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隔帘风雨闭门时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隔帘风雨闭门时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时间:2022-05-0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隔帘风雨闭门时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天下母亲皆爱子女,只是爱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南京居所为官舍,不得用于举丧,而欧阳修又早在颍州置办了房舍,打算致仕后定居于此,所以郑氏的丧事理当移到颍州办理。就在欧阳修忙于母亲郑氏的入葬事宜时,他的岳母金城夫人也病逝了。结合了众多好友的修改意见,欧阳修于此期间终于完成了历时十七年的《新五代史》。直到守丧期满,欧阳修才从闭关的状态中走出来。

隔帘风雨闭门时_关于欧阳修的事迹

天下母亲皆爱子女,只是爱的方式有所不同。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对儿子的爱,便是在他年幼时用尽一切去抚养、教育他,在他成年后则尽量远离他。郑氏认为,如果自己常住欧阳修身边,他难免分心,从而影响公务,所以当欧阳修仕途渐顺后,她便坚持自己居住。

欧阳修明白母亲的苦心,所以母亲尚未花甲时,他也就由着她去了。随着母亲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不好,欧阳修不再顺从母亲的意思,而是将她接到了自己的身边,为她求医问药,精心照顾她。奈何生老病死是人之常事,即使欧阳修精心地照料着,郑氏的身体仍然一天天变得虚弱。

皇祐四年(1052年),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在南京病逝,享年七十二岁。由于南京居所为官舍,不得用于举丧,而欧阳修又早在颍州置办了房舍,打算致仕后定居于此,所以郑氏的丧事理当移到颍州办理。

在此之前,有小人意欲诬告欧阳修,宋仁宗派人去南京调查后,发现他不但不与诬告之词同,反而在当地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宋仁宗甚喜,正打算将欧阳修调回京城委以重任,谁知调令还未正式下达,便收到了他的告假申请,于是回调之事只得暂停。为了表示体恤,朝廷封郑氏为“郡太君”。(www.guayunfan.com)欧阳修得到朝廷的准假后,便动身将母亲的灵柩抬回颍州。临行的那一天,南京的百姓自发地站在街道两旁,为郑氏焚香烧纸,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悲伤。他们感激这位伟大的母亲为他们培养出了如此优秀的官员,同时也为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的病逝而感到悲痛。

在颍州办过葬礼之后,接下来便要考虑入葬事宜了。欧阳修本想将母亲的遗体送往泷冈与父亲合葬,可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欧阳昞早在几年前便已将其生母与父亲合葬,若是他再葬郑氏于坟中,便会令世人皆知他的父亲早年曾出妻一事。同时他也担心,泷冈距离南京路途遥远,若是真将母亲葬到泷冈,日后想要上坟拜祭便成了难事。

欧阳修也曾想过将母亲葬在颍州,并在颍州选了墓地,可是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努力克制心中的不忍,将母亲送回家乡入葬。一路上,欧阳修思绪万千,他想了过去,想了曾经对未来的设想,只是不愿想现在。母亲就躺在冰冷的灵柩中,他与她离得那样近,却说不上一句话,连看上一眼都不可能。

路过江军水驿时,当地知军仰慕欧阳修,速命清江知县李观作一篇祭文,并亲自率同僚在江边迎接。欧阳修见到这篇只有二十字却意蕴深远的祭文,心中十分感动。

欧阳修接受了乡人们的建议,写了一篇祭神的谒告,请上天不要下雨,以让他顺利将母亲下葬。到了入葬那一天,天气果然晴朗,欧阳修如愿以偿地将父母葬于同穴。

与郑氏一同下葬的,还有欧阳修两位芳年早逝的妻子,她们的墓就在公婆的墓边。安葬好母亲和两位亡妻后,欧阳修指着旁边一处空地说,自己以后也要葬在这里。只可惜他的这个愿望最后却没能实现。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欧阳修忙于母亲郑氏的入葬事宜时,他的岳母金城夫人也病逝了。欧阳修人在吉州,无法立刻赶去,只得命表弟郑兴宗代为祭奠。

