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父亲的心思_关于康熙的事迹

父亲的心思_关于康熙的事迹

时间:2022-05-0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父亲的心思_关于康熙的事迹在中国古代,人们大多早婚。北周武帝强制规定,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或者十三岁以上的女子,都必须成亲。可以说,这场婚姻是康熙收回国家大权的开端。胤禔的母亲只是康熙的一个妃子,而胤礽的母亲却是真正的皇后。这样一个既美丽又乖巧的女子,如果说不能讨得康熙的喜爱,那才叫咄咄怪事。心痛之余,康熙更加爱怜胤礽。早上七点到九点,这是康熙的检查时间。

父亲的心思_关于康熙的事迹

在中国古代,人们大多早婚。南北朝时期北齐后主规定,女子十四岁至二十岁之间,必须出阁。北周武帝强制规定,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或者十三岁以上的女子,都必须成亲。唐太宗倒是将年龄放宽了一些,命令二十岁以上的男子,或者十五岁以上的女子必须成亲。

至于清朝,相对就比较宽松了,清政府规定,男子十六岁、女子十四岁,便达到了结婚的年龄,但结不结婚可以自便。虽然国家不怎么强求了,但是民间百姓结婚还是比较早。原因是,统治阶层是为了利益,而贫困人家是为了劳动力。

康熙处于清廷统治阶层的最顶端,身上的利益干系也最重,所以他结婚极早。那么,早到了什么程度?十二岁的时候,他便完成了大婚。那时候,他还只是个孩子。

康熙四年(1665),孝庄太皇太后将首辅大臣索尼之孙、领侍卫内大臣喀布拉之女赫舍里氏册封为皇后,行纳聘礼。同年九月初八日,康熙同赫舍里举行了大婚典礼。自此之后,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宣告长大成人。(www.guayunfan.com)说到底,康熙这么早大婚,还是出于政局的需要。当时清廷的情况是:四大辅臣代管朝政,国家基本上还算安定。但是,日渐权重的鳌拜却不安分起来,想要独揽朝政。四大辅臣之中索尼虽为首辅,但却置身事外,冷眼旁观鳌拜与苏克萨哈明争暗斗。为了能让康熙早日亲政,同时也为了拉拢索尼,孝庄才想到了这个结亲的办法。

这个方法也确实有效。康熙大婚不久,索尼便上疏朝廷,说皇帝已经长大成人,可以亲政了。康熙在半推半就之中,于康熙六年(1667)亲政,两年之后便亲手铲除了鳌拜集团。可以说,这场婚姻是康熙收回国家大权的开端。自这场婚姻之后,这位雄才大略的千古帝王,才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统治。

过早的婚姻带给康熙另外一个影响是,过早成为人父。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在康熙六年(1667)便有了第一个孩子,只是这个孩子过早夭折了。所以,他的长子变成了胤禔。胤禔出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是惠妃纳喇氏所生,康熙一直都不怎么喜欢他。康熙最喜欢的,是赫舍里氏所生的次子胤礽。按理说,初为人父,肯定特别喜欢第一个孩子。可是为什么康熙却不喜欢皇长子,反而更喜欢皇二子?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皇长子胤禔是庶出,而胤礽是嫡出。胤禔的母亲只是康熙的一个妃子,而胤礽的母亲却是真正的皇后。在过去人们的观念中,嫡要亲于庶。

第二个原因,康熙非常喜欢孝诚皇后赫舍里氏,加之赫舍里氏生胤礽的时候难产死了,所以他更加疼惜这个没有母亲的孩子。

康熙确实非常喜欢赫舍里氏。赫舍里氏虽然年龄不大,但自幼家教颇严,不但知书达礼、贤惠可人,更能左右逢源、圆转如意。她在宫里,与孝庄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相处得非常融洽。清史料中这样描述她:“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尽诚孝”、“勤两宫之孝养,娴以承颜”、“积深爱以事两宫,每迎色笑”。这样一个既美丽又乖巧的女子,如果说不能讨得康熙的喜爱,那才叫咄咄怪事。两人原本都是少年人心性,喜欢玩乐,成婚之后更是日日泡在一起,感情自然是越来越好。孝庄太皇太后看到这小两口相敬如宾、恩恩爱爱,极为欣慰。

康熙八年(1669),赫舍里氏生了一个孩子。康熙十分高兴,为这个孩子取名承祜,希望他能得到上天的庇佑,健康成长。但是天不遂人愿,康熙十一年(1672)二月初,年仅两岁半的小承祜便因病夭折。虽然在承祜之前,也有几位皇子和公主因病夭折,但却都没有这件事对康熙的影响大。他深爱赫舍里氏,爱屋及乌,也深爱着这个皇子,这件事使他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这件事对赫舍里氏的打击也很大,但她强忍住悲痛,反而劝慰伤心不已的康熙。这件事过后,两人之间的感情又更深了一层。

