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作办学对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

合作办学对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2-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养合作理念,促进发展办学周正之摘要:本文通过对继续教育办学方式和途径的解读,肯定合作办学对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主办高校应开拓思路,加强对合作过程的监控和规范,以保障继续教育正常而有序的发展。而合作的重要一步,无不以谈判始,以协议终。以合作办学而论,体制不能碰,机制可以变,资源可尝试替代,才是发展继续教育的落脚点。“可利用”是指能满足办学和教学服务的要求。

培养合作理念,促进发展办学

周正之

摘 要:本文通过对继续教育办学方式和途径的解读,肯定合作办学对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主办高校应开拓思路,加强对合作过程的监控和规范,以保障继续教育正常而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继续教育 合作办学

发展是硬道理,合作是大趋势。特别是在部属高校脱产办学形式停止招生之后,继续教育(指学历教育)主要是发展函授教育和远程教育,普遍面临着生源短缺、异地拓展办学、办学转型(从学历教育转向学历、非学历教育并重)的问题,需要面向社会寻求广泛合作,如建立函授站和校外远程学习中心等,为此必须找到适合的合作伙伴或依托单位,这是合作的基石。而合作的重要一步,无不以谈判始,以协议终。因而在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培养合作理念,做好合作谈判的前期工作和对合作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尤为重要。

笔者从事继续教育基层管理多年,经历过从合作谈判到协议执行的全过程。这里谈一点实用层面上的理性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做好合作前的深入论证

合作前的论证必须是多元的、全方位的,绕不开定性定量的分析,远不只是政策的可行性,操作的可能性,风险的可预见性,效益的可认知性……特别是紧缺资源的“无中生有”和对合作伙伴的评估,无不经过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廉的严格比对和筛选过程,知己知彼,才能做到彼此平等,实现互利双赢。

(一)体制机制论证

体制是机构设置、编制配置、行政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模式;机制是体制内职能部门内在的运作方式,包括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作为学校体制内的一个职能部门,继续教育学院只能在办学方式、教学模式、管理方法上进行整合——一言以蔽之“不换人(体制)就换思路(机制)”——在发展思路上创新突破,实行职能转向、资源转让、技术转型,面向市场,参与竞争,才能争得份额,把自己的资源盘活,把社会的资源吸收进来,才是尽职尽责,才有业绩。以合作办学而论,体制不能碰,机制可以变,资源可尝试替代,才是发展继续教育的落脚点。

(二)目标论证

毋庸讳言,继续教育具有双重目标,一是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的一项功能,主要通过办学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学习需求,培养应用、实用人才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这是学术目标,任何时候不能偏移。同时,继续教育还具有另一个潜在目标,就是通过调整办学格局、扩大办学规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为提高学校整体综合实力服务。这种目标取向在市场经济时代并不奇怪,利润和效益是当前最大的主题,企业如此,继续教育亦如此,这是非学术目标。这里,学术目标是载体,非学术目标赖以学术目标来实现。因此,在讨论合作办学框架时,可能会以非学术目标作为出发点,但作为教育项目,其学术目标是否具有全新的创意和时代性,能否满足市场需求,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胜出,还是应优先考虑的,否则非学术目标无以实现。

(三)优势论证

继续教育背倚高校,根深叶茂,在讨论合作目标之前,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人无我有,我有我优,人优我特,才具竞争实力。要设计出一批具有学校特色背景的有“个性”的项目提供社会选择,以作“谈资”。设计项目时要考评其运作方式是否合乎市场规律,管理流程是否优化,特别是与民营企事业单位合作,“繁文缛节”、“条块分割”往往在管理流程上颇多周折让人费解,这是应予避免的。

(四)需求论证

原则上是缺什么补什么,有稀缺才有合作,才有寻求外援的欲望。目前办学的稀缺资源主要是生源组织、考试和实训场所、校外的学生管理与服务团队。没有生源,再好的学校也办不了学;没有相对稳定的学习场所作依托,学员学习不安心。还应有支持学生学习的、学校和学生信得过的管理服务团队作为学校和学生的联系纽带,这是因为学习方式已然远程代网络化。

不仅如此,换一个角度,市场需求其实也是一种资源。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学员需要什么知识,企业需要什么人才,职场人员需要什么样的资讯,这样的问题,作为教学主体的办学学院要思考,作为服务前端的招生部门要思考,作为学校临时派出机构深入一线的考察团队要思考,要及时探讨对策作出回应,以便根据需求从项目上、专业设计、培养方案上量体裁衣,实行订单式服务。在不违背教育规律和专业培养规律的前提下,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尽力满足社会需求。

(五)资源(风险)论证

资源是什么?《辞海》上说,资源是“资财的来源”。资源是一切资产、资金、资本之源,是可资利用可以开发可以产生经济价值,然而有限的物体来源。从办学的角度看,所需资源包括:学校资源——学校品牌、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师资和智力资源、特色的项目方案、管理团队和质量控制体系;社会资源——生源群体、场地和设施(含实验实训)、就业信息甚至培训资质、培训企划、企业用工信息、人力资源考试信息……问题是,合作方提供的资源可靠吗?可控吗?是否存在风险?