母亲的葬礼结束后,欧阳修便回到颍州家中守丧。在此期间,他极少过问外面的事情,也极少和外人来往。刚刚回到颍州时,得知范仲淹求知颍州,欧阳修还有些期盼,希望范仲淹能早日到达,与他交换心事,促膝长谈。然而天不遂人愿,范仲淹刚到徐州便一病不起,最后病逝于徐州。

得知自己一生追随的人也离开了人世,欧阳修既震惊,又心痛,又惋惜。与范仲淹共事朝堂的日子历历在目,仿佛就是昨天发生的,可回过神来,两人已经阴阳相隔,再也无法相见。

欧阳修知道,范仲淹是带着遗憾而去的,他为范仲淹感到不公,于是提笔写下了《祭资政范公文》。在文中,欧阳修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高度的认可和崇敬,也表达了自己对毁谤范仲淹的言论的愤慨。他相信“自公云亡,谤不待辨。愈久愈明,由今可见。始屈终伸,公其无恨。写怀平生,寓此薄奠”。

呜呼公乎!学古居今,持方人圆。丘、轲之艰,其道则然。公曰彼恶,谓公好讦;公曰彼善,谓公树朋。公所勇为,谓公躁进;公有退让,谓公近名。谗人之言,其何可听!先事而斥,群议众排。有事而思,虽仇谓材。毁不吾伤,誉不吾喜。进退有仪,夷行险止。

呜呼公乎!举世之善,谁非公徒?谗人岂多,公志不舒?善不胜恶,岂其然乎?成难毁易,理又然欤?

呜呼公乎!易名谥行,君子之荣。生也何毁,殁也何称?好死恶生,殆非人情。岂其生有所嫉,而死无所争?自公云亡,谤不待辨。愈久愈明,由今可见。始屈终伸,公其无恨。写怀平生,寓此薄奠。

——《祭资政范公文》(节选)

接二连三的噩耗让欧阳修彻底无心也无暇去理会其他的事情,于是他不再过问世事,居于家中,过起了单调的生活。

范仲淹的家人知道欧阳修与其关系非同一般,便请欧阳修为范仲淹作碑铭。碑铭之中需对死者生前的德业进行描述,而范仲淹的大多数德业均与“庆历新政”有关,故欧阳修不敢轻易动笔。所以,他当即应下,同时提出自己此时的状态不佳,希望范家多给他些时间,待他仔细斟酌后再作。

守丧的两年里,欧阳修坚持“以孝事亲”、“以学立身”的家训,将全部精力都用于学术研究,用学术上的成就来抚慰心中的痛苦。结合了众多好友的修改意见,欧阳修于此期间终于完成了历时十七年的《新五代史》。

欧阳修最初想要编写《新五代史》,是因为他在读《新唐书》中的《薛史》时,感到其中所记内容烦琐而失真,便有了重撰《五代史》的念头。而后,新政的开展令他这一念头更加强烈,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除了《新五代史》,欧阳修还将历年收集的碑帖整理为一本《集古录》,又将已故好友苏舜钦的作品整理成十卷文集,并为其作序。

直到守丧期满,欧阳修才从闭关的状态中走出来。恰在此时,他接到了宋仁宗召他回京的命令,于是他打点行囊,离开颍州。虽然他知道,此次回京,等待他的是官复原职,可是这时的他已没有了当年的那种感激,甚至有些不愿回朝了。

若是早些年,或是欧阳修刚刚被贬,心中还满是激情之时,他或许会因复官而兴奋、激动、喜悦,或许还会对皇帝感恩戴德,称赞皇帝圣明。可是时隔多年,一切都与以往大不相同了。

此时的欧阳修已不年轻,数年之间所经历的种种已经让他疲惫不堪,对于官场他已经有些厌倦了,相比于居朝中要职,他更喜欢这种身在小城安逸清静的生活。可是圣命难违,他不得不放弃眼前这种自在安稳的生活,回到朝中,为朝廷效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