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才、性情、学识”与“做诗之要”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才、性情、学识”与“做诗之要”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时间:2022-05-0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才、性情、学识”与“做诗之要”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吴伟业还提出了决定诗歌创作的三个重要条件,或者说诗人应当具备的三种素质,即才、性情和学识。其所谓“性情”,指的是真挚而充沛的感情。其中的“才”与“性情”比较接近公安派的“性灵”;而“学识”则包含了七子强调学习古人古法的某些思想。他曾向年轻的弟子们传授过这些“做诗之要”。另外二者,“声律”容易理解,“物象”当是指通常所说的意象。

“才、性情、学识”与“做诗之要”_关于吴梅村的事迹

吴伟业还提出了决定诗歌创作的三个重要条件,或者说诗人应当具备的三种素质,即才、性情和学识。其《龚芝麓诗序》云:

夫诗人之为道,不徒以其才也,有性情焉,有学识焉,其浅深正变之故,不于斯三者考之,不足以言诗之大也。

他还结合龚鼎孳的创作对三者做了具体阐发。其所谓“才”,是指灵感来得快,“先生之潜搜冥索,出政事鞅掌之余;高咏长吟,在宾客填咽之际。尝为余张乐置饮,授简各赋一章,歌舞恢笑,方杂沓于前,而先生涉笔已得数纸;坐者未散,传诵者早遍于远近矣。此先生之才也。”他还将龚鼎孳构思之迅捷比做“俊鹘之举也,扶摇一击;骐骥之奔也,决骤千里”。

其所谓“性情”,指的是真挚而充沛的感情。“身为三公,而修布衣之节;交尽王侯,而好山泽之游。故人老宿,殷勤赠答,《北门》之窭贫,行道之饥渴,未尝不彷徨而慰劳也;后生英俊,弘奖风流,《考槃》之寤歌,彤管之悦怿,未尝不流连而奖许也”,“倾囊以恤穷交,出气力以援知己”,而后“恻怛真挚,见之篇什”。他认为这种作品,百世之下读之,也会受到感动。

其所谓“学识”,指的是通过刻苦努力而获得的对于诗歌史和时世人情的把握与了解:“举申旦不寐之衷,与夙夜在公之道,上求之于古昔,内审之于平生”,要将“运会之升降,人事之变迁,物候之暄凉,世途之得失,尽取之以融释其心神而磨淬其术业”,惟有如此,写起诗来,才会“有感时侘傺之响,而不改于和平;有铺扬鸿藻之辞,而无心于靡丽”。(www.guayunfan.com)以上三者,吴伟业认为缺一不可,三者毕备,才能写出好诗来。其中的“才”与“性情”比较接近公安派的“性灵”;而“学识”则包含了七子强调学习古人古法的某些思想。这些见解,与上面提到的“取其中”的思想有关,反映出其克服七子派和公安派理论偏颇的意图与努力。

具体到做诗之法,吴伟业也有一整套融合了个人丰富创作体验的见解。他曾向年轻的弟子们传授过这些“做诗之要”。可惜的是,他没有在文章中加以系统地阐释,我们只能从别人的文章中略窥一二。记录吴伟业见解较为详细者一为陆元辅的《陆菊隐先生文集》,一为黄与坚的《愿学斋文集》。此二人都曾亲聆吴伟业的谈论,其所记当是可信的。

《陆菊隐先生文集》卷六《王怿民诗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余闻梅村之论声律、物象、意理、风格四者必咸具而后可,以为诗谐会五音,清便宛转,宫商递奏,金石相宣,谓之声律;摹写景象,巧夺天真,探索幽微,妙与神会,谓之物象;使无意理与风格以主之,才虽华,词虽赡,皆无取也。意高格圆,纤秾毕备,庶可造作者之堂而哜其胾矣。

