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杭浙之游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杭浙之游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时间:2022-05-0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杭浙之游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中国古代文人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故大都有一段漫游的经历,观赏山川城邑,寻访名胜古迹,增长见识阅历。张溥、张采等创立应社时,他是首批成员之一。正赶上崇祯帝对温体仁之后的历届首辅均感失望,十分思念老臣,于是吴昌时的这一策划终于成功。当时复社人士对其在促成周延儒复出,扭转不利于复社的政局中所发挥的作用普遍心怀敬意,吴伟业想来也不例外。

杭浙之游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中国古代文人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故大都有一段漫游的经历,观赏山川城邑,寻访名胜古迹,增长见识阅历。有的人足迹几遍天下,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等莫不如此。许多诗文名篇就是在山村水驿、船头马上创作出来的。

吴伟业受古代文人这种风尚的影响,“性爱山水”,[9]很早就有了探幽访胜、游历天下的愿望。但是他从二十二岁开始,中举,中进士,做官,便为功名利禄而忙碌、而束缚,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由自在、任情适性的资格。其间虽然也曾“典试湖广”、“奉使封藩”,到过一些地方,可是公务在身,物务婴心,难以尽情尽兴。辞官以后,他的一个很大愿望就是“归来拟展云山兴”。然而,此时天下已是乱糟糟的一片,皖、楚、川、陕、河朔的广大地区,烽火连天,兵戈遍地,怎敢去游览?算来只有东南一带比较安宁,所以他归隐之后,首先游历了杭浙。

崇祯十五年初,吴伟业从太仓出发,取道苏州,沿京杭大运河乘舟南行,前往杭州。其第一个落脚地是嘉兴,在这里,他拜访了吴昌时,游览了吴昌时的竹亭湖墅。[10]

吴昌时是何许人?让我们先来简略地介绍一下他的情况。

吴昌时,字来之,吴江人。他是庶出子。其长兄吴昌期的母亲黄氏为嘉兴人,黄氏得昌期时难产,痛苦不堪,产后不愿与丈夫同处,携昌期回到嘉兴的娘家。昌期后官至贵州按察司副使,家甚富,然无子。昌期死,昌时往嘉兴,继承了其家业。所以《明史》谓昌时为嘉兴人。昌时年少时师从东林党中的著名人物周宗建,因此他与东林人士声气相通,往来密切。张溥、张采等创立应社时,他是首批成员之一。复社成立,他自然成为社中的元老级人物。他于崇祯三年中举,七年中进士,十一年授行人,十二年改为礼部主事,成了复社安插在朝中的一名要员。此人贪墨、狡黠而狠鸷,嗜名躁进,热中权势,人品低下。但是,当时复社人士多不了解他的品质,只觉得他活动能量很大。别看他官阶不高,却是崇祯末年政局中十分活跃引人注目的角色。他善于投机钻营,奔走权要,刺探机密。据载,崇祯十二三年,薛国观当政之时,吴昌时曾写密信给张溥,说:“虞山(指钱谦益,谦益为常熟人,常熟,别称虞山)毁不用,湛持(文震孟字湛持)相三月即被逐,东南党狱日闻,非阳羡(指周延儒,延儒为宜兴人,宜兴,古称阳羡)复出,不足弭祸。”[11]按周延儒自从被温体仁排挤失宠以后,便主动与复社接近。他若能复出,自然对复社有利。因而张溥采纳了吴昌时的建议,发动在朝在野的复社人士一起努力,促成周延儒的复出。在朝中,吴昌时施展出全身解数积极活动,交纳内侍,贿通关节,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正赶上崇祯帝对温体仁之后的历届首辅均感失望,十分思念老臣,于是吴昌时的这一策划终于成功。崇祯十四年二月,周延儒得旨进京,九月,做了内阁首辅。延儒出山后不久,崇祯十五年二月,当时已告假里居的吴昌时被召,仍旧担任礼部主事,不久,又改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掌握了全国官吏升黜的大权。由于他实权在握,又与首辅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因此在当时的政局中,“呼吸通天”,炙手可热。为了实现政治野心,他私通厂卫,招贿弄权,把持朝官,排陷异己,无所不为,招来同朝官的嫉恨。崇祯十六年,随着周延儒的失势,他也被劾,终至弃市。[12](www.guayunfan.com)从吴伟业后来所作的诗文来看,他对吴昌时的所作所为是很不以为然的,对其人品也颇多微词,他在《复社纪事》中这样谈到吴昌时:

来之不知书,粗有知计,尤贪利嗜进,难以独任。比阳羡(周延儒)得志,来之自以为功,专擅权势,阳羡反为所用。山阳、江北诸君(指姜埰和熊开元)不能平,面责数来之于朝。熊鱼山(熊开元号鱼山)则复社初起时所宗,来之以邑诸生亲受奖遇者也,至是官棘寺,为国是异同,廷击首臣,忤旨杖阙下,系诏狱。来之力能俾政府申救,顾不肯强诤,阳阴唯诺,漫具橐,示调解而已。无何,御史发来之他罪,首臣为所罪累,与俱败。

