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持人的体态语言在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主持人的体态语言在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主持人的体态语言在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手势,即由人的双手及手臂所作出的各种动作,它是正常的人际交流中,除表情之外,意义最丰富,在交流中最常用的一种非语言符号。主持人通常可能用到的体姿语既有静态的坐、立、跪等,也有动态的走。

二、体态语言

在前面论述主持传播特点时,本书曾提到“全息化”是主持传播的一个特点,同时分析说,全息化指主持传播不仅可以借助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而且可以使用除语言之外的非语言符号,营造某些类似于人际传播的情景。这里的非语言符号,除了一些完整意义上的符号,如主持人的年龄、服饰等(这些会在后面有专门论述),更多的则是指主持传播中主持人的体态语言,即主持人的表情、手势和姿势。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主持人的体态语言在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意义。体态语言不仅可以丰富主持传播的内容,即虽然“我们以我们的发声器官发声,却以我们的整个身体交谈”,或“尽管一个人可能停止说话,但是他不能停止身体习惯动作的传播”(3) 。正所谓“主持人体态语运用得好,对有声语言有强化、补充、丰富和修正的作用;运用不好,就会削弱和干扰信息传递和交际的功能”。在有些时候,主持人的体态语言在受众接收信息方面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当播音员的有声语言与态势语稍稍不一致,甚至连自己也并没有发觉时,人们更看重的是其态势语传出的副语言信息,而忽视甚至无视其有声语言所表达的信息”(4)。 鉴于此,不管是主持人自己还是主持传播的研究者皆有必要对主持人的体态语言进行研究和利用。

1. 表情神态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经验、知识、思考、魅力以及创造力和个体的特质以及是否愚笨或聪明、善良或险恶都可以通过人的外在形象,尤其是人的眼睛和神气等表情体现出来。表情,一般是指人的面部肌肉、眉毛、眼睛、嘴巴的形态和动作,据伯德惠斯戴尔估计,“光是人的脸,就能作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生活中,人与人面对面交流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对方的面部、对方的眼睛。因而,表情在人的所有非语言行为中是含义最丰富,也是居于最主要位置的一种。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就有着“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止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止,人焉庾哉?”(《孟子·离娄》)的说法。有位西方心理学家在研究了人的情绪表现之后,甚至提出了一个情感表达的公式,情感表达=7%言词+38%声音+55%面部表情。(5) 其中面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占了人所能传达信息的一大部分,可见表情在传播的地位和意义。

从表情的构成上来看,表情语大体上又可以分为目光表情和面部表情两种,其中目光表情又被称为眼神语。就主持传播中的主持人来说,主持人的面部表情除了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之外,同时又会反映出主持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品味。主持人的表情丰富得体,往往会给受众留下热情、亲切、友好,甚至值得信赖、人格高尚等良性印象;反之,主持人的表情如果运用不当,则容易给受众留下轻浮、浅薄、虚伪乃至愚蠢的负面印象。我国主持人目前在表情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要么面无表情或表情僵直、死板,仿佛与受众之间绝无任何关系而仅是一种机械的工作关系而已,我们暂且将这种主持人称为“冷若冰霜”型或“木讷呆板”型;要么表情过于丰富,总是在镜头前左顾右盼、笑容可掬,我们暂且将这种主持人称为“热情似火”型或“眉飞色舞”型。其实,表情同任何语言一样,都必须与传播的情境相吻合,而且必须与语言具体的感情色彩合拍,在本该悲伤时喜形于色或在本该欢笑时一脸冰霜都不会有好的传播效果,一味地“冷若冰霜”或“热情似火”都是毫无人情味儿的表现,也是对主持传播人际化本质的背离。即使 “表情再丰富、再生动、再有表现力,一旦失去分寸,必然引起疑惑,感染力便将荡然无存”,所以,尽管表情在主持人的传播中意义不同寻常,但主持人对表情的运用却绝不能掉以轻心。主持人在表情运用上,既要能够与其传播的内容、情境、对象以及其自己的身份、个性达到一致,而且能够顺其自然,不能为表情而表情,既不能“装酷”,也不宜谄媚或是“嘻皮笑脸”。

