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洋大学盾牌校徽之再现

北洋大学盾牌校徽之再现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洋大学的校徽既吸收了西方大学的文化因素,又赋予了新的含义。盾形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强国”做民族之盾、国家之盾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北洋大学的傲然风骨和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扛鼎之责。后期因专办工科、抗战西迁、学分理工,校徽的形式有所变化,但被北洋校友一致认可的还是盾牌校徽。

北洋大学盾牌校徽之再现

每每暑期将至,校园内总能见到身穿印有北洋盾牌老校徽图案T恤、满脸洋溢着青春快乐、学业有成、即将奔赴工作岗位的学子们合影留念的情景;抑或在校庆纪念日,校友值年返校日,看到那些年已不惑,甚至已是耄耋之年的老校友们,胸前骄傲地别着一枚蓝底印金的盾牌北洋校徽,自豪地漫步在校园里,一脸的幸福和满足。老北洋校徽里沁透着历史的厚重,也寄托着对青年才俊们的期望。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当年北洋老校友后人展出这枚校徽的情景。

1985年学校成立校友总会,在广泛联络校友的基础上,兼为学校收集历史资料。我们编辑各地校友录,当时完全是铅字排版,负责印刷的是《沧州日报》社印刷厂。大约1986年秋季,编印广东校友录,三校稿交付备印之时,一日下午,一魁梧文静、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匆匆来到校友会,自我介绍叫冯笪,在《沧州日报》工作,祖父冯叔捷(冯熙敏)是北洋大学教授,今年是祖父诞辰100周年,在父亲冯燮墀的的倡议下,正在编辑《冯叔捷教授纪念文集》,亦在《沧州日报》社印刷厂印刷,看到天津大学印刷的校友录,知道天津大学还有校友录,感到非常亲切,觉得应该与校友会联系。当时的校友会常务副总干事长左庆生老师,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冯笪,我也作陪,相谈甚欢。特别是对冯氏家庭出版《冯叔捷教授纪念文集》,更是赞赏不已,我们表示一定向学校领导汇报,争取校友会支持出版该专集。很快当时的校长史绍熙就同意支持。我们也在与冯笪的交往过冲中,对冯叔捷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冯熙敏先生1886年(光绪十二年)出生于津门大家,祖业殷实。幼年时天资聪颖,读于家庭私塾;1901年考入官立中学堂,学习刻苦,学冠诸生;1905年考入北洋大学堂,攻读土木工学门,专心求学,认真钻研,常说:“读书之乐,乐无穷。”1910年,他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堂。后经朝廷会试,取最优等三名,冯熙敏名列第一,受朝服觐见宣统皇帝的嘉奖,赐进士出身,授庚戌翰林,这是清廷重西学后的“洋翰林”,时年二十五岁,官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翌年授“钦命辛亥襄校官”,担任留学生学成回国通过朝廷会试的主考。1913年(民国二年)应聘到北洋大学执教,先生到校后积极贯彻治学严谨的校风,勤奋执教,甚得校方嘉许,曾主讲过测量学、制图学、投影几何学等课程

冯熙敏老先生虽于1964年去世,但文革中其家宅依旧没躲过抄没、亲属株连之劫。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教育事业风鹏正举。冯熙敏先生之子冯燮墀先生是天津拖拉机厂的高级工程师,他深感纪念冯叔捷教授百年诞辰,不仅是冯氏家族对先贤的怀念,还能将蕴涵在老一辈教育家身上的北洋学风发扬光大,对振兴我国教育事业大有裨益。冯燮墀先生于1984年开始筹划冯熙敏百年祭奠,其中包括出版纪念文集等事宜。

在与天津大学取得联系后,得到时任天津大学校长的史绍熙院士的赞同。校友会常务理事常锡厚教授(史、常二人均为冯叔捷教授受业弟子)和校友总会协助联络办理。史绍熙院士亲自作序。1986年《冯叔捷教授纪念文集》顺利出版。

