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个人活动会影响社会活动吗

个人活动会影响社会活动吗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1.社会促进社会促进是指个体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有他人在场旁观而使其活动效率得到提高的现象。奥尔波特在作一系列社会促进实验时,也发现了社会干扰现象。学习词汇的实验和投篮实验也证实了工作性质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所产生的影响。曾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证实了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不仅取决于他人是否在场,还依赖于活动者知觉到其活动被他人评价的程度。

一、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

1.社会促进

社会促进是指个体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有他人在场旁观而使其活动效率得到提高的现象。

(1)实验

①法国学者特里普莱特在1898年完成了一个实验,结果发现:一个人同其他人比赛骑自行车时要比他单独骑车计速时成绩提高30%,而两人成组绕线时效率比单独绕线时提高5%。

②美国的奥尔波特的实验:要求被试者在个人单独工作和多人工作这两种条件下,完成难易程度不同的五种活动:从句子里抹掉元音字母、辨别图形、自由联想、计算题目、反驳古代哲学家的语录。结果是:除了第五项工作个人活动效率高以外,另外四项工作都是多人工作时比一个人单独工作效率高。

(2)观众效应

现实工作、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例如在演讲时,如果台下只有几个听众,主讲人就可能提不起精神;如果台下人头攒动、气氛热烈,主讲人就会妙语连珠,神采飞扬。这种情况被称为“观众效应”。

2.社会干扰

社会干扰是指由于他人在场或有他人参加而降低个体活动效率的现象。他人在场或共同活动并不总是导致个人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并不总是发生促进作用,很多情况下会起干扰作用。例如,新教师、新演员在单独练习时已经很熟练,但一上台就情绪紧张、手足无措,特别是有专家在场时,情绪就更加紧张。

奥尔波特在作一系列社会促进实验时,也发现了社会干扰现象。他观察到:一些大学生被试在写批判某一逻辑命题的文章时,集中在一起写不如分开写效率高、效果好。他从两个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中选出了几段性质一致的论述,让被试分别在分开写和集中写两种环境中,每次用5分钟时间完成一篇反驳论文,要求他们尽量写长一些、深刻一些。文章写好后,奥尔波特从中选出了一些典型的、好的、中等的、差的文章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见表5-1)。

表5-1 不同环境下完成文章的效果

img83

3.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的影响因素

见图5-2。

img84

图5-2 他人在场对活动过程的影响

(1)优势反应

优势反应是指那些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成为不加思索就可以表现出来的习惯动作。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是相当熟练的,或者是很简单的机械动作,则他人在场使之动机增强,活动更加出色。相反,如果他所从事的活动是正在学习的、不熟练的,或者需要费脑筋的,那么他人在场不会使动机增强,反而会产生干扰作用。

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些实验,证实了这种优势反应。例如学习词汇的实验:实验者让大学生默记难易的两类双音节词,首先由学生单独默记,然后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默记。结果发现,对内容有关联的单词,他人在场时默记效果好;对内容不相关联的单词,单独默记效果好。因为前者属于熟练工作,后者属于非熟练工作。

另一投篮实验也证实了优势反应的存在:根据以往投篮的成绩,实验者把被试者分为水平高和水平低两类,让他们分别在没有旁观者和有旁观者的情况下投篮。结果发现(表5-2):有旁观者时,水平高的被试者的很多动机被激发,其中包括竞争动机、成就动机等,投篮的命中率有一定的提高。而个体几乎意识不到这些动机的提高,这种动机的提高与有意竞争动机的提高是有差异的。

表5-2 投篮实验结果

img85

(2)工作性质

工作性质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简单、熟练的工作而言,有他人在场时,群体成员之间能够互相激励、彼此竞争。而对于复杂、不熟练的工作,则单独工作可以提高工作绩效。学习词汇的实验和投篮实验也证实了工作性质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所产生的影响。

(3)动机水平

动机水平的高低在不同的情况下,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有不同的影响。例如,一个人技术不熟练,动机水平又高,即很想显示自己,有他人在场会起到干扰作用,效果不会很好;但对于有些工作,即使个人的技术很熟练,由于动机水平过高,有他人在场时也会起到干扰作用。例如,运动会上,有些优秀的运动员虽然技能很好,但还是失败了,没有取得好成绩。

(4)他人评价程度

心理学家认为,只要有他人在场就一定会影响活动效率。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他人在场都会提高动机水平,在场的他人对活动的明确评价,活动者对这种评价的认识都会影响活动者的动机水平。

曾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证实了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不仅取决于他人是否在场,还依赖于活动者知觉到其活动被他人评价的程度。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实验者让被试用小棍子把一个小球从某装置的下方拨到上方。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实验在以下三种环境下进行。

·直接评价:被试者可以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操作,并可以了解到自己和他人的得分;

·间接评价:被试者看不到他人的操作,只能看到他人的得分;

·无评价:被试者既看不到他人的操作,也看不到他人的得分。

实验结果:在第一种环境下被试者的成绩最差,在第二种和第三种环境下,被试者的成绩区别不大。这一结果说明,在直接评价下,个体的动机水平大为提高,严重干扰了复杂工作的完成。

(5)注意力转移

一些社会心理学家从注意分配和转移的角度来解释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现象。他们认为,从事不熟练、复杂的工作,必须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否则就会影响工作绩效;而他人在场,势必会使工作者注意力分散和转移,起到干扰作用。从事熟练、简单的工作,有的熟练水平几乎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即使注意力短时间转移或部分分散到其他地方,也不会影响工作的连贯性和绩效。例如,一些妇女织毛衣时能同别人聊天,同时用脚晃动婴儿的摇篮。这样“一心多用”不仅不会使织毛衣的动作中断或发生错误,反而会起到促进作用,使动作加快,提高劳动效率。

(6)个性

一般来讲,性格、气质不同的人,受他人在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内向、独立性差、易受暗示的人对他人在场的反应要更强烈一些。这些人自信心比较差,很重视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容易受他人左右。对他们来说,有他人在场常常会产生社会干扰作用。

(7)在场他人的特点

活动者身边的他人不同,对活动者的影响也不同。

①权威性

当在场的是内行或权威时,活动者会受很大的影响。例如,学生在公园内写生,一些游人围观对他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如果他知道有知名画家或他的老师在观看,他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②严肃性

当在场的他人非常严肃认真时,对活动者的影响也很大。例如,当在场他人比较严肃时,活动者会认为他人会评价自己的工作,会产生紧张感;如果他人不严肃,心不在焉,没有特别注意他,他受到的影响就会比较小。

③对在场他人的熟悉程度

当活动者对在场的他人比较陌生时,所受的影响较大。例如,学生在台上表演时,不知道台下坐的是谁,心理就会忐忑不安,对演出影响较大;如果表演者知道台下坐的是自己的老师和学生,受到的影响就会很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