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几点尝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几点尝试谢玉兰长期以来,我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上课讲满堂,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建构的东西,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学以致用、得心应手,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对学生给予及时的自学方法引导、指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抓不着要领,自学能力的培养,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几点尝试

谢玉兰

长期以来,我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上课讲满堂,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老师讲,学生听,几乎就是天经地义。其结果,学生不动脑子,不思考,发呆,无所事事,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重在传授知识,忽略“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只关注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了后进生的培养,以大多数人的失败换取了少数人的成功。升学率也不高。这都是落后的教学观念在作祟,这也是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先进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

一、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从2003年,我开始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决定一定要彻底抛弃落后的教学观念,坚决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轻松地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真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

“先学”的含义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自学上,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前提是,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的方法指导,进行看书、练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小合作学习。

“后教”的含义是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讨论后仍存在问题的,教师再去教。这时的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交流对话,进行启发指导。“后教”既可以是老师教学生,也可以是学生教学生,从时间上看,是学生先教学生,不到的、不全面的,再由老师教学生,进行补充、深化。

“先学后教”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因为“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教师的教应在学生因“知不足”而“自反”的时刻以及“似懂非懂”的时刻,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因学生的学习程度施教,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学,积极主动地学,合作学习。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经过自学、“自反”,才能“自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建构的东西,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学以致用、得心应手,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这样,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

二、指导自学,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无非有两个,一是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二是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比较关键的。我介绍了曾被人称为“低能儿”的爱迪生,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成为发明大师;还介绍了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出身贫寒,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却凭着超人的意志登上数学的高峰。这些典型实例,使学生受到启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和信心。

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就学生的智能发展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对学生给予及时的自学方法引导、指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抓不着要领,自学能力的培养,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

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让他们自学。

在指导学生自学时,我注重抓好了六点:

1.严格要求学生预习,并指导学生预习,使学生学会预习。预习,即“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读几遍课文,那样的预习只是熟悉课文,收不到“先学”的效果,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预习。

预习分为“大预习”、“中预习”、“小预习”。“大预习”或学期前预习,是指开学初我要求学生对整本教材通读一遍。所谓“中预习”,或同步预习,是指学期中的双休日,我也要求学生用一定时间预习下周教材的内容,初步找出疑难问题。所谓“小预习”或日前预习,是指平时则要求学生在晚间用一定时间预习次日要学的内容。(如果内容简单一些,可不必花过多时间)

下面重点谈一谈“小预习”。

每节课都要求学生预习,而且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去。上课前请课代表把预习时学生发现的问题汇总给老师,进行及时反馈。

如果课前学生没有来得及预习,开始上课时,不一上课就讲,而是给学生5~10分钟预习自学时间。开始的一至二分钟,利用多媒体电脑,投影幕,或三言两语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给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

自学要求包括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

自学方法,如读的自学方法可包括如下内容:第一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遍,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第三遍,带着问题读课文,结合课文后的思考题,边读边想。

又如,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自己的笔,在书本上要写写划划,用不同颜色的笔把不会的地方、重点的地方、难的地方标出来。如何看书,是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要明确地告诉学生。看书时,要求有快有慢,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切不可平均用力。

对自学内容我也常常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让学生按我的思路学习,并从中学到,以后看书自学,应该弄清哪些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让学生自己找问题,弄清学习这个内容需搞懂哪些方面。最后提问:通过自学,你学到了什么?而我则可以通过课堂反馈和平时测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调整自学方法,并通过要求学生对单元内容进行小结,锻炼他们对知识结构的归纳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是很重要的。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很难听懂,作业不会做,课后要用大量时间去补缺,看上去整天忙忙碌碌,但学习效果会仍然很差。而通过课前预习,复习了涉及新课的相关知识,为上课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路;同时由于对所学内容已有了初步掌握,听课效率提高了,知识学得灵活了、记得牢固了,减少了课后因上课听不懂而多花的时间,保证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形成了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第一,要看标题,做预测;第二,看首句、末句,概括中心大意;第三,看汉语注释;第四,不用手指着读;第五,阅读时嘴唇不要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包括:

(1)集中精力听课,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快快乐乐地学习,不要因厌恶老师而不学习这一门课程

(2)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与优势,从自己能干的事情干起,并把它干好,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情。总结规律,把它应用于其他事情上,即把规律迁移。

(3)有自己的日常学习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不断调整,永不言弃。

(4)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计划,并坚定地执行下去。

(5)听课时常将自己的思路与老师讲的相对比。

(6)做作业前总是先复习一下老师的讲解内容。

(7)不要怕老师同学笑话,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

(8)课下经常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讨论问题。

(9)解题时总是先构思再解答。

(10)先学习教材,再看辅导资料。

(11)有自己的错题本,学习笔记。

(12)做作业时,总做得干干净净。

(13)对于正确的自学方法必须坚持,欠佳的做法必须改正,通过练习和自检,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调整自学方法,使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14)对课本,要了解应该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

(15)各个知识点自己掌握到什么程度要明了在胸。

4.一般性学法指导。即如何独立学习(独立阅读、独立练习、独立评改等),如何进行分小组学习(分组交流讨论、互帮互学、互评互改等),质疑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复习小结的方法等等。一般性学法指导常常渗透在教学环节和课文内容的学习中,我力求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有时,我也进行单独训练。

5.当堂检测。就自学内容和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训练,要独立完成,不能看书、不能讨论。接着,让学生做综合练习,力求达到本单元的训练要求。然后,引导学生更正训练中的错误,再针对问题当堂强化训练。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学。

