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6.个人在社会中的行动之辩

16.个人在社会中的行动之辩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则把义和利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义、利之争同样存在于现代社会中。追求物质利益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逻辑起点,市场经济更支持每一项合法的逐利行动。处理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也是走向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着眼当下”,是走向社会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现实主义姿态。

16.个人在社会中的行动之辩

●识别小利与大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以人们对待义、利的不同的态度倾向来区分不同的社会阶层。“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以对义、利的不同排序来划分人们之间不同的道德境界。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则把义和利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义,利也。”这是墨子不同于儒家的说法,他认为义和利是一致的,相互交融渗透的。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论点,强调道义和功利不能并存。

古代思想家们的不同观点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启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义、利之争同样存在于现代社会中。追求物质利益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逻辑起点,市场经济更支持每一项合法的逐利行动。只不过,我们在追求利益之余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其获利途径的合法性、逐利理念的先进性等问题,即体现正义的原则。虽然,从现实出发,我们难免追逐利益,但是也一定需要在追求和实现利益的过程中体现对正义的推崇。

●局部与全局的斟酌

家庭、学校、工作单位都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是社会的局部。当然,局部与全局始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你的工作分工是一个局部,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就是全局;如果把个体看作局部,那么社会就是一个全局。处理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也是走向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没有局部就无全局可言,而失去全局也会使局部的存在毫无意义。不管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还是社会生活,我们需要既看到局部又放眼全局,高瞻远瞩地权衡各种利害关系。为了成全大局而割舍或放弃局部既是一种全局观念的体现,同时也是追求崇高的一个见证。

●眼前与长远的博弈

如果说上述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共时性的问题,那么眼前和长远的关系问题就是一个历时性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同样不断地面临选择。

“着眼当下”,是走向社会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现实主义姿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牢牢把握今天和现实,是实现自我的最重要方式。当然,仅仅关注眼前难免显得目光短浅,毕竟所有今天的现实都要在未来寻找它的结点,所以,若能在关注眼前的同时还可以顾及长远,那么今天行动的意义就会更加深远。

眼前和长远的问题并不抽象,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力与洞察力的问题,是一个人在复杂问题面前的决断力和选择力的问题。“好汉不吃眼前亏”,但真正的好汉更需要具有远见卓识,具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战略决策能力。

在学校里,我们已经懂得不要仅仅为了得到暂时的分数而失去学习更广泛知识的机会;在社会上,我们同样需要理解不必为了眼前的得失而斤斤计较的重要性。着眼未来而又立足当下,我们一定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你因贡献而被尊重

当我们学会了不计较眼前得失,其实也在慢慢走向奉献,而一个奉献者总是值得尊重的。被尊重就是被接纳、被敬仰,是人生的崇高境界。而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逐步递进的,被尊重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因此,无论从追求高尚人生的角度还是从满足自身需要的角度上看,获得尊重都可以使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当然,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对你肃然起敬,那么究竟怎样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呢?如果掌控权力并运筹帷幄,可以获得尊重;如果拥有财富并实施慈善,可以获得尊重。但是如果滥用权力或挥霍财富,如果为官不廉或为富不仁,则可能受人鄙视与唾弃。

你一定会因为作出了物质的或精神上的奉献而得到大家的敬仰。但你也不一定非要位居总统或首相宝座才能奉献自己,平凡的岗位可以作出平凡的奉献。你可以成为深具战略眼光的政治家而受人崇拜,你也可以像比尔·盖茨或沃伦·巴菲特那样把自己的财富捐献给社会而赢得尊重,而如果你在默默耕耘中无私地奉献,那么这也足以让你受人尊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