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陈蓉莉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

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一举首,一投足,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真诚的微笑,都有可能激起学生求进的力量。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如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讲台、课桌、黑板各有多长,这时候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基本是不切合实际的。通过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之后,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1米、1厘米长度有关的物体,如图钉的长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讲台的长大约是1米;米尺的长是1米……再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熟悉的事物,如门、电视柜、讲桌、铅笔、身高、步长有多长。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实际测量和估测,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二、教授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将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让学生根据条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我一味地讲解好得多。可见,如果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三、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得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2.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而没有检查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一看是否抄错题或数;二看运用公式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只有在课堂上对学生及时指导、帮助、严格训练,久而久之,他们才能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中高年级,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我训练学生把验算看作解答应用题的最后步骤。验算不仅能保证解答的正确性,而且能进一步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错误的原因,调节解答思路,巩固和提高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锻炼自我、展示自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