2. 手部动作

有人说,“即使不说话,一双手也能透出人的内心”,说的就是人的手势在传播中的作用。手势,即由人的双手及手臂所作出的各种动作,它是正常的人际交流中,除表情之外,意义最丰富,在交流中最常用的一种非语言符号。作为类人际传播的主持传播,如果主持人在传播中老是手不知该往哪儿放、没有手势或手势过少的话,主持人不仅无法通过这一有利的肢体语言来对自己的有声语言进行必要的强调、补充和解释,而且往往会给人留下紧张、呆板和不自然的印象,既减少了主持人在受众中的自然亲和力等个人魅力,也容易使受众对之产生不信任感。例如崔永元在第一次主持《实话实说》时,两手总是抱在胸前,这其实是崔永元由于紧张而不知将双手放在何处的表现,但受众却误以为那是崔永元傲慢的信号。当然,如果主持人的手势意义不够明确或是过多、过于零乱时,手势也会失去作为肢体语言应有的意义,不仅无法承担信息的传播,而且会对受众正常的信息接收和理解形成干扰。如有的主持人可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紧张,想有意突出自己的轻松和亲切,在节目中每说一句话都要不停地打出各种手势,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不说,更让观众无法明白其手势究竟要表达什么意图,这样的手势语其实毫无意义。

3. 姿势仪态

姿势作为肢体语言的一种,通常又被人们习惯上称为体姿语,即传播主体通过静态和动态的身体姿势传递信息的手段。虽然戈登·修易斯得出结论,人体大约可以作出1000种平稳的姿态,(6) 但主持人能用到的体姿却非常有限。主持人通常可能用到的体姿语既有静态的坐、立、跪等,也有动态的走。在主持传播发展的初期,当主持人还被固定地安排在演播室里的时候,主持人的姿势只有静坐。随着主持传播的不断发展,如今我们的主持人不仅会坐着主持,而且学会了站,甚至学会了走,尤其是在一些深入事实现场的直播报道活动中,主持人的姿势又几乎囊括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姿势。与手势语等所有肢体语言的功用一样,主持人得体、优雅的姿势不仅具有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作用,如昂头挺胸表明人的自信、有力,垂头丧气表明失望、悲观等,而且可以影响传播对象对传播者的印象,进而影响传播的效果。如有的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要么双膝紧闭,显得局促紧张,要么便跷起二郎腿,一副散漫样,既显得傲慢无礼,让人看了也很不舒服。

4. 空间距离

与主持人体态语言有密切关系的还有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空间距离,因为距离所传达出的不同信息同样对人际交往的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距离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通常也被称做“距离语”。距离语,也叫“近体语”,它是通过利用交际双方之间距离的大小来传达某种信息的手段。为了探索不同距离的不同含义,西方有很多学者对此都有所研究,如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家爱德华·T. 霍尔博士将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空间距离分为4种,即公共区域(大约是3.5~7.5米)、社交区域(大约在1.25~3.50米)、个人区域(大约为0.5~1.25米)和亲密区域(大约是0~0.5米)。(7) 学者们之所以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进行划分,主要是为了避免交际双方实际关系与应当保持距离不一致时的心理冲突。如果主持人在传播中不能正确处理与现场观众、嘉宾、其他主持人的关系和距离时,同样会给自己和这些交往对象以及现场之外的受众造成某种心理压力,影响主持传播的效果。如中央电视台曾有一档军事题材的节目,主持该节目的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就常让有些观众感到很不舒服,原因就是这两位主持人坐得太近。相反,在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里,主持人要么和嘉宾坐在一起像熟人一样拉家常,要么走到观众跟前和他们说话,有时甚至坐在观众身边来听嘉宾说话,由于正确地把握了主持人与嘉宾及观众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5. 方位朝向

除了距离,方向也是构成体态语言的重要因素。根据经验,当两个人处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时,一般都会面向对方,并且在对方说话的时候要尽量注视对方的眼睛,处在交流状态的双方无论视线以及坐姿都应当朝着对方,这既是构成交往关系的体现,也是有效传播的保证,更是传播者相互尊重的体现。在现有的主持传播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当主持人与某位嘉宾或观众进行交流时,主持人不仅没有在视线方向上表现出对观众的注视,甚至连坐立的姿势也不是朝着对方,无形中造成了一种主持人自说自话,而置嘉宾与观众于局外的状况,对于这种情形,有人甚至形象地称之为“无法从主持人的瞳孔里看到自己”。(8) 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相约夕阳红》节目的主持人陈志峰可以说是一个正面实例。尽管有时谈话到高兴的时候,也顾不上看镜头,忘了电视机前的观众(这当然也不可取),但他对请来的嘉宾却是充分尊重的。在与每一位老年嘉宾交谈时,他都会面对嘉宾,微笑着将身体前倾,认真倾听,表现出一个晚辈应有的恭敬,而每当老年嘉宾上场时,他都会站起来,紧走几步迎上前去,与嘉宾握手,并将其搀扶到座位上。因而,主持人在使用语言能动的传播策略时,也不能忽视方向的意义。方向作为一种空间语言,既体现在主持人的眼神中,也体现在主持人的体姿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