文集出版后,冯笪再次来到天津大学校友总会办公室,他在代表父亲(冯燮墀先生)对天津大学表示感谢之余,十分虔诚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内衬海绵的盾牌纪念章样子的有机玻璃盒,他说文革期间家宅抄没,所存祖父物品皆以散失,此章是祖父极为珍视之物,在抄没混乱中被母亲悄悄珍藏起来。当时,我们眼前为之一亮,因正在编辑《回忆北洋大学》一书,在翻阅档案中看到过,知道是北洋大学校徽,问过许多老北洋校友,都说见过,没有保存下来。而此刻呈现在眼前的这不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北洋大学老校徽吗?

这枚北洋大学初创时期的校徽,颇有欧洲风格,整体红铜质,鎏金、篮珐琅为辅料,图案造型虽简却也不失精致,字体虽细,却也不失刚劲,给人以一种纯朴而又不失华丽,简洁而又不失高尚的感觉。北洋大学的校徽既吸收了西方大学的文化因素,又赋予了新的含义。盾形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强国”做民族之盾、国家之盾的办学理念,体现了北洋大学的傲然风骨和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扛鼎之责。底色为金色和蓝色相间,北洋大学为皇帝御批国立官办的大学,因此以金色为底色凸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金黄色为皇权象征的特点;蓝色为北洋校色,北洋大学地处渤海之滨,面向大海,又是学习西方教育和现代文化知识的大学,蓝色体现了她的先进性。盾牌中心是一本打开的书,读书即为教育,体现了学校的职能。书的正中撰写了校训“实事求是”四字,这是北洋大学经过30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的办学精神,它是北洋大学的精神核心。环绕四周的是3个堡垒和5支箭头,代表着3个学科和5个班级。1920年前后,北洋大学有3个学门,先是土木、采矿、冶金,其后将采矿、冶金学门合并,恢复机械学门。5支箭头代表了当时有五个班级的学生正实践着“实事求是”的校训在刻苦读书。在这些图案的上方赫然书写着六个大字“国立北洋大学”。它表明了这所大学的性质是国立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核心支柱;它表明这所大学的办学层次,是一所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它表明这所大学包容了校徽中的全部内涵———走进“国立北洋大学”,面前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据老校友回忆,当时的校徽是在美国制造,每个1美元。后期因专办工科、抗战西迁、学分理工,校徽的形式有所变化,但被北洋校友一致认可的还是盾牌校徽。解放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多用毛体“天津大学”胸牌校徽,师生仅以颜色区分。北洋校徽再也不曾有人佩戴。

这是非常重要的校史资料,我们将冯笪所带来的校徽暂借留用。随后,由温州相关单位按此复制,请学校老北洋校友阅示,皆十分高兴,纷纷表示要留有一枚保存。母校95年校庆前的1989年,天津大学颁布[89]津大校办字第27号校徽的通知:“为了继承和发扬北洋大学的优良传统,从1985年以来,我校设计并试用了具有纪念意义的校徽(即圆形,中间为盾牌,周围标有“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字样)。四年来,在使用中不断征得各方面同志的意见,加以修改使之完善。为求学校的创新和发展,经今年第15次校务委员会审议,确定了新的校徽图案,并决定以此作为天津大学的标志。由此天津大学凡有使用校徽图案进行各种活动的,均以此为准。”

学校确定了新的校徽,老北洋盾牌校徽成为新校徽的重要元素!新校徽图案由紫红、纯白和金色组成。总体色调稍暗色,古朴、庄重,隐现出学校源远流长的历史。校徽中心盾形图案,为继承原北洋大学校徽部分。盾形上数字“1895”为创建年代,反映了学校的悠久历史。英文天津大学后括号内的“北洋大学”与盾形图案相互映衬,说明天津大学是由北洋大学发展而来的。校徽外齿轮象征天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北洋盾牌校徽的留存至今,是历史的传承,是校友情愫的寄托,更是中国高等教育之肇基,“巍巍学府北洋高”,承继着116年的辉煌,天大的明天更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