短短一段话,历数了吴昌时在崇祯末年政治斗争中的种种劣迹,吴伟业对吴昌时的态度由此也就可以见出。

但是,对于一个人的认识是需要过程的,这是后来吴伟业对吴昌时的看法,而在崇祯十五年初吴伟业初访竹亭湖墅时,吴昌时尚未重新起用,其劣行还没有充分暴露。当时复社人士对其在促成周延儒复出,扭转不利于复社的政局中所发挥的作用普遍心怀敬意,吴伟业想来也不例外。他对这位应社与复社中的元老人物一定抱有很大的好感,否则,恐怕他就不会贸然造访了。

竹亭湖墅是吴昌时的私人别业,又名勺园,在鸳鸯湖畔。鸳鸯湖,简称鸳湖,因位于嘉兴府南半里许,又称南湖。吴昌时对吴伟业的来访表示了热情的欢迎,他陪同吴伟业在园中游览,摆下盛宴接风,并且唤出家中的乐班侑酒娱宾。这座江南名园的浩大规模与秀丽景色令吴伟业惊讶不已,而吴昌时的豪奢排场更令他瞠目结舌。面对艳丽的女伎,华美的服饰,曼妙的歌舞,让人不由联想起“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那两句古诗来。这一切给吴伟业的印象太深了,以至十年后,他还能在《鸳湖曲》一诗中历历如绘地写出了当时目眩神迷的场景来。

离开嘉兴后,吴伟业继续南行,不久便到达杭州。他第一次游览了这座占尽“东南形胜”的历史名城,领略了她处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姿容;第一次泛舟于西湖之上,观赏了她“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秀色。不难想象,吴伟业的感觉一定既新鲜又兴奋,一定抑制不住创作冲动,写下了不少的纪游诗。可是,不知为什么,这次游览竟没有一首作品留存下来。若不是他在《工部都水司主事兵科给事中天愚谢公墓志铭》一文以及后来同史学家谈迁的一次谈话中说到他与黄道周巧遇于杭州之北不远的塘栖镇,[13]我们甚至都无从知道他有过这样一次杭州之行。

综合这两份材料,可以知道,吴伟业是在游罢西湖返乡途中,与黄道周相遇的。当时他应冯元飚之邀,一同泊舟塘栖。忽然有人传福建黄太史至,他们猜想一定是黄道周,遂同去寻找,果然见到了黄道周的小船。原来黄道周从诏狱得释南还,路经此地,恰好相逢。据洪思《黄石斋先生年谱》和庄起涛《漳浦黄先生年谱》载,黄道周由于江西巡抚解学龙向朝廷举荐他而触怒崇祯帝,于崇祯十三年八月遭廷杖,下诏狱,直至十四年底才定案,被判谪戍辰阳(今湖南辰溪)。十五年二月出京,因战事阻隔,不能径往戍所,只得取道浙江。四月十五日至杭州。吴伟业既然与黄道周相遇于杭州之北不远的地方,那么,必在四月十五日之前数日。那一天,吴伟业的心情非常激动,他与老师分别已经将近四年了,而这四年又是怎样的四年!人事变化之大令人感伤。特别是老师,差一点死在廷杖之下、诏狱之中。相见之时,老师被杖打的双腿仍然作痛,其展示的狱中所注《易经》二帙,楮墨间犹可见受刑的十指所留下的斑斑血迹。黄道周见到他们也非常高兴,很久没有同知心的人一起畅谈了。当时,因为船轻舱小,黄道周盘腿坐在平时睡觉的船板之上,吴伟业和冯元飚各坐在一横木上。吴伟业注意到舱内除了被褥之外,只有一方砚台、三四枝笔,再无余物。一个小童从河中打上水来为他们烧茶。谈话开始,黄道周只讲了几句自己的近况,马上把话题转入到了日益危殆的形势和挽救时局的策略,慷慨激昂,娓娓不止。然后又谈起学问,拿出自己注的《易经》来诵读。吴伟业和冯元飚本来想对黄道周下狱受刑的不幸稍致慰藉,竟无从着语。他们钦敬地聆听着黄道周的议论,都为黄道周这种不计较个人苦难、关心天下、忧时救倾的胸怀和在逆境中依然挚爱学问的品格所感动、所叹服。过了很久,绍兴推官陈子龙和湖州推官陈达情也来看望,一直谈到半夜才告别。第二天,黄道周留下一封上千言的信给他们,具体内容不得而知,大约是勉励他们以国事和学问为重。

与黄道周相遇不久,吴伟业回到了太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