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自觉

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自觉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各族人民对于举行规模如此之大的全国会演,异常振奋鼓舞。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重视和关怀,让他们深深体味到本民族和自身社会地位的巨大转变。正是由于这种朴实的民族感情,在选拔及进京会演时演绎出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比如“贵州‘绕人’选有一位代表参加自治州会演,却有三万人欢送,送了几里路。”
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自觉_华灯下的田野: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研究

(二)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自觉

将53个民族的节目集中展现在首都的大舞台上,对于在传统文化延续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觉得以萌发。

各族人民对于举行规模如此之大的全国会演,异常振奋鼓舞。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重视和关怀,让他们深深体味到本民族和自身社会地位的巨大转变。不论选中谁、不论选那种节目参加会演,那都是自己民族的骄傲。

正是由于这种朴实的民族感情,在选拔及进京会演时演绎出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比如“贵州‘绕人’选有一位代表参加自治州会演,却有三万人欢送,送了几里路。”[17]

“甘肃的藏族和贵州布依族的小伙子和姑娘们被选为代表后,全村寨亲友们把最好的衣服借给他们穿,有的父母还精心为孩子做了新衣裳,当他们离开村寨时,群众夹道欢送。”[18]

类似事例不胜枚举。节目入选已不是简单个人的事情,它更多意味着本民族文化被肯定、被尊重,是一个民族的骄傲。

可以想见,在那样一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为了展现本民族特有的灿烂文化,当地人民是怎样的倾其所有,将代表团郑重地送上通往北京的遥远路途!

其实,在会演之前,由于历史的原因,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在经历着一场文化上的精神危机。

由于国家在对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对各民族进行扶持、改造,使各民族经济生活迅速发展,各地区社会状况发生相应变化,各民族从封闭中走出来,社会文化的变迁,异文化的广泛传播,文化交流的展开,保守的原始文化突然遭遇外来文明,这一切的急剧变化使得人们不再将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视为宝贝。他们渐渐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而尽量去接纳外来的“先进文化”,这种文化冲击使百姓的文化取向出现偏差。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青年(如达斡尔、鄂伦春、赫哲族)轻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而非常喜欢搞汉民族的东西。”[19]

恰在此时,国家动员全民“抢救”传统文化,1964年的会演就是作为抢救的手段之一。恰逢其时的大型会演似乎一下子就唤醒了各民族的文化意识。

这次会演以发展、弘扬民族艺术为主要目的,及时扭转了当地百姓重洋轻土的思想倾向,唤回了当地百姓的民族自尊,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是文化群体中的一员而骄傲的生活在本民族之中。

从此,人们开始关注本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

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本土文化有了新的思考,新的定位!

他们开始积极推动各地群众业余艺术活动的开展,努力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

许多传统的音乐由此得以保存!

从来文化命脉的保存就离不开群众基础,它需要世世代代的心领神会的精神传承,需要人民尊重传统,热爱本土的自觉意识。需要小心翼翼地维系本乡文化,更需要一种巨大的民族内聚力将各民族优秀文化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