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祥马依商、保安族商人

祥马依商、保安族商人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更涌现出众多保安族现代企业商人。此后,到印度经商的保安族人逐年增加,出现了经商的驮运马队,人数累计前后约有500人次。这部分人在保安族商人中是拥有较多商业资本的保安商人。从历辈保安族商人的经营,证明保安族商人秉承并发扬勤劳吃苦、与时俱进和善于拼搏的民族优良传统。
商贾名人_保安文化概要

第二节 商贾名人

保安族是我国善商的民族之一,商贸活动在保安族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定居大河家地区后,商贸活动更为出色。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民国时期,众多保安族商人的行商贩运贸易活动开始拓展到全国和国际市场,出现了众多商贾名人。如今更涌现出众多保安族现代企业商人。

一、早期国际贸易商概况

马世恭先生的两位哥哥马成全、马胡录和高赵家村的马三十六等属于跨国贸易的“印度客”马队商帮,他们从民国17年开始,初次进西藏地区,到印度经商。此后,到印度经商的保安族人逐年增加,出现了经商的驮运马队,人数累计前后约有500人次。自1928年开始到1948年的20年期间,每年约有20至30人从内地往来于西藏或印度之间。

在甘河滩村有马撇生白、马克来目、马撒力、马如彪、马艾吉忍、马尕艾力等往来达230人趟次;高李村的有马六十五、马三十六、马依奴四、马依斯麻、马哈如弗、马者麻力、马依斯夫、马明昌等往来约220人趟次。其中马尕艾力、马明昌、马哈如弗、马者麻力、马依斯夫、马如彪、马撇生白、马一奴斯等20人,于1938年从西藏翻越喜马拉雅山,去印度做生意,并居住在印度加尔各答市一个月时间做生意,留有当时身着西装的留念照片。这部分人在保安族商人中是拥有较多商业资本的保安商人。[3]

到印度经商的保安族人中,既有1928年第一次、最早走印度的藏客马三十六,有1940年农历四月随父马克勒穆首次去西藏、印度经商、年仅14岁的大河家镇甘河滩周刘家村保安族藏客马如彪,还有马穆罕麦家族一父五子两代人以及马忠家族去印度做过生意的马忠、马禄(尕麦海麦)、马毅三兄弟。[4]

到日本经商的保安族人中,有进口大量珊瑚在北京加工藏饰,运往甘青藏区出售的马铭贤、马德禄等。马明贤于1949年时去日本经销中国商品,并采购日本珊瑚回国加工,在藏区销售。1959年经西藏到达印度,后定居于中东的沙特阿拉伯。此外商队中每年也有结伴同去麦加朝觐者。还有1928年、1937年、1938年三去印度的保安族经商世家马世龙家族商人。

二、早期国内贸易商概况

(二)保安族“鞑子客”商人

新中国成立前的保安族商人中,有乡亲们称为“鞑子客”部分保安族商人,大多从河州采购牧区日用品,贩运到青海柴达木盆地的蒙古族牧区交易。据调查,高赵家村的“鞑子客”有28人,尕李家的“鞑子客”有12人,甘河滩的“鞑子客”有32人,梅坡大约13人,大墩村6人,尕集斜套村13人。

(二)保安族“松潘客”商人

新中国成立前的保安族商人中,有走南闯北的保安族“松潘客”[5],是在20世纪40年代,去四川松潘、阿坝的生意人。据调查,大河家的保安族松潘客,人数在10~20人左右,河州商人称他们为“单马客”。他们组成一两个洼卡(伙食单位)提前跟大锅娃联系,经常跟河州走松潘的驮牛商队结伴而行。甘河滩达子客和松潘客有马胡录(二社)、马相明(三社)、马胜武(四社)、马占清(三社)、马哈比布(三社)、马尕代、马撒吉、马成福(舍木苏)、马木德(二社)、马亚亚(六社)、马白浪(四社)、马七十六、马尕老三、马热黑麦、马奴日、马文祥、马依四麻、马阿卜都、马克礼。

高赵家村的松潘客有马达吾、哈比卜、阿卜都(马成祥兄长)、艾萨(绰号:咱们艾撒)、客日穆(马英祥父)、阿卜都(马进才父)、马团副(一社哈三尼父)、撒勒(王家艾斯麻父)等曾结成“洼卡”,结伴去松潘做生意。

保安族“松潘客”商队中,1943年甘河滩商队在松潘黑水遇土匪抢劫,马尹斯麻被打伤腿部致残,马黑娃遇难而亡。1946年在夏河开保安腰刀铁匠铺的黑老三铁匠,与众同行到松潘后,一杆汉阳造格巴快枪卖了100多块银元,一捆牛驮的保安腰刀全部出售,回脚采购了黄金。1947年,约50多岁、家居郎木寺的保安人铁匠果热哈比布和他的长子艾有布马驮制作的产品,随商队到牧区帐房出售。年仅12岁的马纯忠跟商队开始走第一趟松潘,共走松潘四趟,另外在1944年时,马纯忠家就有200头驮牛的商队跑松潘等地。特别是保安族女商人“果儿朵阿姑”海家姑,她女扮男装,骑马打枪非常勇敢,常年追随保安族商队过往于青海的柴达木、四川的松盘等蒙藏牧区做长途生意,用好枪法击伤抢劫本村汉族邻居赵和青的土匪,保护了赵和青一家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被大河家川道里传为民族团结的佳话。[6]

