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联政府的对外政策

苏联政府的对外政策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苏联政府的对外政策一、新的对外政策原则“改革”的年代成为苏联对外政策积极变化的年代。苏联政府的一些具体措施证实了它愿意遵循所选择的对外政策方针,在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当中愿意放弃思想上的冲突,愿意结束“冷战”。新的对外政策思想及其实施符合苏联国内的政治发展任务。苏联党和国家机关许多领导人认为,这项行动严重地威胁了苏联的安全。

第三节 苏联政府的对外政策

一、新的对外政策原则

“改革”的年代成为苏联对外政策积极变化的年代。获得国家安全只有在考虑到其他民族和其他国家时才能成为可能,这就是在国际舞台上制定新方针的基本原则。在苏联总统的许多发言中阐述了苏联在对外政策方面的任务;强调了苏联与世界各国广泛进行合作的必要性。承认过去在与某些国家的关系中所犯的错误,其中包括与中国的关系;表现出愿意调解地区间的冲突。规定了减少军费开支以及从阿富汗撤军。1988年,在联合国大会的例会发言中,戈尔巴乔夫明确地表达了苏联对外政策的新思想。其中心内容是全人类的利益优先于阶级的利益。国家之间关系的一个原则是不依意识形态的差异为转移。1985年,谢瓦尔德纳泽被任命为苏联外交部的新部长。

苏联政府的一些具体措施证实了它愿意遵循所选择的对外政策方针,在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当中愿意放弃思想上的冲突,愿意结束“冷战”。

1985年秋,在日内瓦举行的苏美谈判证明了苏联有关改变原先的立场以解决对外政策的问题。两国总统在所签署的文件中确认,“禁止核战争,在核战争中不会有胜利者”。双方申明,拒绝获取一方对另一方的军事优势。拓宽两国关系的谈判取得了成果。

苏联政府宣布暂停试验核武器,暂停在本国的欧洲部分发展中程导弹。从民主德国撤回了苏联的军事装备。苏联裁军50万。开始了军工生产的转型,将军工厂转为生产民用产品。1988年2月,做出了从阿富汗撤军的决定。

新的对外政策思想及其实施符合苏联国内的政治发展任务。该任务能够限制军备竞赛,大大地缩减军费开支。苏联以及国外的广大民众阶层赞成并支持戈尔巴乔夫及其亲密战友们的思想。但是,也有持反对立场以解决国际问题的人们。他们为与西方的关系保持原来的方针而斗争,这里有许多主管部门的军事家和外交家,部分党的机关工作人员。尽管他们没有力量在外交领域阻止业已开始了的变化,但他们却补充了反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队伍。

二、苏联与东欧国家

苏联与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严重的变化。东欧各国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执政党的威信降低引起了这些国家反对派势力的增长。苏联的形势、“社会主义改革”的方针导致反对派力量活跃了起来,他们与政府的对峙加强了。戈尔巴乔夫从执政的最初几天起就宣布,苏联拒绝干涉华沙条约组织内的盟国事务。在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会晤时,他解释了在苏联进行“改革”的原因、实质和途径。尝试改变与华约国家进行经济合作的方式,同时着重强调了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之间的直接接触上。

起初,华约国家的领导们支持戈尔巴乔夫新的政治方针。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在苏维埃党和国家机关中,干部的重新配置引起了他们的恼火。在民主德国和罗马尼亚刊载苏联“改革”信息的文章数量急剧缩减。

1989年秋,在民主德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群众性反对现有制度、恢复民主自由的运动。在波兰,由于早先的几次自由选举,结果执政党丧失了执政地位。在匈牙利、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原先的制度坍塌了。在各个原社会主义国家里发生了党和国家机构的大换班。在这些国家中,有几十个新的政党和社会组织走上了政治舞台。建立了各自的民主政权机构,开始向市场经济和工业企业私有化过渡。颠覆南斯拉夫现存的秩序导致民族关系出现了危机,将该国分解成了几个国家。1990年,东德与西德完成了统一。

东欧各国向议会制民主的过渡致使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合作解体。经互会与华沙条约组织的活动被停止(1991年春)。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经济合作水平大大地降低了。如果说80年代末东欧国家的外贸额超过苏联的50%,那么到90年代初它们的外贸额则降至16%。

苏联丧失原先在东欧国家的地位,德国的统一使新政策方针的拥护者与反对者之间的政治斗争变得尖锐化。

三、苏联与世界各国

以革新了的方法解决国际问题成为苏联同世界各国进行广泛合作的基础。1986年至1987年,戈尔巴乔夫先后与里根布什两位美国总统举行过几次会晤。谈判的结果,在已达成的协定(1987年)中载有两个超级大国在所属的欧洲领土销毁中短程核导弹的规定。1991年7月,在莫斯科签署了裁减战略进攻性武器的条约(ОСНВ-1)。实现并达成谈判结果引起了两国政界不同的反响。苏联党和国家机关许多领导人认为,这项行动严重地威胁了苏联的安全。

苏联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关系活跃起来了,它们之间签署的协定为发展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苏联被接受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与北欧国家(瑞典、挪威、芬兰)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它们共同开发位于巴伦支海的科拉半岛和大陆架自然资源的协议已取得了结果。

苏联与东南亚以及南亚国家在政治与经济方面的相互关系已步入正常化。苏军从阿富汗和蒙古撤出为调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创造了条件。1989年,戈尔巴乔夫正式出访了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并恢复了政府间关系。建立了同韩国的国家关系,与韩国达成了共同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自然资源的协议。与以色列拓宽了经济接触和社会接触,这些接触使两国的外交关系得到恢复。

苏联政府通过了一些符合国际人权领域法的规则,其中包括有关苏联公民的出入境法令。系列法律旨在建立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联系。

波斯湾战争期间,苏联的立场清晰可见,战争的原因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苏联支持联合国安理会有关讨论伊拉克政权行为的决议(1990年秋)。同年11月,戈尔巴乔夫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苏联新的对外方针政策有利于克服“冷战”带来的影响,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清除了不友好与不信任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