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沉思后,决然奋起!_我与名人

沉思后,决然奋起!_我与名人

时间:2022-07-23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_我与名人艾 若文化推动历史,历史使人聪明。宏观着眼于宇宙洪荒全球全人类;而求索则立足于现实中华,洞窥其文化胚胎结构,研阅其受孕发育过程,直捣母题。当前中华儿女以夸父愚公大禹精神追赶现代化,即对历史新课题理所当然地热情回应。这两大文化根系的发育过程及不同风貌,主要取决于不同地域气候土壤等地理因素。由于热爱祖国,人称当代屈原。深知吸取异质文化的重要,这又是秦人的长处与优势。

沉思后,决然奋起!_我与名人

艾 若

文化推动历史,历史使人聪明。

一位睿智的文化老人,陶醉于历史的高山流水,爝火奔寻,扫描究照,溶入沉思。

他频频回首,欲理清我古老文明脉系,探本溯源,寻根问祖。他已不奇怪,为什么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一一先后中断其文明,唯我华夏,至今巍然屹立东方,令举世瞩目。在新世纪到来前夕,那迫不及待的历史使命感,令他以惯有胆识,赫然提出“宝学”这一重大命题,将自己多年对华夏文明的深沉思考,和盘开示。于当今世界空前激烈的文明碰撞中,唤取共识,变革自振,重构高扬,向着那灿烂迷人的未来延伸。(www.guayunfan.com)一个伟大民族以至一个有崇高追求的人,不能不面向未来,也就不能没有浪漫主义。历史进入今天,尤需浪漫激情与翩翩幻想。本书主导思想,可溯源于中外神话而集中于屈原民本主义的骚韵情怀。宏观着眼于宇宙洪荒全球全人类;而求索则立足于现实中华,洞窥其文化胚胎结构,研阅其受孕发育过程,直捣母题。以期探明传统之因,方利变革开拓之果;亦因亦果,本固而枝繁叶茂,因革为功。

东西方历史都地道的各具个性。中华历史是具有异彩的历史。中华文明宛如峨冠博带。巍巍昆仑,端坐华夏肃穆庄严,西方的奥林匹斯山或可与之相比,此峨冠也。从昆仑中段的巴颜喀喇山源头流出的兄妹之水黄河长江,滔滔不息,即博带也。历史原是如此现实地存在,原是如此不断激活现实的生命长流水。它自由自在流入我华夏时空,滋润千秋万代,大地文明。它与现实相生相发,永远具有当代性,不断提出新课题。当前中华儿女以夸父愚公大禹精神追赶现代化,即对历史新课题理所当然地热情回应。中华文明正信心百倍欲于延伸中振兴崛起。

既然高山流水的作用天长地久,既然偌大中华之始并非一处根系,既然历史按延续性规律运行,从昨天走向明天必得走今天的路而不能脱轨,既然存在着精华与糟粕交缠异化的文化基因需随时代演进而辨析清理,那么,全方位纵深回顾,梳理大小脉系,论证根干主流,兴利除弊,实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有赖共襄义举的一项基本工程。

有句成语“朝秦暮楚”,去其贬义,借以表述秦文化之后,邻接而来的楚文化,我觉得很贴切。这两大文化根系的发育过程及不同风貌,主要取决于不同地域气候土壤等地理因素。黄土地般深厚雄浑的秦文化,劲健阳刚,北方硬汉气概;而楚文化则流动着迷人的春江花月,婉转求索,一往情深。孕育文化的自然环境不同,便大致形成山文化与水文化两大体系。试看江南诸多文化无论吴越巴蜀等地,无不带有水文化特征。以女性为写作中心而开创中华诗人伟业的屈原,就是水文化开山之祖。

以山水为喻,当然是相对而言,意在区分文化的质地与特征,并于区分中看到两者所需的互补。世间事物,无不在互补中求发展。中华大地,南北西东,各地文化。五千年于相持竞争中不知淘汰了多少,才形成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华文化。其生命力与内聚力之所以无敌于天下,是悠悠岁月中众多文化根系相互交融的结果。汉文化吸收消化能力极大,于互补中不断壮大成亦山亦水的中华文化主干。事物不断杂交嫁接,必然不断壮大优生,民族如是,文化亦如是。

这位美髯老人,祖籍湖湘,荆楚人也。毕生研究楚辞,自成一家。由于热爱祖国,人称当代屈原。水文化浸染中学者,平生倡导骚韵。也许是为了互补吧,则本著作旨在探讨“朝秦”刚阳之源。便上溯到周文化,再追寻到五千年前华夏初具雏形的仰韶晚期,是炎帝神农氏在宝鸡一带姜水流域,以农耕文化率先进入文明大门的姜炎文化。

生命在于开拓。由炎帝开创的华夏文化之精髓,在于以坚韧务实为民族本色的那种不息拓展精神。而扩展意味着面向未来与希望,意味着于广泛联系中主动地广取博收,取精用弘。方能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于不断更新中永葆青春活力,向前发展。这就是华夏文明的品质、灵魂,根基。

但周秦两代,又表现出不同的拓展取向。“周崇文德,秦尚武功”。周以礼乐文化规范社会,以便百姓和睦共处;而秦则完全突出斗勇重战的尚武精神,开疆拓土。如果说周用宗法伦理制约社会,行惠民宽政以定国安邦,其后泽被孔子,承以仁爱为核心,奠定了万古千秋的礼乐文化,其影响一直贯穿到今天;那么,周礼中的“威仪三千”的权威观念,到秦代膨胀为严刑峻法与军事独裁的残暴统治,对礼乐与仁义取排斥态度,其影响也一直贯穿到后来。20世纪70年代末,曾经批判过的封建法西斯,就是这种东西的再膨胀。其特征是集权主义,绝对权威,急功近利,枪杆统治,愚民政策,知识遭殃,斗字当头,其乐无穷等等。

但秦人于上述集权黩武的统治术中,并行不悖的则依旧坚持主动开拓,实行拿来主义,无论夏商周戎狄文化,以功利为取向,使用能人,借助外力,而不夜郎自大,不自我封闭,为的是防止自己被动挨打。深知吸取异质文化的重要,这又是秦人的长处与优势。这才导致中国历史上四海统一的民族大联合局面的出现。今日看到的秦坑兵马俑,足以展示其进取与武力相结合的好大喜功的尚武精神。在当时,不仅是对于周代文德的一种弥补,过了头即是对于文德的一种抹杀。又因为是抹杀,故而走向末路,二世而亡。汉承秦制,殷鉴不远,便提出尊周公孔子,倡仁义道德,文德武功互补。一直延续到今天。尽管时代变了,政权性质变了,这文武之道的互补传统未变,只是更需符合现代民主与自由精神罢了。

读睿智老人的书,启我心智,受益良多。他经常嘲笑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思维模式的简单幼稚,认为世间事物多样变异,变非只是两极,并非只有对立。他善于按多元互补法则去认识并探讨世界,去追求联手和谐,多样圆融。因此,他从不把自己的见解看成正确无误,而是乐于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以至于邀我这晚学生作序,听取意见。于是,我似乎对他那睿智之本源,已有领略,那就是老人天性中的潺潺流水,浪漫理想,爱心无价。则此著作,无妨说是一位乐水的智者,向着乐山的仁者情怀,伸手探求。

老人谓谁,燕堂翁文怀沙先生是也。

1995年佛诞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