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表演动作的创意设计的分析介绍

表演动作的创意设计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作幅度的变化。动作幅度的变化能增加表演的美感,更好体现动作的活力及生机。从表演场地的平面来看,前区是表演的强区,能给观众较强烈的感受,后区是弱区,而中区相对来说比较中和。从位置来看,中区和前区的交界线,即距场地最前面2/5或1/3的地方,属于表演的黄金线,是表演最佳的地区。表演动作的队形主要分静止队形和移动队形。

二、表演动作的创意设计

(一)器械的设计

器械的选择是表演编排中首要考虑的因素。首先应该适合表演者的年龄及整体表演能力。如:小纱巾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学生,重量轻、体积小,容易控制练习;而长彩带更适合年龄大一些的学生,有能力控制带的飘动和防止打结。其次器械的选择还要考虑表演的场地。如果在一个大场地(室内运动场或体育场)表演时,就应该选择颜色鲜明的、能在视觉效果上占满空间的器械,如:彩带、纱巾或圈等。如果场地面积不大,就应选择短小的器械,如球、棒等。此外,在设计成套动作时,器械的费用和利用率也应该考虑。如:对于学生自办的活动来说,用两块纸板、豆类和纸飘带做成简单的小手鼓,就可以达到很好的表演效果,学生在表演以后,还能将这些东西带回家作为这次活动的纪念品。

(二)动作多样化的设计

在表演成套动作编排中应体现多样化的特点,因为动作变化越多,其表演效果就越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的训练也更有兴趣和挑战性。动作编排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img494方向的变化。包括面的变化(正面、后面、侧面)、对角线(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变化、顺时针(90度、180度、360度)及逆时针(90度、180度、360度)变化共10种。

img495节奏的变化。主要是音乐节奏及动作快慢速度的变化。

img496动作重复次数的变化。指重复单侧身体动作后换到反方向。对于年龄偏小的学生,动作可以多点重复,以便于记忆。而对于年龄偏大的学生应尽量以重复少的动作编排为好。

img497动作幅度的变化。对幅度最简单的描述就是在做动作时尽可能的使用身体、四肢和器械。动作幅度的变化能增加表演的美感,更好体现动作的活力及生机。

img498单及双侧动作的变化。单侧动作指一次练习只进行上肢和腿部动作,双侧动作是指一次练同时进行双侧上肢和腿部动作。

img499动作模式的变化。指运用不同的力度改变难度水平和练习强度。

img500动作平面的变化。主要是指上肢和腿部运动时所属的运动面(水平面、额状面及矢状面)。

img501关系变化及队形变化。集体动作还包括关系变化(相同、相对、交叉、互转、轮做、凝聚、散开)及队形变化(直、曲、钭、锯齿型、螺旋状、波浪状)等。

(三)配合造型的设计

集体表演动作的编排,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合作及造型来增加表演效果,提高表演的观赏价值。在两种或多种器械配合所完成的动作中,可以创造很多新颖的配合动作。如:一组学生水平持圈,另组将球弹入圈中;一组学生持球做跨跳动作,穿过另一组学生用彩带摆成的造型中。此类动作不仅有趣,而且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器械交换(抛、滚动和传递)、轮做(第一个人表演某种动作,后面的人跟随表演这种动作)也是提高表演观赏性的较好途径。此外,还可以通过强调团体表演中的个人表演来突出表演效果。如:一套集体表演中,开始部分集体表演,中间由个人表演,在结束部分又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对于学生来讲,运用自己所学的动作进行表演创编(不论是大型还是小型的表演),并有机会在他人面前展示才能,是非常有趣的实践过程和值得回忆的经历。