吴伟业所说的“意理”,显然是指立意;所说“风格”,则应是指作品的风神意态,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的总体艺术感受。在他看来,这二者乃是诗歌的根本,立意必须高超,风格必须完整统一,这样,诗作才能立得住。另外二者,“声律”容易理解,“物象”当是指通常所说的意象。如果说“意理”和“风格”属于内在的东西,比较虚,那么,“声律”和“物象”则属于外在的表现,比较实。但这外在的表现由于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感官,一样十分重要。声律必须谐婉,物象必须既逼真,又“妙与神会”,也就是说要融入作者的主观感情。吴伟业认为,一首诗,只有在以上四个方面都做到完美,才称得上是好诗。吴伟业上述看法,应该说是比较全面的。

《愿学斋文集》卷八《愿学斋论学三说·诗说》记录了吴伟业与黄与坚的多次谈话,内容涉及五律、七古和用事之法等许多方面,然最可注意的是如下一段话:

梅村云:“诗要说得出说不出。”家伯叔云:“诗要推得动推不动。”此四语真诗家三昧,即古三百篇温柔敦厚之微旨。王右丞得其精髓,储、岑诸子尚有未至。此种诗大抵以心思逼一时情景,熔并而出,使其妙俱在目前,而寄托深远,又非想象可到。

按照黄与坚的解释,伟业所谓“说得出”,实际就是指对上面提到过的“物象”的逼真描绘。诗人要善于选择物象入诗,并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引发读者的联想,使本难表现的物象历历如在目前。而他所谓“说不出”,则是指隐藏在语言表层下面的东西,即作者的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过于直露,要含蓄深沉,味之乃出。

此外还有前面引录过的谈迁《北游录》所记吴伟业的几段话,如“做诗雅不得,俗不得”。“文词一道,今人第辨雅俗,似矣。然有用一语,似雅实俗,有出于俗而实雅,未易辨也。”“诗文举业,俱不可著一好字,胸中稍著,则伎俩见矣。凡古人得意之处,非古人得力之处,惟深于文者知之”等等,也都包含着这位一代诗文大家的真知灼见。

[1] 《梅村家藏稿》卷三四《德藻稿序》。

[2] 《梅村家藏稿》卷二九《严修人宜雅堂集序》。

[3] 《梅村家藏稿》卷二七《何季穆文集序》。

[4] 《梅村家藏稿》卷二七《毛卓人诗序》。

[5] 《梅村家藏稿》卷三四《两郡名文序》。

[6] 《梅村家藏稿》卷三四《两郡名文序》。

[7] 《梅村家藏稿》卷五四《与宋尚木论诗书》。

[8] 《梅村家藏稿》卷二八《龚芝麓诗序》。

[9] 《梅村家藏稿》卷五四《致孚社诸子书》。

[10] 《梅村家藏稿》卷三十《太仓十子诗序》。

[11] 《陆菊隐先生文集》卷六《王怿民诗序》。

[12] 《梅村家藏稿》卷五四《与宋尚木论诗书》。

[13] 《梅村家藏稿》卷五四《致孚社诸子书》。

[14] 《梅村家藏稿》卷三十《太仓十子诗序》。

[15] 《梅村家藏稿》卷五四《致孚社诸子书》。

[16] 《梅村家藏稿》卷五四《与宋尚木论诗书》。

[17] 《梅村家藏稿》卷五四《与宋尚木论诗书》。

[18] 《梅村家藏稿》卷五四《与宋尚木论诗书》。

[19] 《孟子·离娄下》。

[20] 《中说·王道篇》。

[21] 《牧斋有学集》卷一八《胡致果诗序》。

[22] 《南雷文定·前集》卷一。

[23] 《且朴斋诗稿序》。按此为佚文,见徐懋曙《且朴斋诗稿》卷首。

[24] 《梅村家藏稿》卷二七《观始诗集序》。

[25] 《扶轮集序》。按此为佚文,见黄传祖所辑《扶轮集》卷首。

[26] 见《绥寇纪略》卷一、四、五、六、七、九末之论断以及《梅村家藏稿》卷五二《谢封翁传》之论断。

[27] 《梅村家藏稿》卷五八《梅村诗话》。

[28] 《且朴斋诗稿序》。按此为佚文,见徐懋曙《且朴斋诗稿》卷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