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5.主流行业与非主流行业

5.主流行业与非主流行业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人们对有些行业趋之若鹜,竞争走向白热化,这也使得社会上出现了主流行业与非主流行业的人为划分。而那些不太受到关注的、薪酬回报相对较低的行业、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行业则被称为非主流行业。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既有客观成因,也有心态问题。

5.主流行业与非主流行业

●主流与非主流的界定

社会学的角度上看,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社会上有行业之分,而不同的行业因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社会地位也有所差异,尤其是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大凡综合实力占有优势的个体都希望自己能进入所谓更加高端的行业中去。于是,人们对有些行业趋之若鹜,竞争走向白热化,这也使得社会上出现了主流行业与非主流行业的人为划分。

当今职场,究竟何谓主流行业?简单地说,就是“三高”行业:从业资质要求高、薪酬回报高、社会认可度高。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员,往往占有社会的优质资源,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属于社会中的精英群体。而那些不太受到关注的、薪酬回报相对较低的行业、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行业则被称为非主流行业。

社会上的主流行业往往与大学校园里的热门专业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财政、金融、管理、法律等专业往往人满为患,而文史哲、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则少人问津。这一趋势所带来的效应是多重的,一方面,大学校园中热门专业人才济济,能脱颖而出者毕竟是少数,相当一部分优秀学生被淹没在人海之中;另一方面,有些专业门庭冷落,一些学生在自暴自弃中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走出校门后也是千军万马争抢热门职位,而一些边缘行业却面临人才短缺。

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既有客观成因,也有心态问题。其实,热门专业和所谓的主流行业并非必定能与成功相对应,冷门专业和非主流行业也未必注定你将落后于他人。如果你能在沙漠里耕耘出绿洲,你就能超越所有的热门与主流;如果你在热门中随波逐流,那么成功的轨道同样也可能离你很远。对于选择行业来说,热门与冷门并非重要,如果能为自己喜爱的事业奋斗终生,那么你的全力以赴一定能助你走向事业的巅峰。

●寻找自己心中的主流行业

一般来说,主流行业似乎是光明前程、崇高地位和丰厚薪水的代名词,而非主流行业与前程灰暗、地位卑微和薪水微薄相连。然而,当毕业生一窝蜂地捅向金融、地产、银行、法律等所谓主流行业时,你如何才能成为这些领域的佼佼者呢?激烈的竞争可能还会成为你在主流行业中走向成功的重重障碍。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行业都需要人才,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我们不妨低下头来,从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出发,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行业,执著于自己认定的而不是他人认定的主流行业,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悲剧。

世事变迁,矛盾也在相互转化,昔日的主流行业未必是今日的主流行业,今日的非主流行业也许会变为明天的主流行业。外因的变化,我们不能决定,但我们可以选择的是自己的心境和认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主流行业。

案例链接一:从“废纸大王”到造纸业翘楚——中国女首富张茵

正所谓“金榜题名天下知”,当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以270亿元的资产成为2006年中国第一女富豪时,这个陌生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张茵出生于中国最北部的白山黑水——黑龙江省,成长于一个姐妹众多的军人家庭。学习财务专业的她在27岁那一年,毅然放弃了优厚的工薪和住房,仅带了3万元人民币到香港闯荡,开始缔造她的“废纸王国”。

张茵曾表示,作为一个女孩子,自己一开始也并不喜欢去经营废纸这个业务。但在真正走入这个市场后,就觉得它不再是垃圾,而是蕴含着巨大潜力。

自1985年张茵在香港入行从事废纸回收贸易开始,她就本着对品质第一的追求和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以其豪爽与公道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赞誉。

但当她发现香港无法实现她的“废纸大王”梦想时,张茵再一次放弃了初具规模的香港业务,勇闯美国,开始了新的创业。她通过多年积累的智慧与专业知识,在十年里,成立了中南有限公司,并先后在美国建立了七家打包厂和运输企业。

如果说,张茵提及的“专注”成就了她在废纸回收行业的成功,那么“敏锐”成就了她事业的第二高峰。不甘于只做“废纸大王”,她决心还要成为“牛卡纸大王”,实现在中国年产包装纸100万吨的目标。

1996年,中国的高档包装纸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高级牛卡纸,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张茵及时抓住了这一历史性机遇,决定建立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档牛卡纸。公司在香港上市,生产规模超过100万吨,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巨型包装用纸生产商之一。

联想:

废纸行业并不是我们所谓的主流行业,而张茵并没有对废纸行业另眼相看,反将其视为自己的主流事业,用心经营,直至走向成功。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主流行业,只要是自己喜欢并愿意为之奋斗和努力的,就是主流行业。

案例链接二:“非主流天使”——龚虹嘉

龚虹嘉对自己的定位是非主流。在最近的一次投融资论坛上,龚虹嘉与一些“主流”的律师、投资人同台对话。他并非其中唯一的中国人,却是唯一一个戴着同声传译工具的。整个对话过程中,龚虹嘉手扶着耳机,很认真地听。到了最后,他才发了一次言,这一次,大部分嘉宾都戴上了耳机。

这种场景让人想起他说过的一句话:“一直觉得自己是主流之外的卑微创业者,不是社会主流所认可的那种成功者,不敢妄谈。”

龚虹嘉给他的投资伙伴约定了“三不”原则:别人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的东西,才可以去做。因为“如果大家都看到一点,你拼不过更优秀的人”。

龚虹嘉做成的公司,有很多开始时都不被看好。20世纪90年代初他做“德生”的时候,每个省都有无线电厂,全国有几十家做收音机的,谁都没想到要去做一个国产品牌收音机。后来,龚虹嘉和创业伙伴投资了100万做“德生”,现在该品牌已成为中国收音机第一品牌。

从1994年创立“德生”以来,龚虹嘉说他至少创立和投资了15家公司,“在业内比较辉煌的有五个”。龚虹嘉把自己称为是“土八路”投资人,因为他组建的很多团队里,合作伙伴比较有特点,都不符合社会主流的优秀人才的标准。

龚虹嘉创立“德生”时的合作伙伴梁伟,“见人就只知道谈收音机”,一点都不像总经理。“握奇数据”的创业伙伴是北京一位中专老师,在“握奇”准备在纳斯达克上市时,投资银行要求以12美元交易,但他们却坚持15美元,硬是不妥协,最后干脆不上市了。

这些人不是海归,没有在大公司干过,也没有成功创业的经历。对于这些有性格的技术人才,龚虹嘉也有非主流的引导方法。

在一次采访中,龚虹嘉说:“有技术的人通常很偏执,跟他们打交道时,你需要作一些妥协,你要想办法让他们不那么讨厌你,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慢慢地去影响他们。”

1998年“德康”与“亚信”合并后,龚虹嘉在亚信呆了两年。在这家上市公司里,与职业经理人的接触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非主流风格。“他们对我哭笑不得。做一样东西,我说两百万够了,他们非说要两千万。因为要市场调查,到国外走访,按专业流程走下来就要这么多钱。”

多年的创业和投资经历,让龚虹嘉的成功为世人所承认,虽然自嘲为“非主流”,但他的经验值得所有的主流人群学习。

联想:

你是否会质疑非主流行业的成功率?这样的疑问似乎有些杞人忧天,从龚虹嘉的实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行业,认准了有潜力的行业,就没有什么主流和非主流之分。不用太在乎世人的评判,只要自己坚持自己的理想,就能够获得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