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是一个理念组织,教育理念具有先导作用

大学是一个理念组织,教育理念具有先导作用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理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个体、群体以及人类已经认可和内化了的理念,事实上具有一种防卫功能。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相对于个体层面的教育理念而言,组织层面的教育理念对组织教育实践行为的影响更为深刻和显著。

一、大学是一个理念组织

大学是一个理念组织,尽管学校并不完全等同于一个理念,但这个理念却是学校的力量之所在。[1]大学的教育理念与大学的精神、使命、功能等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又对具体的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活动、教育方法等产生直接影响或施以无形制约。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其发展首先得益于教育理念创新。众所周知,没有洪堡等人所倡导的科学研究理念、学术自由和学术独立理念,就没有19世纪德国大学的辉煌;没有康奈尔计划、威斯康星思想、社区教育理念,也不可能有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美国高等教育。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变迁的历史,可以说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顺利启航,也是从突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开始的。没有邓小平同志1977年9月关于《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的谈话,没有1978年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没有1979年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等人率先站出来呼吁“给高等学校一点办学自主权”,以及诸如此类的思想解放运动,很显然就没有今天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教育理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理念具有先导作用

从思想、理念、理论的本源来说,实践是第一性的,实践在先,思想、理念、理论在后。但是,思想、理念、理论一旦形成,不仅可以反作用于实践,而且可以成为孕育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的重要源泉。实践越来越需要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的引导。美国学者爱德华·科尼什曾撰文指出:“如果没有想法,我们根本无法理智地思考和行事。我们是在同样倚重想法和物质资源的情况下,才建立了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组织和我们的国家。想法使我们能够形成目标、规划战略和制定战术。如果这些想法是出色的,它们在决胜方面比实际现实更为重要。硅谷的亿万富翁们已经表明,你靠想法可以比开凿油井赚钱更快。”[2]我国学者萧功秦在他撰写的《思想史的魅力》一文中也谈到:“人是按他对生活的理解来确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伯林极其看重思想观念的力量,他引证德国诗人海涅的话说:一位教授在他宁静的书房中孕育出来的哲学观念,可能毁灭一个文明。”[3]正是因为思想、理念等越来越具有先导性,当今时代的成功人士十分重视提出新概念或新理念。一旦时机成熟或获得社会认可,率先提出的概念或理念就会转变成为巨大的收益。在新的时代,面对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繁重任务,首先要进行教育理念创新。

2.教育理念具有导向作用

马克思曾经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也就是说,人类的活动与人之为人的特性相关,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虽然受到特定情景的限制,但是人类预先设定的目的和既有的知识、观念基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影响着人的判断与选择。具体到教学活动,“教师的观念就像一个过滤器,当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他们会将收集到的信息与自身的教育观念联系起来思考、解释信息的含义。已有研究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的许多认知过程,包括知觉、记忆、理解、演绎、推理、问题表征及问题解决等有重要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在课堂上的信息感知和加工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在教师界定行为、组织知识和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4]。在论述思想、信念、观念作用的时候,韦伯提出了最为著名的“铁路轨道上的扳道工”理论。他把思想、信念、观念等无形的力量比拟为“扳道工”,这位“扳道工”可以使一列被利益驱动的火车驶向理想、信念所确定的方向。[5]因而,理念的导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无论是从认知与行为的关系来看,还是从理念与利益的相互影响与转化来说,理念在促成重要的判断和选择方面尤其在学生发展、成长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教育理念具有激励作用

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同属于认识范畴,与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客观知识体系相比,它们均与特定主体的态度与价值取向相关联。思想一旦形成,并被人们所信奉,就会变成支配人们行为,甚至改变世界的巨大精神力量。按照帕贾斯的观点,“一旦观念形成,个体就有围绕观念的各个方面建立起一种因果解释的定向,不管这些解释是正确的还是一种虚构,最后就成为了自我实现的预言”[6]。而相对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严格说来,教育理念与主体的信念、偏好和追求更为密切。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会潜在地高悬在人们的心间。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去识别和捕捉有助于达成自身教育理念的信息、资源与机会,另一方面会提升人们对符合自身教育理念之教育实践行为的积极性。电影《武训传》中所讲述的武训行乞办学的故事正好可以说明这个道理。教育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教育工作者、学生达到对组织核心价值的认同,认识到教育的崇高,激发教育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4.教育理念具有防卫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事实,即理念上认为是不应该的东西,行动上就会有所节制。个体、群体以及人类已经认可和内化了的理念,事实上具有一种防卫功能。这种防卫功能不仅体现在对“非法”行为具有抑制作用,还体现在对“非法”的言论、观念等具有排斥倾向。如朱熹所言,“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而“明天理、灭人欲”的基本逻辑,就是把“天理”转化为人的基本理念,有了“天理至上”的理念,人欲就可以受到抑制,甚至是得以消除。可以说,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把教育理念的防卫功能发挥到极致。正因为如此,贞洁、忠孝这样一些理念还可以置人于死地。明代一部嘉兴县志上记载:有一年,该地发洪水,一名少女刚被她的叔叔从水中救起,又跳到水中自尽。究其原因,这位少女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她的身体被男人碰过了,因而失去了贞洁,于是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可见,思想、理念对人影响之深。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相对于个体层面的教育理念而言,组织层面的教育理念对组织教育实践行为的影响更为深刻和显著。个体的教育理念往往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常常是以隐性的、间接的方式影响个体的态度、判断和行为取向。而且,个体的教育实践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利益关联以及特定的教育情境,等等,这也有可能导致教育观念作用的进一步弱化。组织的教育理念则往往是深思熟虑的,是经过反复斟酌、比较、筛选、检验的结果,而且,组织教育理念对组织教育实践行为影响的途径也不一样。组织教育理念可以通过影响组织中个体的教育理念,进而影响组织的教育实践行为。这一途径对组织教育实践行为影响的方式、可能性与效果同个体教育理念对个体教育实践行为的影响类似。前提是组织的教育理念能否有效转化为组织中个体的教育理念,能否使组织中的个体有机会去践行源自组织的教育理念。组织的教育理念还可以通过影响组织的决策、组织建构、制度设计等进而影响组织的教育实践行为。这一途径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是直接的,是制度化的,也是举足轻重的。大学的教育理念属于组织教育理念的类型。一些好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若能转化成为学校的教育理念,将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深刻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