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枭雄的末路_关于康熙的事迹

枭雄的末路_关于康熙的事迹

时间:2022-05-0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枭雄的末路_关于康熙的事迹噶尔丹还能东山再起吗?种种迹象表明,噶尔丹确实已经穷途末路了。康熙在朝堂上会见了格垒沽英等人,向其历数噶尔丹的罪行,指出噶尔丹的败亡,完全是咎由自取。这次送赦书的使者,是噶尔丹乳母的亲生儿子丹济扎卜。这是康熙的第三次亲征,也是最后一次。已经有过两次北上亲征的经历,所以这次亲征对于康熙来说,已是轻车熟路。他两次求助于丹济拉均遭到了拒绝,最后的一丝希望也宣告破灭。

枭雄的末路_关于康熙的事迹

噶尔丹还能东山再起吗?

乍一看,很难。两次南侵的失败,使他众叛亲离、牲畜皆尽,跟随者极为有限,“或近十人,或数百人,皆老弱者”,同时也失去了俄罗斯这个强援。更为严重的是,他的地盘也开始不断“缩水”:由于长年在喀尔喀地区进行掠夺争战,他原来所控制的地方纷纷归降清廷。他想西归伊犁,怕被策旺阿拉布坦吞没;想要南投西藏,路途又太过遥远。于是,他只能游荡在塔米河流域。

他曾经引以为傲的雄厚资本,现如今便只剩下这些了。凭借这些,他又如何能够再次崛起,实现梦想?

但是,噶尔丹派人收集了散在各地的余部五千余人。这些人,成了他新的兵力。他原本想率领部属由翁金前往哈密,寻得粮食资助,暂渡困难。但行至途中,却发现清军在嘉峪关外设有哨所,于是只得作罢。(www.guayunfan.com)他和部属陷入到了最艰难的境地。

没有牛羊可以吃,他们依靠捕兽为食。有时候实在捕不到野兽,他们就杀马驼为食,甚至是挖草根充饥。漠北的冬天很冷,由于生活资源严重匮乏,他手下经常有人会被冻死。在这种艰苦生活的折磨下,人心渐渐开始涣散,很多兵将悄悄逃了出去,各自谋生。

种种迹象表明,噶尔丹确实已经穷途末路了。在“困穷已极,糗粮庐帐俱无,四面已无去路”的情形之下,他只好派遣格垒沽英等人为代表,向清廷乞降。

康熙在朝堂上会见了格垒沽英等人,向其历数噶尔丹的罪行,指出噶尔丹的败亡,完全是咎由自取。格垒沽英唯唯诺诺,随声附和,同时表明了噶尔丹请降的诚意。

对于噶尔丹的性格,康熙再了解不过。他知道噶尔丹虽然表面上请降,但骨子里狡诈莫测,不可轻信。于是,他一面交代边境各将:“噶尔丹穷迫已极,宜乘此际,速行剿灭断不可缓。”一面又用最大的耐心,继续招抚噶尔丹。他始终认为,如果能够和平解决噶尔丹同清廷之间的矛盾,才是最好的方法。

于是,他派遣使者拿着自己的亲笔赦书,随同格垒沽英一起前往噶尔丹处。他在赦书中明确表示,如果噶尔丹能够“亲身来降”,那么“朕无异视,务令得所,断不念旧恶”。但是,如果七十日内还不来降,那么清军就会进行无情剿杀。

这是最后的通牒!他给噶尔丹出了一道选择题,让其自行选择。

噶尔丹自然不肯轻易就范。他接待了康熙派来送赦书的使者,但态度冰冷生硬。他对使者说:“闻皇上沛此恩纶,不胜欣藉,自今圣上凡有所谕,唯遵旨以行而已。我言已在疏内,我之意已语我使人,使人到日当口奏。”什么意思?他是说,听到皇上要赦免我,真让人高兴啊。我一直很听话啊,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我想说的话,早就派人告诉皇上了,为什么还要多此一问呢?话中的火药味儿已经很明显了,他不愿意投降,便把满腔的怒火发到了使者身上。

