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州人的居住习俗,你知道多少?

甘州人的居住习俗,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住用习俗建 房甘州是多民族地区,自古以来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居住形式和传统,民居的建造不但有着时代的差别,也有着民族的风格。至隋唐以后,甘州民居的主体形式基本固定下来。新中国成立后,甘州民居的传统在农村有较多保留,主要表现在建房礼仪俗信、房屋布局形式、住宅选址等方面,但建筑用材的同一性逐渐明显。甘州农家民宅旧时为独立的土庄子。家 用甘州的传统家具不少具有明代风格,其种类很多。
住用习俗_悦读甘州·民俗

住用习俗

建 房

甘州是多民族地区,自古以来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居住形式和传统,民居的建造不但有着时代的差别,也有着民族的风格。

秦汉以前,甘州人主要是穴居,既有沿崖、沿沟挖凿横洞的窑洞式居住,也有在地势较高、黄土较厚的地方下挖的地穴式居住。《太平御览》认为上“古皆穴处……今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处,古之遗俗也”大体反映了当时的居住特点。但是,随着民族差别的出现和农牧业经济的分工,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居住形式差别越来越大。

img53

古民居门楼

游牧民族出现了可移动、便拆迁的毡帐式民居,并且日益普遍,逐渐成为传统的居住形式。农业民族则出现了随地理环境、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建造的各种固定不移的民居,地穴式建筑逐渐向地面建筑发展。秦汉以后,绿洲地带的民居普遍成为地面建筑,低洼潮湿地带则出现类似南方的干栏式建筑。

两汉特别是魏晋以后,随着屯田而出现的人口增加、农业发展、中原先进技术传入,民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板筑土墙开始有了砖墙的替代;为防偷盗抢掠而出现院墙;一字形的民居建筑格局开始被门字形、口字形建筑取代;房屋的功能分工也更加明确。至隋唐以后,甘州民居的主体形式基本固定下来。

img54

明清时期甘州城内民居

明清两代长时间统一以及经济和社会的相对稳定,也使甘州民居在已有形式下向着复杂、富丽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砖雕木雕、屋脊兽、长廊等建筑装饰,为民居增添了新的内容。与此同时,富裕人家和贫困人家的住宅,官宦人家和普通百姓的住宅,在建筑规模、装饰程度、建筑用材、建筑式样等方面,都有着越来越大的差异。但四合一进、四合两进的院落形式,各个房屋的布局和功能以及选址要求,建房前后的礼仪俗信则是基本一致的,从而构成了甘州人的居住习俗,这种习俗保持到了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甘州民居的传统在农村有较多保留,主要表现在建房礼仪俗信、房屋布局形式、住宅选址等方面,但建筑用材的同一性逐渐明显。而在城区,相连的平房,低矮的两层楼房,两到六层的公共福利型楼房,套型楼房渐次替代,除了有个别乔迁祝贺等习俗,已无古老传统可言,只有装修程度上的差别。与居住相联系的卧具、其他家具有着相应的变化,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甘州农家民宅旧时为独立的土庄子。外围方形,夹板土筑,大都可占地数亩。庄内盖有堂屋和左右厢房,若有倒座,则是四合院。房间一般为奇数,可造3间、5间等。民间传统认为奇数代表阳,住宅也以奇数为专利。通常为正房三间,两侧的厦房也各为三间,有的留两间作大屋,隔出一间小屋,这样可以夏天住大屋,宽敞凉快。冬天住小屋,紧凑温暖。20世纪80年代多为“工”字形、半“工”字形,现今已被居民点所代替。

房屋朝向一般是坐北向南,光线充足、冬暖夏凉。因有“有钱修个面朝南”之说。房屋最早只是土木结构,土坯砌成,草泥覆盖。现今大都是砖木结构,有砖做墙基、墙柱,墙面用白灰抹光,清爽干净。门窗梁柱保留本色,富有乡土气息和质朴感。有条件的涂上油漆,略显豪华。