康熙十三年(1674)对于康熙来说,是个多灾多难的一年。这一年,他一直担心的吴三桂终于谋反了,率领精兵强将气势汹汹地向北杀来。藩乱使他焦头烂额之际,他心爱的皇后赫舍里氏却因难产而死,只留下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这个孩子,自然就是胤礽。

心痛之余,康熙更加爱怜胤礽。一岁的时候,他就将胤礽立为皇太子。四岁的时候,他亲自教胤礽读书、写字。六岁的时候,他任命大学士张英和李光地为胤礽的师父,让他们竭尽全力辅佐皇太子读书。对于这个孩子,康熙付出了最大的父爱,其时他还不到二十岁,只是一个大孩子。过早的政治生活磨砺了他的性子,使他较之一般同龄人更为成熟和稳重。他深知皇太子对于清朝宗庙社稷的重要性,唯恐皇太子不肯用功学习,所以每每对胤礽耳提面命,严加督促。

即便是这样,他还是担心自己这个宠爱的儿子学不到真正的本领,无法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他给胤礽找了很多有才干的大臣为老师,除了张英和李光地之外,还有尚书达哈塔、汤斌、耿介等人。他曾经对这些人说:“古昔圣贤训储不得其得,以致颠覆,往往有之。”他在“打预防针”,告诫他们教导皇太子责任重大,务必要用心在意。

当然,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不能学有所成,关键还得看胤礽自己。他深知这一点,所以除了勤加督促之外,还亲自给胤礽安排了“学习时间表”。

早上五点钟,胤礽必须赶到“无逸斋”学习。五点到七点这个时间段,是胤礽的读书、背书时间。康熙给他定下的规矩是,书必背足一百二十遍。这个任务量很大,所以胤礽必须抓紧时间完成。这期间,胤礽所有的师父都会陪伴在书房,以方便其提问。除了学生和老师外,“无逸斋”还有一个人也很重要,这个人是负责记录太子言行起居的注官。所以,胤礽在学习上根本就不会有偷懒的机会。

早上七点到九点,这是康熙的检查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朝廷中没有什么大事,早朝大多在早上七八点钟就可以完事了。上完早朝后,康熙必定会来检查太子的读书情况,并会随机考察。如果不能达到要求,那么皇太子和师父都会受到处罚。

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是胤礽练字的时间。康熙要求,无论寒暑,读书写字不能间断。所以胤礽的这段练字时间,也是雷打不动,从无更改。他写的字,无论是汉文还是满文,必须要达到师父们的要求方能过关。

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是胤礽吃饭的时间。当然了,吃饭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时间,那么吃完饭是不是能休息一会儿?不能!皇太子没有休息的时间,吃完饭接着读书学习。

下午一点到三点,是胤礽习武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会同其他皇子一起,练习骑射。大清的江山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所以康熙对皇太子的武艺要求也很严格。

下午三点到五点,是检查文化知识时间。这个时间段里,康熙会再次来到无逸斋,考察皇太子及诸位皇子们的读书情况。

下午五点到七点,是考察武艺的时间。这时候康熙会随同诸位皇子一起来到练武场,考察他们的弓马技术。当然了,成绩好的会有奖励,成绩差的会有处罚。

直到这件事结束,皇太子胤礽一天的功课才算完全结束。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康熙对于这个皇太子,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他希望这个母亲早丧的孩子能够像自己一样,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好皇帝。所以他无论自己有多忙,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皇太子的监督。然而最后,皇太子胤礽还是让他失望了。

其实不止是皇太子,康熙对于其他皇子们也倾注了很大的热情。但是他是皇帝,工作非常繁忙,所以无法兼顾到所有的皇子。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在暮年回忆起诸位皇子时曾经说过:“朕之诸子,多令人视养,大阿哥养于内务府总管噶禄处;三阿哥养于内大臣绰尔济处,唯四阿哥,朕亲抚养,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五阿哥养于皇太后宫中,心性甚善,为人纯厚,七阿哥心好举世,蔼然可观。”这些话,哪里像是一个威严的帝王所说,分明就是一个爱子心切的父亲。对于每一个孩子,他都用心去爱;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培养,他都尽心尽力,想让他们成为国之栋梁。

早期的“家庭生活”,康熙很幸福。他有一个慈爱睿智的老祖母,有一个自己深爱也深爱自己的妻子,有诸多听话的孩子。抛开帝王之家不说,他的家庭生活确实很美满。但是帝王之家毕竟还是帝王之家,争斗在所难免。这样幸福的“家庭”生活,注定会被权力之争所打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