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8.不要与公益失之交臂

18.不要与公益失之交臂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非营利组织经营、运作的目的不是获取利润,它们是除了政府之外的为实现社会公益或互益而存在的组织。NPI追求对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的敏锐把握,及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不断通过努力实现这些愿望,推动社会公益组织的蓬勃发展。在中国社科院朱传一先生的影响之下,吕朝走上了公益之路。

18.不要与公益失之交臂

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非营利组织,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这一概念大致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之后兴盛于全球。其实,这种组织形态早在17世纪就已存在,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而出现的。非营利组织这一名称隐含着一个前提假设:先它而存在着的另一种组织形态是营利组织,即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非营利组织经营、运作的目的不是获取利润,它们是除了政府之外的为实现社会公益或互益而存在的组织。

非营利组织是基于市场经济并独立运作的民间行为主体,是存在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一个承担一定公共职能的社会机构。该类组织目前十分活跃,它能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给社会带来的不足,是一种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组织制度创新形式,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动员社会资源是非营利组织的一个重要社会功能。它通过各种慈善性、公益性的募捐活动,来筹集善款,吸收各种社会捐赠,这也是对政府实施其社会职责的一种有益辅助。不同于国家通过权力对公民进行保护和控制,也不同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换关系,非营利组织所构建的是一种志愿、无偿、信任的社会关系,向社会提供的是各种形式的公益服务。

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决定了它的活动领域一般都是营利组织所无法涉足的领域,如慈善、环保、疾病护理等。在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转型时期,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失业者、贫困者、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其他社会弱势群体,都可以成为非营利组织的工作对象。

NPI(non‐profit incubator),公益组织孵化器,2006年才完成商标注册。起先,它用来特指上海浦东新区的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如今,这个中心在北京、成都、深圳等地都有了分支机构,这些机构负责在当地拓展公益孵化器、公益创投、NPO能力建设等服务。

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是在政府主管部门、国内外资助型机构、企业界、学术界等关键“拥护群”的支持下成立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它创立伊始,就以“助力社会创新,培育公益人才”为己任,旨在为初创期和中小型民间公益组织提供切实的支持,积极探索在中国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的初级阶段NPO的发展道路。

NPI的理念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具有使命感、创新精神和执行力的公益组织与“社会企业家”,将与政府和企业一起负起改变世界的责任——打破公益资源的垄断,发扬民间志愿精神,凸显社会组织的就业功能等。NPI追求对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的敏锐把握,及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并不断通过努力实现这些愿望,推动社会公益组织的蓬勃发展。

NPI于2008年初开发了“公益组织社区服务平台”业务模式,目前,该平台已在上海最大的社区服务中心——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成功运作,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社区服务平台的示范窗口。2008年,NPI发起的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它正在使该模式在上海、北京、四川等地城乡社区推广复制。

案例链接:吕朝和他的NPI

吕朝,曾经是北大中文系学生会主席,1992年进入新华社工作,两年后在下海创业的潮流中离开,创办《中国证券期货》金融杂志,但却未成功。他转做广告器材生意,不到30岁,他在北京已有房有车,公司还在厦门设厂,在上海有分支机构。这时,他想退出生意圈做点别的事情。恰遇早先出国的同学带着风投的钱回北京,还带来一股互联网热潮。吕朝也火速成立一家互联网营销策划公司,第一个月就实现盈利,一年后,公司有了100多人,但这股热潮来得快去得也快,公司的业务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而萎缩。

这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经历,让他走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面前。

2003年,吕朝应邀担任民政部下属《公益时报》的总编辑。在中国社科院朱传一先生的影响之下,吕朝走上了公益之路。他业余的时间就到朱先生介绍的NPO中心去作兼职,也跟随NPO中心出国考察。那段时间的经历使他对公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NPO中心派吕朝到上海开展工作,要求他自己设计业务模式。令人振奋的是,吕朝一来到浦东新区注册,立刻就得到了批复,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他曾为NPO中心在北京的注册等了整整10年。

但是,要想在上海复制北京NPO中心的业务模式,几乎不可能,因为民间自发的公益组织太少了,根本不知道要去培训谁。

花了8个月的时间作调研,吕朝发现了草根公益组织的一些共性:多数NGO(非政府组织)没有场地,缺少设备,很多都是在家里办公;很多初创期的NGO相对边缘,缺乏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也无法介入;由于缺乏资源,绝大多数NGO无法雇用专职人员,而专业人员又是一个机构专业化的基础;大多数NGO缺乏能力建设,多数进入这一领域的人不知道怎样做成规范、持续的项目;还需要面对许多法律上的疑难……

这些问题,并不是听几堂培训课就可以解决的。多年在生意场的摸爬滚打,使吕朝意识到,可以借鉴企业风险投资的商业模式来创办公益事业,“公益+风投”差不多形成了他脑海中的NPI雏形。

2006年5月,吕朝完成了2万多字的项目建议书,一面不断找业内人士聊项目,一面到处找企业、找基金会筹钱。这一过程到处碰壁,一年多的时间,他一分钱也没能筹到。为了省钱,他常常坐夕发朝至的火车从北京来上海,在火车上安排自己第二天的行程,晚上再坐火车回北京。

2007年1月,他终于有机会与一家基金会见面。基金会对他的公益组织孵化器概念很感兴趣,承诺给予5万美元投入。这是NPI拿到的第一笔钱。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用“社会组织”一词代替使用多年的“民间组织”概念,同时提出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要“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吕朝真切感受到,社会公益的春天来了。

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的NGO完成了在公众面前的第一次集体亮相。汶川大地震,中国的NGO在灾区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自身独特的价值。

2007年年底,吕朝的NPI募集资金突破100万元,2008年年底达到700万元,2009年年底接近1500万元。目前NPI的资金来源有三部分。一是政府购买服务,包括提供免费工作场地。NPI在上海近400平方米的场地,就是浦东新区提供的。上海市民政局从福利彩票募集的慈善基金中拿出一部分,启动社区服务“公益创投大赛”,大赛的策划与执行由NPI承办。二是一些资助性组织的资助,如南都基金会、世界银行等。三是与企业合作(如联想集团)开展公益项目。

NPI的首批项目已小有名气“:多背一公斤”,借助驴友向山区孩子赠送书籍、文具;致力于社区公共健康的“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NPI为这些初创期的公益组织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能力建设、小额补贴、注册协助等。为被孵化机构提供专业的指导,让优秀的项目赢得时间和机会去成长,成为吕朝和他的NPI的一大愿景。2009年年末,由NPI为主发起了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这是国内第一个民间发起的公募基金会。

“不过,如果你想找一个比企业和政府更加轻松的工作,那就别到NPI来了,在NGO工作丝毫不比在别的地方轻松;如果自以为会被当成特里萨修女,那就别来了,这里非常枯燥;如果你想在商业成功之后到公益组织完成从一个‘能人’到‘好人’的‘华丽转身’,那就别来了,这里总被批评;如果你把NPI当成‘职业理想破灭后的疗养院’,也别来了,因为你会从一次幻灭走向另一次幻灭……”这是吕朝给想要投入公益领域的朋友们写的一段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