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主持传播的受众划分,根据受众的受传行为状况分

主持传播的受众划分,根据受众的受传行为状况分

时间:2024-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受众受传行为的状况和受传行为的条件,可以将主持传播的受众划分为潜在受众和实在受众。主持传播要争取拥有较多的潜在受众,使可能的受传对象保持一定数量,更要力争将更多的潜在受众转变为实际受众,使主持传播具有较高的受传率。

一、根据受众的受传行为状况分

受传行为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就受众本身来说可能包括一定的特质条件、时间条件、文化条件以及心理条件等。根据受众受传行为的状况和受传行为的条件,可以将主持传播的受众划分为潜在受众和实在受众。

1. 潜在受众

即目前尚无受传行为而在一定时间内可能成为受众的人。在一个主持人所进行主持传播的时候,如果有50个人在视听其传播,而在同一时段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人却是100个人,这意味着另外没有收听收看此主持人传播活动的50个人就可能是潜在的受众。当这些受众自身的某些受传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有条件接受广播电视讯号时,这些潜在的受众就有可能成为实际的受众。对主持传播而言,满足实际受众的需要固然重要,但明确潜在受众的情况,有针对性调整和改进自身的传播,尤其是主持人通过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来争取将更多的潜在受众转化为实际受众也必不可少,毕竟,把少数受众请进来,而把多数受众关在门外,并非明智之举。

2. 实际受众

即对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有受传行为的受众。当受传条件具备时,潜在受众就有可能转变为实际受众,主持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也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主持传播要争取拥有较多的潜在受众,使可能的受传对象保持一定数量,更要力争将更多的潜在受众转变为实际受众,使主持传播具有较高的受传率。同时,将潜在受众转变为实际受众也是提高主持传播效果的需要,是传媒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因此应该是主持传播者主攻的目标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