇好啊。这位老人很有眼光的,很有战略眼光。

30多年后,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评价邓小平的“黄山谈话”说:

皖南山区当时是非常穷的,经济产业基本上什么都没有。所以当时中国普遍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小平是第一次从旅游的这个角度,看到了我们这些山水本身是一种资源。在旅游的发展史上,小平同志在那一次,实际上是对着一个地区,对着我们真正发展旅游业的这些个地方,做了一次相当于现场办公。

针对当时黄山的实际情况,邓小平指出:“在这里,我们的资本就是山。要搞些专业队治山。现在这里有好多秃山,种玉米干什么,既影响水土保持,收入又少……要有些办法,禁止破坏山林。”

邓小平还从饮食、住宿、开发纪念品等许多细节对黄山如何开发旅游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说,“主要是搞好服务工作……第一是服务态度,清洁卫生。房子要干净,伙食要适合外国人口味,服务员要有点外语知识,导游要有章程。你让人家出钱,服务态度不好,又脏,谁来?来了也不会满意……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一定要搞得使游客方便。”甚至连宾馆床单更换,邓小平都考虑到了。宾馆客房的床单,应该是一天一换。现在的所有饭店都是一天一换,这是标配,是旅游行业的一个基本规则。然而,当时的中国旅游从业者并不知道,邓小平却敏锐地指出了这一点。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来桂林睡地下”

当时黄山的接待现状很有代表性。就全国而言,宾馆接待水平落后,人们对于旅游的认识还局限在外事接待,基础设施不完善,酒店不够住,服务也跟不上。

时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的庄炎林曾风趣地形容中国旅游业起步时的窘状:

像桂林慢慢开放,知道桂林山水那么好,结果有一些华侨回来以后,在桂林最后写了打油诗,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来桂林睡地下。为什么呢?因为房间不够,没地方住,要打地铺。

就全国而言,中国此时还没有把旅游当作经济产业,整个旅游行业处于五“无”状态:无概念、无市场、无规模、无目标、无政策。而国际旅游业已进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千头万绪中,邓小平敏锐地看到了中国旅游业的落后,更富有前瞻性地预见到了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来黄山之前,1978年10月至1979年初,邓小平已多次同有关负责人谈发展旅游的问题。

1978年10月9日,邓小平同民航总局、旅游总局负责人谈话时就提出,“民航、旅游这两个行业很值得搞”,“要开辟到拉萨的旅游线路”。他还提出要通过旅游来“同外国人做生意,要好好算算账”等等。邓小平亲自掰着指头和旅游局的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一年1000万,一人花1000美元的话,那就是100亿美元。就算一半吧,那就是也有50亿美元。这样子搞个十年八年,我们经济发展就能够更加快、更加好。

1979年初,邓小平分别同国务院、国家旅游总局等有关负责人谈话。他提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要变成综合性的行业”,“旅游赚钱多,来得快,没有还不起外债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大搞呢?”

一向举重若轻的邓小平,为了发展旅游,想得细致周到,可谓事无巨细。他说:“要搞好旅游景区的建设,要有电、有路、有旅馆,还要搞好城市建设,搞好服务行业”,“名胜旅游区要整修一番,像四川的峨眉山、长江三峡,甘肃的敦煌、嘉峪关,西安的半坡村、秦始皇陵等等”。

连道路问题,他也想到了。他说:“通往旅游景区的路,要下决心修好。现在游长城,至少要花五个小时,大部分时间花在路上”,“北京到十三陵、长城可以修高速公路,也可以用直升机,还可以安排几个专列,边走边看”。

对旅游纪念品和宣传品,邓小平想得也很细。他说:“自己可以搞些宣传品,如风景片,要讲点艺术性,也可以吸收外国技术,在世界上销路会很大。”“长城风景片,旅游局可以自己拍。敦煌的照片,也可以订货。北京和其他地方的风景区,都可以带广告性质地搞一些东西,不搞不能吸引人家来嘛!”

