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疏漏与瑕疵

疏漏与瑕疵

时间:2022-06-2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疏漏与瑕疵程婴形象有瑕疵,本剧第五折为“强弩之末”,这两点漏洞前面已经说过,不赘述。此外还有几处小的瑕疵应当指出来。那赵盾是否与全家一起被杀了呢?元明南戏《赵氏孤儿记》第二十六出,写灵辄将赵盾背进深山,五个月后赵盾方听说一家被害的消息,悲痛而死。这样一来,公主向程婴托孤是灵机一动,程婴背药箱进入驸马府是碰巧,对公主的托孤毫无思想准备。总的来看,瑕不掩瑜,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个成功的悲剧作品。

疏漏与瑕疵

程婴形象有瑕疵,本剧第五折为“强弩之末”,这两点漏洞前面已经说过,不赘述。此外还有几处小的瑕疵应当指出来。

第一处:赵盾下落不明。楔子中屠岸贾独白,讲赵盾被灵辄救走之后,他便下令将赵盾全家三百口诛尽杀绝。赵盾究竟怎样了呢?没说。第四折程婴看图说赵氏家史,也不提赵盾下落。那赵盾是否与全家一起被杀了呢?看样子没有。因为第一折程婴对韩厥是这样说的:“驾单轮灵辄报恩,入深山不知何处。”但第三折公孙杵臼对屠岸贾的唱词却说:“你当日演神獒,把忠臣来扑咬。逼的他走死荒郊,刎死钢刀,缢死裙腰。”(【川拨棹】)不用说“刎死钢刀”的是赵朔,“缢死裙腰”的是赵朔之妻公主,那“走死荒郊”的一定是赵盾了。这样,在同一个戏里赵盾就有两种结局:一是被灵辄救走之后下落不明,一是死在荒郊野外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估计很可能是多次修改留下的痕迹。

元刊本没有“逼的他走死荒郊,刎死钢刀,缢死裙腰”这几句,可以肯定是明本加进去的。元明南戏《赵氏孤儿记》第二十六出,写灵辄将赵盾背进深山,五个月后赵盾方听说一家被害的消息,悲痛而死。《元曲选》本“走死荒郊”的说法,或是受了南戏的影响。

第二处:公主托孤草率。第一折,在公主向程婴托孤之前,屠岸贾令韩厥把守府门后下场,然后公主上场有一段独白,说不知怎样才能把婴儿救出去,程婴不在赵家名簿,只有请他帮忙了。接着程婴身背药箱进入驸马府,说公主唤我不知何事,可能是产后需什么汤药,云云。这样一来,公主向程婴托孤是灵机一动,程婴背药箱进入驸马府是碰巧,对公主的托孤毫无思想准备。这样写显得太草率。救孤这样的大事,即使事先精心策划,尚不知是否能摆脱天罗地网,怎能如此匆忙?所以,从元明南戏开始,几乎所有的改编本都写程婴进府(或进宫)是事先策划好的,他背药箱进府明为应募为公主看病,实际上就是为救孤儿。不要小看了小小的药箱,在危急关头,只有它才能保孤儿平安哪!(www.guayunfan.com)第三处:程婴身背装有孤儿的药箱,匆匆忙忙走出驸马府,一见到是韩厥把守府门,心中暗喜,自言自语说:“天也可怜,喜的韩厥将军把住府门,他须是我老相公抬举来的。”“抬举”,在这里是提携、提拔或者养育的意思。这样写当然没有问题,赵盾任首相,提拔过韩厥是完全可能的。况且还有史料为依据,这我们后面再讲。但全剧只有这一句台词提到此事,让人感到没头没脑,第四折程婴对孤儿看图讲故事的时候也没有一个字再提及此事。清初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曾经提出“密针线”的要求,这里对“全知全觉”的观众没有交代清楚,属于“针线不密”的问题。

第四处:第四折和第五折在时间上本来接得很紧,第四折是程婴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说动了孤儿,第五折就是孤儿报仇了。但剧本却写第四折还是在灵公时期,而第五折一下子到了悼公时期,从灵公到悼公,中间隔着成公、景公、厉公三代国君三十多年时间,就这么一下子跳过去了。这里先不说是否符合历史真实的问题,单说前后两折在时间衔接上的矛盾,显然是编剧的疏忽。很可能是明人在增加第五折的时候造成的一处“硬伤”。

总的来看,瑕不掩瑜,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个成功的悲剧作品。在我国,叫座儿的戏曲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戏保人”,另一类是“人保戏”。所谓“戏保人”,就是戏好、本子好,有故事、有悬念、有冲突,细节好、合乎情理,能为演员的二度创作最大限度地提供依据。这样的戏,演员水平差一点也没关系。“人保戏”就是以大牌演员的表演技巧取胜。剧本一般,但只要由著名演员出场,观众就买账。戏曲往往为某一个演员量身定做,根据他的嗓音条件、表演特色来设计唱腔或者整场戏。同一出《贵妃醉酒》,梅兰芳演就叫座。你没听电影《梅兰芳》中的“三哥”说吗?“梅兰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的。”反正只要梅老板出场,就轰动。《赵氏孤儿》杂剧属于前者,就是戏好,所以后来各剧种争相移植、改编,还对欧洲产生了影响。这样的剧本实在太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