街门楼子一般都有精心镶嵌的彩色花纹和额题,从额题的内容可知主人的理想、希望和家传特征。有不慕仕途者,以农耕为乐,额题为“耕读传家”。若盼家业昌盛,则书“五世其昌”。还有大家望族以铜环、兽面环、锡环作门饰的。这些民间院内的装饰,既质朴和谐,又保留着劳动人民亲土、爱土的本质。

img55

当代农村居民定居点

img56

别墅

img57

当代居民家庭陈设

打庄上梁 旧时农家打庄子、修房子都要事先请“阴阳”择进口、看“宅色”,选避风顺水的地方,确定位置、朝向,然后立一根“红杆”,谓之“太岁”,方可动土。民间有不立“太岁”不可动土之说。以“太岁”作为中心点,向大门正中取中线,确定庄子的四角。

img58

甘州农村普通农户家使用的风匣、炕桌、旋头等生活家具

打庄子要先立门,叫“开财门”,亲朋邻里前来鸣炮祝贺,挂彩,还要帮工数日。立门时,门楣上要压书、笔及装有五谷、金属硬币的三角形红布袋,喻“耕读传家”,“财源茂盛”。还要置供桌于门外上香焚表祭祀,叫“祭门”。建房时,先在地基撒上五谷杂粮和十二样中药,用犁铧耖翻几下,然后平整、夯打、下墙基。盖上房更讲究,要正对大门,不偏不倚,高低、前后都要精确测量。

立柱上梁也要择吉时,亲友、邻居会送礼、鸣炮祝贺。在梁上贴喜联、挂红,如:“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吉星高照”、“太公在此”等。还要犒赏工匠。在梁上也要放装有五谷钱币的红布袋。做门、做梁的材料多为松木、杨木。

新房竣工后,也要择吉日“谢土”。“谢土”时请道士焚纸诵经,亲朋邻里来贺,主人设筵酬谢。还要贴上“补谢五土而复生”“位镇中央保平安”、“补土谢恩”的门联。

img59

现在绝大部分城市居民都居住在这样的小区里

屋脊兽 明清时期,大户人家的宅第屋脊上都装饰以鱼、鹤、狮、龙、麒麟等造型精美的动物。这些脊兽,造型古朴,给高大的住宅笼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脊兽是居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功名的官宦人家伟屋高阁,脊兽大,而且讲究多。屋脊兽置于屋顶,外形威武,怒目圆睁,守护着主人的宅第。在民众心中,屋脊兽有镇宅、避邪作用。

家 用

甘州的传统家具不少具有明代风格,其种类很多。在平常人家,最普遍的是案、桌、椅、长凳、炕柜、炕桌、小圆凳、小方凳、箱等。而在富裕人家还有屏风、衣架、几、曲足案、鼓凳、曲足盆架、镜台等。这些家具均为木制,雕花纹、绘彩画、涂油漆,今天看来,具有笨重、结实、古色古香的感觉。炕柜、炕桌在今天的乡村仍较多见。

炕柜 长约六尺,与炕宽相当,高约三尺,置于炕上对窗靠墙,由大柜、小柜、小屉相连构成。内装衣物及妇女用品,在柜顶被褥层层叠放,可谓一柜多用。各扇柜门、抽屉面都有雕纹或彩绘,整个柜用大红或橘红色油漆。有的炕柜顶部四角有竖杆,长横杆相连其上,可挂上绣花或白色布制的帘子,将柜顶被褥等物挡住,更显得整洁美观。

img60

炕桌子

炕桌 一般是二尺五见方,高约五六寸。桌腿与桌腿间横杆均用刻纹和雕花。桌面或彩绘花鸟,或描出纹线,整体用朱红油漆。平时置于炕中央,有客人即劝其脱鞋上炕,围坐炕桌一周,品茶、用饭、饮酒。无客人时,妇女做针线活和小手工艺品,小孩伏桌写字。夏天晴朗时,炕桌又可摆放庭院里,一家坐小凳围一周吃饭,聊天。

