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坟烧纸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上坟烧纸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2-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坟烧纸是对已逝先人的传统的祭祀方式。按风俗,每年上坟烧纸有五次:忌日、阴历年(新年纸)、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忌日也叫忌辰,是先辈去世的日子。每年这天由子女及亲属为其上坟烧纸。有的地方忌日纸只烧三年,三年后改为常规烧纸。
上坟烧纸_白事金典

上坟烧纸是对已逝先人的传统的祭祀方式。按风俗,每年上坟烧纸有五次:忌日、阴历年(新年纸)、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

忌日。忌日也叫忌辰,是先辈去世的日子。每年这天由子女及亲属为其上坟烧纸。有的地方忌日纸只烧三年,三年后改为常规烧纸。

阴历年。俗称烧“新年纸“,亲人亡故头三年,每逢大年初三,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走亲。儿子、女儿一起去上坟烧纸,不但要给父母烧,也要给故去的其他长辈烧。

清明。清明也叫寒食,寒食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寒食烧纸,要从“清明”的前十天开始,一直到清明,哪天都可以。有的烧纸钱还要在坟头顶上用坷垃压上几张烧纸。

清明烧纸的同时还要填坟,填坟是“扫墓”的一种形式。填坟一般在早晨或上午,由晚辈男子用铁锨往坟头上填土,修复塌陷处,清除杂物,清扫供桌。对年代久远的祖辈坟头,则象征性地在坟头顶上扣上几锨新土了事。过去通过填坟可以看出哪个坟有后代,那个坟没有后代了,因为那时人们对香火继承看得很重。

七月十五。七月十五是传说中的鬼节,从农历七月初一到十四是烧纸的日子,到十五这天就“烧不得”了。俗说不烧末天纸。

十月一。农历十月初一,时值秋末冬初,是为先人“送寒衣”的时候。此次烧纸,不但送去吃的、花的,还要送去御寒的衣物,将成沓的红绿花纸连同冥币一起烧掉,让先人富富裕裕暖暖和和过冬。

关于上坟烧纸的礼数和做法,各地的差异很大。现按常规罗列如下:上坟烧纸的时间一般为上午,而且早些为宜;晚辈可单个去烧,也可姐妹或兄弟相约一起去烧;未结婚的人不上坟烧纸;在坟前烧纸时,先摆好供品,男人们在供桌前的地上画一个十字,女人们则画一个圆圈,在十字上或圆圈内焚纸化钱,有的则兴画一个大圆圈,开口处朝向坟墓,在圆圈内烧纸;新买回来的纸要“打”一下,其实是把纸“印”成钱才能成为“烧纸”。“打纸”,只能由结了婚的男人做,而且必须在院子里,还不能在有“腿”的东西上面。将成沓的纸铺平,用大面值人民币按在上面,使劲“打”一下,然后挪动位置,依次打满。过去打纸有用银元的,也有用旧铜币的。打好的纸,用五个手指尖顺一个方向捻动,将纸捻开,依次排列,然后折成一小沓一小沓的再叠起来。

为了让地下的先辈们“富”起来,人们用锡箔捏成各种各样的元宝,那些冥币都是整沓整沓的,而且面值大的吓人,一张票子几万元、几百万、甚至几亿元。近年来,又有制造精美的纸项链、纸珠宝、纸手机及仿真的存折、信用卡面世,供人们选购后送往阴间给先辈们使用。

也真有一些不孝子女,老人生前不当人,当老人过世后,故意张扬声势,买纸化钱,痛哭流涕,做样子给别人看。难怪一些乡邻讥讽他们:活着不孝死了孝,花钱烧纸瞎胡闹;多买纸钱变成灰,多买供香不吃亏。

上坟烧纸,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对已故亲人的这种缅怀形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而且经久不衰。每逢到了烧纸的时节,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去尽孝,即使是官府成员也不例外。上坟烧纸这件事,谁都知道不能拿到桌面上来,但谁都不当迷信活动对待,谁也不遮遮掩掩,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