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疯子”来了_关于康熙的事迹

“疯子”来了_关于康熙的事迹

时间:2022-05-0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疯子”来了_关于康熙的事迹康熙命福建总督郎延相、副都统胡免等将领镇守漳州,命熟悉水战的黄蓝为总兵官驻守海澄。于是,他迅速更换了一批福建的清军将领。于是,他带着儿子,招募兵丁数百人,投到了康亲王杰书的麾下。正是这个“奇迹”改写了台湾的命运。而对这个大胆的姚启圣,康熙并未生气,而是当即批示,准许姚启圣可以一面调集官兵,一面告之领兵大将。姚启圣调来了兵马,即在次日同郑军展开了一场激战。

“疯子”来了_关于康熙的事迹

康熙命福建总督郎延相、副都统胡免等将领镇守漳州,命熟悉水战的黄蓝为总兵官驻守海澄。同时,他又在玉洲、福河、陈州、马州、壁湖、石码等地设立据点,驻扎军队。他要在这些沿海地区拉起一条线,慢慢绞死郑经

郑经自然也不肯示弱,他派遣大将刘国轩为总督,吴淑为副都督,带领郑军精锐,反扑清军。这一次战争,双方互有准备,又各有所长,所以打了个旗鼓相当。于是,清军和郑军之间,又慢慢展开了一场拉锯战。双方战争的重点在海澄、漳州一带,这一战就是一年多。

在战斗中,郑军与清军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也逐渐显现出来。清军势大,但多不熟悉水战,远没有长期在海上活动的郑军灵活。刘国轩抓住这一点,充分利用了南方多水多河的优势,巧妙地攻击清军。他针对清军中缺乏水军的弱点,遴选健勇,驶着快船,乘着潮水涨落,声东击西,打得清军疲惫不堪。

一开始的时候,清军还能勉力应付,可是越打越吃力,渐渐就疲于应对了。在这种情形之下,郑军和清军之间的战斗,清军是败多胜少,渐渐开始有城池被攻破。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清军不但失了漳州和海澄,就连泉州也形势危急。(www.guayunfan.com)听闻战况如此,康熙开始着急起来。他一面调遣江南、京口等地的汉兵急援福建,一面激励康亲王等在福建的将领,让他们不要因为战事的失利而自责,而应该打起精神,想尽一切办法“灭贼复疆”。他总结了战争失利的原因,认为有些将领的指挥不够得力。于是,他迅速更换了一批福建的清军将领。他撤掉了福建总督郎延相,巡抚扬熙等人,而以福建布政司姚启圣为总督,以按察司吴兴祚为福建巡抚,以江宁提督杨捷为福建水陆提督。这批将领的到任,为剿灭郑氏集团打下了基础。其中,尤以姚启圣最为突出。

应该说,康熙在后来能够拿下台湾,这个姚启圣功不可没。

《清史稿》里面是这样描写姚启圣的:“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少任侠自喜,明季为诸生。”写的虽然简单,但却清楚地刻画了姚启圣这个人的性格,他轻侠豪纵、胆大如斗。姚启圣是康熙二年的举人,曾任广东香山知县。他这个人胆子太大,做起事来往往喜欢率性而为不计后果。知县做得好好的,他却一时兴起擅自开了海禁,因此丢了官。不过他并不在意,回到家中逍遥度日。

后来,三藩之乱来了,他的机会也随之而来。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反,兵犯浙江。姚启圣听到这件事,大笑着对儿子姚仪说:“竖子反乎?吾视若等池中蛙耳,何能为?”意思是说,这小子反了,不过,我当他是池中的青蛙,成不了什么大事。于是,他带着儿子,招募兵丁数百人,投到了康亲王杰书的麾下。在康亲王的军中,他的军事才能很快便发挥了出来。由于战功卓著,他被杰书提升为温处道佥事。此后,他更是一路高升,康熙十五年(1676),他被升为福建布政使,奉命讨伐郑经。

而此时,他更是被康熙破格提升为福建总督。只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他便从一个被革知县一路升到了总督,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正是这个“奇迹”改写了台湾的命运。

姚启圣刚一到任,就指出了郑军的弱点。他看出郑军虽然表象勇猛,但实际上却是十分虚弱。因为这条战线拉得太长,而郑军的兵力则极为有限。他对部属们说:“贼兵不过三万,虑其聚而势雄。今得诸邑,必当分众把守,众分则势弱,势弱则破之易也。此兵法所谓兵多贵分,兵少贵合者。”他决定命令实施分而破之的方法,逐一击溃郑军。