因此,一定要“摸”清对方的身份和底牌:

1.法人资质。只与法人合作,这是毫无疑问的。对方虽然不是法人单位,但可通过其主管上级(法人单位)委托授权来变通处理。显然,不是法人或不具备法人授权,则无法调度资源和应对合作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

2.经营资质:指“办学许可”、“收费许可”或机构批文。没有资质形同欺诈,得不到当地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法律保护。

3.资信证明。对方须提供中立机构出具的民营单位“注册资金验资报告”,不然合作中可能会纠结于三角债、有“被套牢”的风险。

4.实地考察、评估其资源的可控性和可利用性,市场鱼龙混杂,特别是民营企业,“空壳”太多,一旦疏忽势必被动。合法的转让和租赁是可信的,但在协议前一定要评估其与第三方协议的可靠程度,避免出现短期行为。“可利用”是指能满足办学和教学服务的要求。

(六)成本论证

在合作启动前要进行办学成本匡算,要征询办学学院和财务部门的意见,评估教学成本和财务环境。资源有效性高,所需办学成本就低,反之,资(源)不抵缺(口),学校付出太多,学院得不偿失,合作难以为继。因为从教学角度看,一个学生的课堂与一百人的课堂投入是一样的,但经济收益悬殊,勉为其难,受损的是培养质量,这是学校和社会都不愿接受的。

二、合作中期要监控资源投入状态

主要是对合作协议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合作办学一般以一届(指按现行培养学制,从招生到结业)为一个周期,一学年为一个结算单位。应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一)预期投入到位了吗?

合作协议签订,就规定了双方对资源、义务、责任的预期投入份额(可视做成本)。资源具有互补性,而义务和责任是相对自己投入的那部分资源的保障与维护(无形资源)。生源规模状况、设备设施保障、管理团队协调,必须能够满足学习需求和体现学校的管理意志。以一学年为期,办学实体、管理部门、支持服务团队、学生群体都应对此作出过程性评价,以检讨合作的可行性和维护合作的稳定。

预期投入还包括学习秩序的稳定。如前所述,学生是一种资源(即学校资源的“异地托管”),然而学生一旦交了学费注册学籍,就从“资源”变成了投资人,他们也存在一个预期投入的回报问题,因此他们的学习活动状态,包括他们的心态,他们的学习愿望的满足程度,合作双方对他们的学术性、非学术性诉求的回应,应视做另一种预期投入,一样应纳入考评范围。在某种程度上,这部分投入远比合作双方的资源性投入更重要。如果学习秩序失衡,势必影响学校声誉,影响学校的发展办学和市场竞争,扩大合作就更谈不上了。

(二)预期效益能达到吗

一般而言,预期效益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秩序稳定正常结业,质量得到好评,形成口碑,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生源,造成良性循环,这是社会效益。二是经济效益,体现为学费结算,应按照学校的财务要求不折不扣不拖不推地缴纳和按协议规定的份额实现效益分账。

三、合作后期要及时盘点

一个办学周期下来,应该对合作全程进行适时“清盘”:

1.合作初期的资源还存在吗?会不会是“尾矿”?利润与付出的成本合乎预期吗?触底了吗?——这是“开放办学”的市场决定的,不能以学校或是某一方的意志为转移,应考虑作出适当的调整以随行就市。

2.资质到期了吗?通过年审延续了吗?法人变更了吗?“法人代表”换人了吗?换思路了吗?——企事业单位改制,这是市场规范和经营策略调整的必然,但就相对稳定或封闭的主办学校而言,这是谋求下一阶段继续合作的风险所在,须谨慎预防,法人一旦变更,往往意味着重新洗牌。

3.合作能做大吗?

生源规模、学习支持设施和场地、专业(层次)投放、学习方式、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都可以将前期的合作作为平台展开下一轮合作的探讨,必要时重新组织实地考察,特别是设施和场地、管理人力的可容量。

4.换一种方式如何?

在不触及体制内利益的前提下,合作尽可能全方位多侧面。纵观全球经济合作现象,以汽车为例,整体引进、专利转让、异地办厂、技术团队、成品原料、自主研发贴牌、委托销售……同样是合作,方式方法多样,合作办学亦如此。以合作办学为平台,对有过长期合作信誉好的合作伙伴而言,还有其他合作的可能吗?不只生源、场地、设施、管理,还有品牌、行业地位、人脉关系,都可作为带动项目研发、技术改造与推广的前沿阵地。派出去,引进来,多元化,均受益。

四、结论与建议

1.进一步挖掘潜能找准自身的资源优势:学校品牌、学术地位、专业齐备、师资雄厚、规范的管理和完善的学习支持体系。校内资源同样存在重构重组的可能,比如推出新专业、新的培训项目、新的运作模式。要把握两个重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继续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真正动力;培养质量和服务信誉是合作办学的永恒生命。

2.合作无处不在,合作同样存在着竞争,不能放弃一切合作的机会与可能。可以跟亲人合作,也可以跟敌人(竞争对手)合作,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3.人人都是合作天使。团队员工、任课教师、校内学生、上门咨询者,都可为合作办学牵线搭桥,传递信息、提出项目意向,提供人脉资源背景。不妨建立一种机制:促成合作项目公开奖励,内部员工还可跨岗全程参与项目管理。

4.任何合作都要突出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合作应遵循“以法为准,以我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法律没有禁止的就是允许的,但是法律、政策规定不允许的就不能做,因为不受法律保护。“以我为主”,就是强调合作中要维护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权益,主要体现在资源、义务和责任之中。“以人为本”是以生源组织为本,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本,以学生安全和维护学生权益为本。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的一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