案桌 案与桌有着明确的用途分工。案置于堂屋里对门靠墙,墙上正中置中堂画,案上摆放各种装饰品,祭祖时烧香、摆供品。案面为长方形,无屉柜,四条粗腿用横杆相连,案腿、横杆都有木雕装饰,多为吉祥云纹。案一般高于桌。桌有琴桌、帐桌、方桌,大多是桌面为三尺五见方,略低于案,常置于堂屋或客厅,用于会客、设家筵和招待贵客的方桌。平时由成人读书或写字。旧时的穷苦人家也有以土台为桌的。

椅、凳椅一般为两个,分置于案或桌的两侧,多为家中长者或为官之客坐用,长凳则置于案或桌的左侧靠墙,多为家人或一般客人、女客人坐用。椅为直角式靠背,低矮直角式扶手,椅面略呈长方形,并略高于现代的椅子。长凳有六七寸宽,长五尺,面高与椅相同。

火盆 火盆是甘州民间传统的取暖工具。火盆用生铁浇铸,圆形。直径约50厘米左右,沿厚约2厘米,中间有直径约20厘米向下凹下,盆壁外圈突出成鼓起的圆形,里面实际是半圆形的坑。铸上三条豹腿状的铁脚,便于支撑、移动。用火盆取暖时,在凹下的坑中放一些细小易燃的柴火,上边架上干硬、耐烧的木柴。先点燃小柴火,引燃木柴,将火盆放置院中待浓烟散尽,端进屋里,放在炕上。盆中炭火正旺,屋中顿觉温暖。男人们借盆火抽烟,女人借盆火做针线活儿,孩子们将炕桌靠近火盆读书。若有客来,主客围坐在火盆前,老人在火盆里炖上桂圆红枣茶,拉家常,谈农事。给孩子们在炭火里烧几个洋芋或爆一捧大豆。女主人借火盆热量饧面搓鸡肠子。现今已被火炉或土暖气替代。

img61

农村冬天取暖用的火盆

炕 炕是甘州民间用土坯或石板、木板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传统的炕在房中三壁依墙,占去大半个屋子,上面铺苇席、毛毡等,炕围再饰以花色艳丽的围布和围花。

甘州人的炕有土炕和板炕两种。一般的人家多是土炕,殷实的人家,将土炕面用木板代替是板炕,干净,舒适。沿山一带也有用石板盖面的。炕的燃火洞多留在屋外墙后,叫“炕洞门”,有的人家在炕前盘上火炉,取暖做饭两不误。烧炕的燃料多是麦秸、高粱秸、葵花秆,也有用木柴或煤炭的,沿山一带有烧畜类干粪的。炕的储热量大,傍晚在炕洞内点燃,余热可到第二天傍晚才散尽。寒冷的冬天,烧上热炕,既是农人的卧具,又是一个大的散热器。在“山高一丈,地凉八尺”的沿山区,热炕又是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

img62

农村常用的土炕

img63

梳妆用的插屏镜子

寻常百姓冬季宴客喜欢在炕上进行,热炕上放一小炕桌,温一壶热酒,摆几个小菜,一边小酌,一边聊天,其乐融融。农村妇女的剪纸、刺绣、做衣、做鞋,大多是在炕上完成的。

风匣 风匣是甘州民间传统鼓风用具。风匣为长方形木制箱,长约四尺,宽一尺,高约二尺,箱体内木制推风板,用木条与箱外把手相连。箱体紧靠炉灶,两头各有小木窗,一推一拉,两头的小木窗则一开一闭,如此反复吸入风,从箱下风嘴吹入炉灶助燃。至今偏远农村仍有使用。甘州使用这种风匣始自何时,史无确载。但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的记载,明初就已广泛使用在冶炼等手工业生产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