刘国轩也感到了郑军的弱点,可是台湾兵力有限,根本无法抽调出更多的兵将来驻守城池。没有办法,刘国轩只得采取最笨的方法来解决,那就是强拉当地百姓充军。这样做,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弥补军队数量上的不足,但质量上却差了很多。刘国轩担心这些兵勇不肯尽心打仗,就强拉他们的家口到台湾做人质。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当地百姓的极大愤慨,一时间民情躁动。

姚启圣抓住这个时机,派遣大军向郑军发动了进攻。刘国轩无奈,只得命令郑军全线退至漳州,准备在漳州迎战清军。

康熙十七年(1678)九月,清军与郑军在漳州北门展开了一场激战。战前,漳州兵少,姚启圣屡发调令想要从泉州调兵来漳州共同夹击郑军,但却没有成功。原来过去将领他处调兵,需要当地领兵大将的许可方可奏效。针对这种情况,姚启圣向康熙提出了意见:“若军队调动,必俟大将、王令,不免坐失时机。”言下颇有不满之意,认为反复请示太过浪费时间。

而对这个大胆的姚启圣,康熙并未生气,而是当即批示,准许姚启圣可以一面调集官兵,一面告之领兵大将。这是一项特权,有了这项特权,姚启圣就可以随心所欲调遣兵马,而不用来回奔波浪费时间了。

姚启圣调来了兵马,即在次日同郑军展开了一场激战。姚启圣是个狂人,他与耿精忠等人亲自督战,指挥军队攻击郑军。面对郑军队伍中飞过来的火箭、喷筒、矢石,他丝毫没有慌乱,眼中只有战斗。在他的指挥下,清军大败郑军,刘国轩带领残兵仓皇逃窜。

康熙十八年(1679),郑军与清军仍然处于僵持苦战之中。虽然清军在姚启圣的指挥下,收复了大部分失地,但是刘国轩率兵扼据澳头、王洲、镇门、象鼻、狮山一带,修建了极为坚固的防御工事,首尾相连,坚守阵地,清军一时之间很难攻破。

姚启圣也确实厉害,他在取得康熙同意之后,再次重施了坚壁清野的方法,上自福宁,下至诏安,驱赶百姓内迁,筑界墙及炮台严密封锁。他要彻底掐断郑军粮饷的来源。我们之所以说姚启圣是疯子,是因为他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实在狠辣。清廷之前也施行过禁海令,但禁来禁去,郑氏集团总能找到获取粮饷的方法。但是姚启圣这次却很认真,甚至还筑起了炮台严阵以待,让郑军钻不了丝毫空子。

相持的结果,是再次和谈。

康亲王杰书派苏埕前赴厦门和谈,破例提出:“果能释甲东归,照依朝鲜事例,代为题请,永为世好,做屏藩重臣。”这次郑经眼见清军势大,姚启圣的做法既狠且辣,怕自己在台湾也讨不到好处,就有些心动了。他表示同意康亲王的提议,对使者说:“既亲王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即当相从息兵安民。”

眼看多年谈判即将成功,但临了却又出了问题:双方就厦门、海澄的归属问题产生了分歧。郑经将领冯锡范坚持海澄、厦门是台湾的门户,应当归台湾所有。苏埕据理力争,认为台湾既然想要效仿朝鲜,就应当退居台湾,以澎湖为界,而非海澄和厦门。双方争执了许久也没有结果,郑经无奈,只得派遣使者随苏埕一起返回福州,请康亲王拿主意。

康亲王虽然贵为亲王,但这里是福建,福建总督才是真正的主人。于是,他把这个球踢给了姚启圣。姚启圣只用一句话,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口,他说:“寸土属王,谁敢将版图封疆议作公所。”这话说得有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谈判再次破裂。

这个时候吴三桂已死,康熙的心腹大患没了,心里的压力骤然一轻。他开始往福建沿海调兵遣将,准备好好收拾这股顽固的反清势力。从康熙的阵势中,郑经感到了压力,他开始做撤退的打算。他不得不早做准备,因为他很清楚,当清军全线压境的时候,退起来也会相当困难。

康熙十九年(1680)二月,清军开始全线向郑军发起了进攻。郑经没有做太过激烈的抵抗,双方甫一交锋,他就选择了撤离,返回了台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