(三)保安族“跑短脚”商人

经商资本更为短少、东奔西走跑“短脚”的保安族商人,多以30%~40%间较高利息借贷补充经商资本后,从刘家集、河州、兰州、循化等地采购枣、核桃、面粉、蔬菜、日用品等就近在河州、临洮、拉卜楞等地方销售后又转购当地产出的羊毛、皮子、酥油等物品,运回家乡当地售用,主要地点在大河家集和刘家集集市销售。[7]例如,有1953年冬季在夏河草原跑短脚遭劫、由解放军解救的“果尔”刀子匠哈麦吉。

四、知名现代企业商列举

如今涌现的众多保安族商人中,多有不同于民族先辈经商的现代企业商。从历辈保安族商人的经营,证明保安族商人秉承并发扬勤劳吃苦、与时俱进和善于拼搏的民族优良传统。举例如下:

(一)“口外”商人兼现代农场主马克武

16岁到新疆、1968年落户南疆沙雅县海楼公社的马克武,是曾经商印度、日本的保安族商人马德禄的三子。小学文化、勤奋吃苦、热心为众人办事的马克武深得群众和领导的信任,1976年被任命为汉族人居多的海楼公社汉族农场场长。1980年农场改名为海楼乡汉族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1981年任汉族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四次村民委员会换届中,连续被以90%以上的选票当选为村长。经过数十年奋斗,个人富裕,群众收入增加,得到领导及群众的肯定、赞扬并获得很多荣誉。多次被县里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两次当选县党代会代表;被评为阿克苏地区先进个人,阿克苏地区的十佳能手,还当选沙雅县政协常委,荣誉证书多达30多个。

开始,马克武主要是做贩运辣子、鹿茸的生意,挣些本钱后因鹿茸收益很好,自1981年开始养鹿5只,并赊鹿羔给村人。在他的动员及带领下,全村养殖户年年增加,形成了全村28户养438只鹿的产业,其中马克武个人养有170多只,一年每只鹿可收入2000元。有数十年的养鹿经验的马克武被大家推选为养鹿协会会长,除了预防疫病、推广养鹿新技术、野鹿和家鹿杂交品种改良等服务,还为大家收集产销信息,保护养鹿人利益,防止每年新割鹿茸的售价大起大落,由协会统一。

马克武算是现代社会的农场主。从1997年开始,马克武用机械先后开垦了1000多亩地作为自家的农场,新垦土地种棉花。几年间,棉田从300亩曾扩大到960亩。曾种有苜蓿130亩,核桃150亩,退耕还林120亩(按有关政策,退耕还林每亩国家补助164元)。到2005年,其农场收入103万元,纯收入55万元。此外,农场的主要农业设备和业产有美国804型80马力拖拉机一台,东方红70型拖拉机一台,小四轮三台,6缸三菱越野车一辆,桑塔纳一辆。还有1050亩耕地,2500亩草场,养羊230只,牛2头,鹿170只。场里有20名从河南、甘肃来的青壮年打工者。马克武有三子,现早已长大成人,今由二子马邦恒负责家庭农场的经营。

(二)回报社会的企业家马正福

出生于积石山大墩村的保安族人马正福,从铁匠起家成长为当地优秀企业家,现为黄南三鑫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因为诚信经营和对当地经济发展有贡献,他的企业1998年被青海省政府授予“先进私营企业”、被共青团青海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被黄南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授予“先进私营企业”等称号。他本人也曾被选为黄南藏族自治州政协委员、同仁县政协常委、同仁县工商联常委等,成为同仁县众多经济发展建设者中的佼佼者。

早在1978年时,年仅15岁已会铁匠手艺的马正福在改革之初来到同仁,经过十几年吃苦耐劳的奋斗,他积攒5万元本钱,在当地朋友相助下于1994年办起了同仁县隆务镇钢窗厂。随着该厂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把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县农机修造厂连同30多名职工并入了钢窗厂,这也为他后来成立公司奠定了基础。1997年成立的三鑫工贸有限公司已成为集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宾馆服务、钢门窗加工、养殖业等为一体的集团性企业。曾拥有固定资产700多万元、员工50多人,累计上缴利税120多万元。之后,马正福决定投资300多万元兴建三鑫商贸城,已在2003开始年运营。此举解决了300多人的就业问题。

马正福事业有成且致富之际,不忘回报社会。多年来他先后资助藏、土、回、汉族等50多名贫困儿童学杂费,为当地一些孤寡老人献爱心;出资4万多元修建“非典”疾病监控站等等。[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