1980年7月6日,邓小平在峨眉山风景区听取风景区的总体规划汇报。

破例题字

在“黄山谈话”后,全国旅游业加速发展,从上至下迅速推进。

1979年7月28日,国务院批转轻工部、旅游总局《关于进一步发展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

11月17日,旅游总局、物价总局联合发出《关于调整外国自费旅行者综合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

……

问题的完全解决并非一夕之事,新的情况也在不断地涌现。当时问题最为突出的还是住宿问题。

1983年,香港船王包玉刚提出捐献1000万美元建造旅游饭店,却因希望以自己父亲的名字命名酒店被上升到政治的高度,遭到非议。

庄炎林对兆龙饭店的建设情况感受颇深:

有人反对说,这个你要给资本家立名,为什么用他那个父亲的名义啊,你这个兆龙。很多共产党人,还是个老干部,说你这样子的话,到底是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啊?这个事情我也很困惑,这样的话你看看实际上对我们国家、对人民、对整个经济发展不行。

报告呈送到邓小平手里后,邓小平立刻表态,“用他一个名字,也没有关系嘛,为什么不可以,人家有贡献也可以纪念啊!别人不同意,我来替他题字。”

题写“兆龙饭店”四个大字,正反映了邓小平对全面开放旅游行业的支持和鼓励。这唯一的一次为外资旅游饭店题名,给了当时处于困惑中的旅游从业人员以信心,也让旅游业更迅速地全面发展起来。

很快,北京长城饭店、兆龙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南京金陵饭店等第一批中外合资的旅游饭店陆续经国务院批准立项,旅游饭店逐步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

邓小平题写的“兆龙饭店”。

利用外资加快饭店建设,不仅很快缓解了住宿设施不足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而且为我国在饭店接待服务领域引进了品牌经营、标准化管理、总经理负责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造就了中国饭店业的高起点、市场化机制和国际化运作的行业特点。旅游业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导性行业,站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

100亿美元

这期间,邓小平陆续去了崂山、苏州、桂林、三峡、长白山等地。每到一处,邓小平都鼓励当地干部,根据本地优势发展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崂山,他提出要树立起崂山品牌。他还提出要保护环境、治理污染。他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水不干净怎么行?”“要保护风景区。桂林那样好的山水,被一个工厂在那里严重污染,要把它关掉。北京要搞好环境,种草种树,绿化街道,管好园林,经过若干年,做到不露一块黄土。”

1980年夏天,也就是登黄山一年后,还是穿着这件白衬衫,邓小平来到峨眉山。在这里,他因地制宜,将峨眉山定义为一个文化型的风景区,并提出要综合开发的思路。

在推动中国旅游业走向经济产业之始,邓小平就为旅游业制定了目标——要求在20世纪末实现创汇100亿美元。这在当时看来,这个目标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为1978年我国全年旅游外汇收入才刚过两亿美元。

正是邓小平提出的这个要求,中国旅游业有了第一个发展目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旅游业悄然发生着变化,一颗充满活力的产业新星从中华大地上冉冉升起。1996年,中国旅游业提前完成了邓小平提出的在本世纪实现100亿美元的创汇目标。

邓小平最初关于旅游业许多看似天方夜谭的构想、目标,如今都逐一成为现实。今天,旅游产业在中国,在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63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1.29万亿人次,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出境人数9819万人次,公民出境游消费金额排名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今非昔比。今天的黄山,无论春夏秋冬,游人如织。黄山不仅有了贯通南北的高速公路和火车班次,开通了多个往返全国大中城市的航线,每周还有两班直飞韩国首尔和釜山的航班。交通的便利让黄山的旅游业更为发达。2013年,黄山的接待量达到了3700万人次,是1979年10万人次的300多倍,而入境旅客的人数达到了160万人次,年创汇4.37亿美元,实现了“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愿望。

在“黄山谈话”中,邓小平曾提出,旅游纪念品要使用小包装,方便携带。他还说过,要搞些好的竹编工艺品。祁门红茶世界有名。茶叶一二两一包,包装搞得漂亮些,可以当纪念品,游客带回去送人,表示他到过黄山。如今,黄山的特产如黄山毛峰、祁门红茶、歙砚、徽墨、根雕等纷纷被开发成品种繁多的旅游纪念品,成为黄山一景,吸引着八方游客。

那件曾经伴随邓小平游历了大半个中国的白衬衫,如今被陈列在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里。它曾亲历中国旅游业的艰难起步、迅速发展,而今它也成为人文旅游的一部分,继续见证着中国旅游业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