(四)场地空间的设计

在表演动作编排中,要对表演的场地(舞台或广场)进行合理划分,既将场地空间的平面的分区和立体的方位给以明确的划分。可将表演区划分为九个区域,即中、左、右,前、左前、右前,后、左后、右后,把表演舞台的空间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和不同的方位(图8.5)。从表演场地的平面来看,前区是表演的强区,能给观众较强烈的感受,后区是弱区,而中区相对来说比较中和。从中间与两侧相比较,中间是强区,两侧则稍弱。从表演场地的立体空间来看,空中是强区,地面是弱区。从位置来看,中区和前区的交界线,即距场地最前面2/5或1/3的地方,属于表演的黄金线,是表演最佳的地区。

img502

图8.5 表演场地的区域划分

(五)队形变化的设计

队形变化指通过不同方向、路线、空间、角度及方位的移动而排列组成的各种图形。通过队形变化之美可以增加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产生一定的审美心理效应(表8.1),提高表演效果。表演动作的队形主要分静止队形和移动队形。静止队形是指固定在某一位置上完成动作所形成的图形,是以动作的形式(高低、方向、动静等)变化来体现,有方形、长形、圆形、三角形、一字形等。移动队形是以不同的方向、路线及速度,通过左右变化、前后移动、高低起伏等进行系列转换所形成的图形,有直线队形及几何图形等。

队形变化可以通过直接变化和移动变化来实现。直接变化是较简单、变化最快的一种变化形式,给人以简洁、干净利落之感,例如:从方形→三角形→圆形。移动变化结构稍复杂,如从横队变钭排,要经圆形→十字形→钭三角形与钭排混合→钭排,这其中有多方位的点、线与面的移动与变换。以直线运动所形成的斜线和竖线,能表现出强劲、有力的动势,横线则比较平稳、缓和,而有棱角的曲折线则给人一种游移跳荡和不安定的感觉;以曲线运动所形成的圆线、弧线和蛇形线,则能表现出流畅、圆润、柔和的情调。在表演动作中,只有静止队形与移动队形不停地转换,才能形成强烈的动态效应,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体现简与繁、动与静的对比效果,给人一种流动起伏的韵律美及造型美。

表8.1 队形结构的美学心理效应

img503

(六)开始和结束姿势的设计

开始和结束姿势是表演成套动作的头和尾,即起烘托作用,又给人以整体的艺术观赏价值。好的表演动作的开始和结束姿势,应该与成套动作内容相符合。可根据表演的主要内容及高低潮情况,选择和安排高、中、低的姿势造型。开始姿势一般只有2~4个8拍,一般以简单、新颖而优美的造型动作较好,起到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效果。注意造型动作要有利于动作的开始。结束姿势节拍很少,一般2个8拍,可以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形成静止造型状态,动静对比鲜明,也可以逐渐缓慢结束,似行云流水,耐人寻味。总之,要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七)表演服装的设计

表演服装的设计、剪裁、质料以及色彩搭配,往往会呈现特殊的表演效果,不仅能营造场上气氛和情景,增加表演者的表现力,同时富有创意的服装设计,会带给观赏者极强的视觉冲击。增加服装设计及配色的艺术性,也是取得表演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配色是表演服装首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色彩美会带给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心理效应(表8.2)。服装配色的原则是以和谐为主,对比为辅,在统一色调中求变化。服装主色以1~2色为主,这样容易形成主调,一般以红、蓝、黑、白做主色,以绿、黄、紫、灰做配色较好,如果色相数过多,反而效果较差。在配色过程中,要处理好明度、纯度、色相与面积的关系,它们是紧密相联的。明度决定视觉的反差和对比,明度反差大,视觉动感就强,反之,就相对静止、安静,明度是配色中表现力最强的因素。色相决定冷暖关系(色调),拉开明度差和纯度差,服装效果就明快、清晰,缩小明度差和纯度差,服装效果就柔和、雅致。面积大小是协调配色的平衡关系。

此外,服装设计与配色还要考虑与器械色彩、场地色彩协调,以达到整体的色彩和谐和对比美。如果是集体表演,力求着装统一。如果条件有限,也可用相同的服装或颜色替代。

表8.2 服装色彩的心理效应

img5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