6.复习课的自学指导。

(1)语音教学。让学生自己拼读生词,并把学过的含有相同读音的词加以归类,找出规律,由我再补一未学过的但符合读音规则的词让学生自己尝试拼读。

(2)听力教学。每一单元的听力内容往往跟本单元教学内容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先让学生听本单元的教学录音并朗读,从而进一步熟悉听力内容再放听力训练,让学生听写,当堂纠正错误,核对答案。

(3)复习要点的教学。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复习要点里的词组及句子,然后给学生一定时间,学生运用词组造句熟悉句子。

三、培养学生养成讨论的习惯

先学后教,学时、教时几乎都要讨论。因为自学时,不太懂的问题,又比较简单,同桌通过讨论就能解决。教时,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那么就两个一组或四个一组进行讨论。然后老师用提问的方式来让同学们解答问题,一个同学回答完毕后,另一个同学再回答,再叫第三个同学或所有同学判断他们两个的正误。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讨论学习的习惯。

先学后教,实行“兵”教“兵”,优生帮助后进生,优生带后进生,学生通过合作,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不仅掌握了所教的新知识,而且帮助了后进生,促进了优生,使优生的知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

每节课,我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突出了老师的激励、启发、鼓舞和指导作用,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上,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在自由讨论、激烈争论中获得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人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独立思考和求异思维能力。提出讨论题后,学生思维被激活,思考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学生在听取他人的意见后会对自己的想法及时加以改变和深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求得共识,这有助于学生把握并且真正理解有关的观点和基本知识。

四、因材施教,善待后进生,促使全体学生想学,乐学

任何一个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习后进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对待后进生,善待后进生,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对后进生因材施教、促使全体学生想学,乐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1.要有正确的育人观念。要教好每一个学生,需要有这样的思想观念,“人人都能学好”、“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愿意学习、能学习,也都有学习的潜力可以挖掘的,虽然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要坚信这种差异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处于成长期,可塑性很大,对每个学生只要教育得法,只要提供必要和适当的学习条件,相信他们都能学好。

作为一种观念,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如果先期确立一种心理定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学会,只有少部分学生学得好一些,也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学得很差。往往会使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少数尖子生,而放弃学得差的部分学生。有关研究业已表明教师期望的重要性,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对小学各年级的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教师提供信息,说:“这些儿童有发展的可能性。”实际上这些孩子完全是随机抽取的。8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智力得到明显的提高。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行为显然发生了影响,此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2.要善待后进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关爱学生。教师的爱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教学中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给学生以小小的关爱,便会换来极大的收获。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要善待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上课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让他们感到老师的眼睛在关注着“我”,“我”只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对得起老师对我的关注。看到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小心审慎,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扎扎实实地“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通过善待后进生,通过转变后进生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一个浓郁的学习气氛,自然会形成尖子生成长的坚实基础,水涨船高,尖子生会越来越多。

3.在先学后教中落实因材施教。在学生自学时,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

后教是通过中等生、后进生板演,或说出他们认为重点的知识点,或对自己有疑问的内容提出来,优秀生更正、解答并说出理由,中等、后进生再修改,尖子生再更正,学生的确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老师解答这几个环节循环完成的。把检查的对象定位为中等、后进生,让其先尝试解决,对他们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重拾信心,迅速赶队。每天我的起点是后进生,重点也是后进生。早读课上,帮助后进生一起学习英语单词、课文。课堂上回答提问、板演都是让后进生来打“头阵”。作业分级,使之适合不同的学生去做。

训练作业,不仅设计为一点多题、一题多点、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系统巩固,标新立异,而且还做到层次分明,供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选择使用。对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训练作业,紧扣课本,而对优秀生训练作业则适当地增加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题目。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充分发挥优生的作用。要求优生随时随地关心后进生,帮助后进生,既密切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提高了自己,起到了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肯学、爱学、会学,引导他们喜欢上英语,这对增强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避免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具体做法是:

1.把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2.开辟第二课堂。启发、诱导学生大胆实践,积极实践,如举办英语角、讲故事、各类竞赛等。多和学生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需要,适当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课后布置学生听英语广播、看英语新闻,然后再到学校进行交流。

3.利用变式。单调、机械、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即使是高中生,如果较长时间重复相同事物,也难免会产生否定情感体验。而新颖多样的训练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变式。

4.变静态为动态。有些教学内容,靠详尽的讲解,都难以阐述清楚,使学生感到难懂,因而产生对这些内容的否定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如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动态教学,组织游戏、观看录像等,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产生良好的情感效应,从而变难懂为易学,变苦学为乐意学。

5.疏通思路。学生在遇到难点,利用已有知识答题时,常因经验不足,思考方法不当,思维定势影响,导致思维受阻,思路中断,从而产生厌倦畏难等消极情绪。为了激发学生情感,使思路畅通,我在关键处进行疏通,及时调整学生思维方法,使其改变思维方向,谋求新的解题方法和途径。

六、误区

一方面,先学,想到预习的作用,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加快了课堂教学的节奏;另一方面又担心学生预习不到位,课堂上提不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于是人为地把问题一一摆出来,再自弹自唱地分析解答。因此,还需要我们避免上述误区,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才会蒸蒸日上。

总之,如果我们采用上述措施,认真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课前就能自主学习,完成预习题,发现问题,进而进行小组讨论,带疑听讲,那么,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就会变得非常轻松。这样,既有效地克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又充分发挥了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探究,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发展,学生的爱学、乐学、会学、自学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学生全体、全面的发展,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