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工学院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教学改革情况

广西工学院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教学改革情况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近两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有不少学生应聘到了广西地方汽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及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就业形势良好,说明了广西工学院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有效地服务广西经济建设。

三、广西工学院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教学改革情况

(一)构建面向区域化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8]

1997年,广西开始提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将整个广西划分为桂东、桂西、桂南、桂北和桂中五大经济区,并提出了各个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和优势产业。经过10多年的规划与发展,广西区域经济效应日趋明显,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明显加快。近年来,在国家和广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相继制定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等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其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指出,要把广西打造成为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高地,培育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民族地区。

根据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广西工学院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积极开展调研,开展了面向广西区域化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和研究研究,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认识清晰,举措有力,效果明显。在面向区域化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具体来说,其工作的思路及初步成效可总结为以下4个主要方面。

1.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以自动化专业为例,结合地处广西中部的柳州市,拥有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柳工股份”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和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从2009级开始实施。新的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能从事自动控制系统、企业生产制造自动化和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研发和维护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此外,根据广西区域经济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多层次的特点,在培养目标上,既注重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又注重高素质现场操作和应用的工程师的培养。并结合地方高校实情,研究和实践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培养一部分重基础、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又培养一部分重应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建设有鲜明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新定位了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更好地规划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从近两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有不少学生应聘到了广西地方汽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及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就业形势良好,说明了广西工学院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有效地服务广西经济建设。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根据区域经济特点,按照教学研究型大学应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进行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讨和实践,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环节、实践实习、综合实训、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学研究、服务企业与社会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并根据企业要求,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技术人才,有效地缩短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根据不同企业对技术人员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环节进度,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实习,增加学生对生产实际的了解,利用先进企业的加工装备、检测仪器等条件优势,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校企共享实验资源。注重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内容、重点讲透,使学生理解并达到会用。有针对性的增加课后培训环节,使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近年来,根据广西区内,特别是学校所在的柳州市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企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广西工学院自动化专业教学人员有针对性的举办课后UG、AOT UCAD等软件培训班,既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又促进了就业。在毕业设计选题等方面,尽量结合广西区域内企业实际需求进行。

在优化后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一、二学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第三、四学年进行专业教育及专业方向教育。前两年主要是夯实学生的基础,主要学习通识课程、语言类课程(英语为主)、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后两年按专业和专业方向分流分层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因材施教和差异化培养,主要学习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体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发挥课外、校外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功能,实现育人机制的全面化、系统化。建构第一课堂(课内学院)、第二课堂(课外学习)和第三课堂(社会学习)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的教学计划

3.构建面向地方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日渐显示出其缺陷和不足,也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基于电气类专业特点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我们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综合性的优化和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基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的电气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基本架构如图1-3所示,其主要特点如下。

img9

图1-3 基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的电气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基本架构

(1)创新课程设置。在新的课程体系构建中,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及通识课程,尽量体现地方经济特色。在通识课程中,结合办学学校特色和广西地方电气类企业背景,设置面向地方企业的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对就业和创业领域的选择。

(2)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向知识传授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变。强调教学内容的超前性、新颖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加大科研促教学的力度,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推行问题式、互动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采用现场式、项目贯穿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此外,聘请地方企业导师担任相关课程教学任务。

(3)改革考核方式。考核的目的是促进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要强化综合素质和学生适应企业能力的考核。如将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转变为工程项目的设计考核,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以开卷考核、分散考核、过程考核等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对专业课考核,可以将企业的技术课题设计作为考核的内容,以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

(4)加强教材建设。尤其是反映地方经济特色的教材和适合电气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材的建设。

4.构建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随着广西区域经济特别是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用人单位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单只要懂得自己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也要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要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对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主要工作包括如下方面。

(1)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传统的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基础训练模块、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创新能力模块和技能操作模块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注重改革电气信息类基础大平台实验课程(专业基础教学实验及专业教学实验课程),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包括课程设计),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其综合性、设计性和工程应用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实验课独立设课。根据知识结构的模块、层次和重点,将原来分散在各课程的实验进行归类、整合,设置相应的独立实验课程,并且以针对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为核心,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

(3)推行适合地方高校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该实践教学模式由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模式、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方式、多样性的实验形式、多维化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多角色的师生关系等构成,能够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将各种实践教学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利用起来,建立一种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由于地处西南工业重镇柳州,我们特别注重利用柳州市工业重镇的优势,利用柳州市许多大中型企业是广西工学院的董事单位的优势,获得了大量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实验、科研和工程的紧密结合,推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的发展。让学生参与应用型、综合型、研究型实验项目、新实验装置的研究与设计工作;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其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4)设计依托区域经济的实践课程。为突出服务广西区域经济、立足区域经济的目标,强化创业实践课程建设,我们充分利用区域社会资源,探索设计校企联姻的实践课程,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优势,根据电气信息类专业特点,围绕区域经济的特色产业,制定适应区域企业发展的实践类课程,经常邀请当地成功的创业人士主持或参与创业讲座、创业沙龙等实践课程,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将创业教育内容渗透到第二课堂活动中。

(5)构建全新的实践教学实施细则和管理运行机制。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加强针对性、突出实用性、保证连续性;加大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的开发,并强调实际产品的设计和仿真检验,大力改革目前实验设备大多采用以实验模块为基本单元的成套实验台或实验箱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的形式,增加设计型与综合型实验项目的比例,并积极研究和开发开放式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大改革力度,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将工程项目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结合起来,探索综合设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合理优化实践教师队伍,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访问学习,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聘请企业优秀工程师来学校讲学,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建立一支思想稳定、能力强,素质高的实践教师队伍;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并扩大开放实验室,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或参与科研活动,如数模竞赛、机器人竞赛、电子设计制作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保障和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宏观指导协调和质量监控,完善评价体系和质量考核制度,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管理改革,确保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建设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加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一方面按照区域重点企业的特点引进教师,同时,建立教师到企业参观、考察、调研及接受各种培训的制度。在培养、培训的方式上采取“培养”与“引进”两条腿走路的形式,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还采用了“校企结合”的模式,一方面聘请广西支柱产业(汽车制造、机械、冶金)等相关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为外聘专业教师;另一方面派遣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科研所和企业培训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推动产学研工作,使青年教师熟悉工艺、设备,提高学术水平。教师在不断积极学习、积累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