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联时期的“中国威胁论”

苏联时期的“中国威胁论”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苏联包括东斯拉夫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波罗的海三国、摩尔达维亚等15个加盟共和国,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俄语国家和地区。但即使在中苏“蜜月”时期,苏联依然存在“中国威胁”的思维。[9]中苏关系恶化之后,苏联极端强化了“中国威胁论”,其内容以威胁程度最高的“军事威胁”为主。

苏联包括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国(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外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达维亚等15个加盟共和国,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俄语国家和地区。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苏联主动向中国示好,欲与中国进行外交谈判,表示愿意废弃沙皇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归还中国领土和赔款,二战时期中苏成为盟友,新中国成立之后中苏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这一阶段苏俄的“中国威胁论”大大降温。但即使在中苏“蜜月”时期,苏联依然存在“中国威胁”的思维。1954年赫鲁晓夫请中国派遣工人去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亚工作,但很快就撤销了这一请求。赫鲁晓夫当时对苏联其他领导人讲:“你们发现了吗,毛泽东多么愿意派人去西伯利亚!你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他们想兵不血刃地占有西伯利亚。这是他们目标长远的政策。我们应当表现出谨慎态度。要知道请中国人来容易,赶他们走就难多了。”[8]在中苏蜜月期间(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苏联是“同志加兄弟”的友好关系,苏联的“中国威胁”形象大为弱化。然而,潜伏在俄罗斯人内心的“中国威胁”的意识并未完全烟消云散,其骨子里面的防范意识仍然不时地流露出来。

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此后中苏两国关系不断恶化,1969年发生珍宝岛事件,边境冲突频频出现,中苏关系面临巨大危险。在两国关系恶化的背景下,苏联重提“中国威胁论”,其宣扬的中国威胁程度超过沙俄时期,甚至超过美国的威胁。在这个时期中,苏联特别强调来自中国的“军事威胁”。苏联著名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1973年在《致苏联领导人的一封信》中写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在军事方面唯一真正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防御中国,最好是不与中国去打仗……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没有人真正能够威胁到我们,没有人将会对我们发动进攻。”[9]中苏关系恶化之后,苏联极端强化了“中国威胁论”,其内容以威胁程度最高的“军事威胁”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