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数族人面孔

少数族人面孔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京族人比较重视个人的品德与礼貌行为。当然,这是传统村社社会下的产物,随着京族与外界的密切联系,很多待客习俗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每逢京族人家中有红白喜事,亲属都要随礼或互相帮工。由于性别分工的原因,女子多在家操持家务,男子多出海打鱼,所以京族未婚男女较少有见面的机会。
交往礼仪_中国京族

第三节 交往礼仪

由于传统的京族社会较为封闭,因此日常交往大多在村社范围内。京族人比较重视个人的品德与礼貌行为。日常的问候被认为是起码的礼貌,而对老人、长者的尊重则是一个有良好教养的人应当遵循的基本规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很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同时,一些社会活动也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品行教育。小孩子刚学会认人时,很多父母就要教他要懂得向老人打招呼,要尊敬老人。平时要主动为各家老人端茶倒水,过“哈节”、过新年要给各家贺新年,说吉利话,如“老人家福寿绵长,守子守孙”等,以示对老人的敬重。村人之间见了面要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打招呼时对长辈称大爹、大妈或伯伯、叔叔,对平辈称兄、姐,对儿童称小弟、小妹。见面说话要先称呼对方,尤其对长辈更应如此,否则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做客时用水、用烟或用饭前要先说一句“您先请”,以示礼貌。

主人的待客与客人的应酬问题,从其内容来说,因为涉及的大多是家庭生活,故属于家庭礼仪的研究范畴,但从其形式来看,它也是与交往礼仪、社交礼节密切相关的。京族人的待客与应酬礼仪一般是这样的:客人来到家里,长辈请客人坐定后,家中青年男女自觉端茶敬烟,拿出待客食品,然后站立陪客,待主人一一介绍后,便去协助主妇煮饭做菜招待客人。长辈、客人入席后,青少年人斟酒敬客,不干扰长辈和客人的叙谈。吃完离开时要向长辈说“您请慢用”,不可不辞而别。20世纪50年代以前,如果来的是贵客,妇女是不能入席与客人同桌吃饭的,必须站在饭桌旁伺候客人与丈夫,待客人离席后方可吃些残羹剩饭。如今社会强调男女平等,这一习俗已消失。京族群众很好客,常用他们喜欢的糖粥、红薯和海鲜等食物待客,客人即使感到不合口味,也要尽量多吃,否则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客人走时,主人还要把自己家的土特产、海产品和加工的食品等送给来客,如果被拒绝,就会产生误会,一般客人总要多少收下一些,并相应还礼。当然,这是传统村社社会下的产物,随着京族与外界的密切联系,很多待客习俗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京族人还奉行“有难相帮”。长期以来,京族人的通婚范围较小,大多数人都有亲戚关系,因此人们经济上的互助也较多,加之渔业生产的特殊性要求集体合作,因此京族人的相互帮助的风气也比较常见。每逢京族人家中有红白喜事,亲属都要随礼或互相帮工。邻里有丧或困难,人们往往携钱或米到困难家庭帮忙,但不在那里吃饭,也不索取任何报酬。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边境贸易及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以亲属为纽带形成的生产经营组织在京族人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合作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由于性别分工的原因,女子多在家操持家务,男子多出海打鱼,所以京族未婚男女较少有见面的机会。又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男女授受不亲,所以异性之间的交往常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每逢“哈节”等节日,男女间可以通过对歌等方式来进行相互交流。如果男子钟情于一个女子之后,便与三两好友找机会约该女子及其女伴来到沙滩游逛。男子若有意则用脚尖把沙撩向对方表明心意,女子如果也有意,就照样用脚尖把沙踢回对方作为回应。男子也可以折下一枝树桠,将树叶撕成缕,向女子掷去,女子若有意也照样把树叶撕成缕回掷男子。这就是京族异性交往表达爱情的习俗 ——“踢沙”和“掷木叶”。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男女一同参加劳动等原因,异性间交往的机会多了起来,这一习俗已近乎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