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苏联时期对外经贸合作的特点

苏联时期对外经贸合作的特点

时间:2022-03-2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苏联时期对外经贸合作的特点虽然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对外经贸体制与政策做了一些调整,但纵观苏联对外经贸关系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有以下一些特点。苏联在对外贸易中较为重视平衡并尽可能保持一定的顺差。

苏联时期对外经贸合作的特点

虽然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对外经贸体制与政策做了一些调整,但纵观苏联对外经贸关系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从地区结构来看,由“二战”前的西方与“二战”后转向东方。“二战”前,苏联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只能主要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贸关系。战后与战前相比。地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西方转向东方在战后初期,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在苏联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1950占81.1%。到1989年,社会主义国家的比重由1950年的81.1%下降到61.6%,而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的比重分别由15.0%提高到26.2%与由3.0%提高到12.2%。尽管社会主义国家所占比重下降了,但一直保持在60%以上。

第二,从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类同于发展中国家。苏联虽然是个工业大国,但机器设备及其他深加工产品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高,在20世纪80年代占15%左右。而燃料、电力和原材料的出口要占一半以上。在进口产品中,占第一位的是机器和设备,在80年代要占40%左右,其次是食品与食品原料要占17%左右。

第三,从战后苏联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来看,一个重要特点是:发展速度超过社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一般保持顺差;外贸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苏联在对外贸易中较为重视平衡并尽可能保持一定的顺差。从1946年到1988年的43年间,只有8年出现过少量逆差,而其余的35年均为顺差。(www.guayunfan.com)第四,从外贸管理体制来看,苏联很长一个时期坚持实行对外经贸活动的国家垄断制。苏联在对外经贸体制与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一样,实行中央高度集权,以行政管理方法为主的管理原则。它与其他经济部门不同是完全由国家垄断。具体由外贸部与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垄断经营,而其他经济部门,特别是生产企业与组织均无权从事对外经贸活动。这种管理体制,既不能调动各经济部门与企业从事对外经贸活动的积极性,也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更不能使各部门与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和参与竞争。这样使得苏联企业失去对采用新技术的兴趣,难以提高产品质量。在斯大林逝世后,虽然对对外经贸体制做过一些改革,但实际上都未从根本上触动对外经贸活动的国家垄断制。只是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才着手积极推动这一领域的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