他不愿意投降,但是他的部属却都有了降意。当然,此刻留在他身边的,都是比较忠诚的人,大多部属都已经投降了清廷。心腹丹济拉曾诚恳地对噶尔丹说:我们逃到这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去年我们来的时候,这里还有很多野兽。但是现在,野兽已经差不多全被我们吓跑了,我们已经失去了最后的食物来源。如果投降清廷,那么我们就可以居住在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拥有自己的牛羊。如果不投降,我们也应该另想一个计策,不能在这里等待死亡

噶尔丹听完丹济拉的一席话,沉默不语。他不想投降,更不能投降,因为他还有一个梦想未能实现。但是他这个梦想,注定难以实现。

为了不至于饿死,也为了迷惑康熙,噶尔丹又玩儿起了之前的把戏:不断派遣使者前往清廷求和。有意思的是,他一直“想要请和”,但却总是拿不出“和”的诚意。他的使者格垒沽英知道他并无降意,便偷偷带着家人跑了。无奈,他只好又派了一个使者喇木扎,向康熙要钱要粮,以及要“人”。他想从康熙手中要回那些投降清廷的厄鲁特人,以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

这简直是一个笑话,康熙自然没有答应。有意思的是,噶尔丹新派遣的使者喇木扎在完成使命之后,也选择了留在清廷,不再回去。

大势已去!噶尔丹在慢慢变成孤家寡人!

康熙怕噶尔丹还不死心,便再次派遣使者送去了赦书。这次送赦书的使者,是噶尔丹乳母的亲生儿子丹济扎卜。康熙是希望他能及时醒悟,早日来降。

对于一个已经没有杀伤力的对手,康熙不愿意赶尽杀绝,还是给了他很多机会。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康熙都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

但是噶尔丹仍然不愿意归降!他仍然在做垂死挣扎,想要找到翻盘的机会。只可惜,命运不肯再给他机会,而康熙也不会再给他机会。

康熙三十五年(1696)九月,康熙再次前往归化城,召集大将军费扬古商讨第三次围剿噶尔丹残余。既然无法劝降,那就武力征剿。这是康熙的第三次亲征,也是最后一次。

已经有过两次北上亲征的经历,所以这次亲征对于康熙来说,已是轻车熟路。当然,这次他的对手虽然还是噶尔丹,但这股势力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了。他只需要指挥大军,轻轻踩上一脚,就已经足够了。所以这一次,他的心情也要轻松很多。

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亲赴宁夏,命令费扬古、马思哈分两路进兵,守住噶尔丹向外流窜的必经之道,将其困在塔米尔河流域的萨克萨特里克。噶尔丹开始面临真正的绝境,他之前虽然很穷,但却可以率部流窜奇袭,劫掠财物,可是现在却被人装进了“口袋”里。

人总是需要吃饭的。资源的严重缺乏,使他不得不甘冒奇险,派儿子赛卜腾巴珠去哈密征集军粮。赛卜腾巴珠还没有赶到哈密,在半路上就被擒获,送到了清军营中。

儿子被俘,噶尔丹心急如焚,但他还是不愿意投降。他转而求助部属丹济拉,想要获得帮助。其时丹济拉因为噶尔丹不听劝告,已经与其分道扬镳,自立门户。他两次求助于丹济拉均遭到了拒绝,最后的一丝希望也宣告破灭。他的周围,是不断寻找他踪迹的喀尔喀部;他的老巢里,是想擒获他的策旺阿拉布坦。他的前方,实实在在是没有了路。

对于噶尔丹最终的结果,正在亲征的康熙做了预测:“噶尔丹无所逃矣,或降或擒或自尽,否必为我所擒。”

康熙三十六年(1697)闰三月十二日,绝望中的噶尔丹在阿察穆塔台服毒自尽,他的几百残余纷纷向清军投降。

至此,历时十年的噶尔丹叛乱终于宣告结束。康熙三次亲征,深入大漠,终于平定了噶尔丹这股分裂势力,同时也粉碎了沙俄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西北边疆的安定团结。可以说,康熙平定噶尔丹之乱,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政绩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