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能系统基础》教材建设总结

《电能系统基础》教材建设总结

时间:2022-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材建设总结:《电能系统基础》教材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新引导性专业目录精神编写,是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教材,适合调整后宽口径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同时又考虑了新专业面向强电与控制的特点。《电能系统基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从课程设置或课程内容上符合新专业所涉及各个方向的共同需要,符合社会对电气工程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电能系统基础

img88

主编姓名:单渊达

出版时间:2001年10月

出版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材形式:文字教材

适用层次:本科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作者简介:

单渊达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政府津贴。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自动化专委会副主任、江苏及南京电机工程学会理事。承担三峡系统国家重点课题,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博士点基金项目等。单渊达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及电力系统稳定控制。

img89

教材简介:

全书共分为7章。其中1、5、6、7章介绍电能系统的定义,系统整体运作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第2、3、4章介绍电能系统正常与故障情况下的特性,分析计算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教材内容的组织力图满足各专业方向的共同需求,为今后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领域的理论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教材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1.教材编写根据教育部基本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调整的精神,适合调整后宽口径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同时又考虑了新专业面向强电与控制的特点。

2.教材内容安排上根据本科生的实际学习要求,在教材基本理论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上统筹规划,不是原有几门专业基础课的简单叠加,而是围绕一个总线把原有课程在体系结构上重新组织起来。根据新专业目录各个方向的共同需要来增删一些内容。使学生学过以后能具有进一步学习相关领域的理论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所必需的基础。

教材使用情况:

从2001年秋季学期开始该教材被东南大学和山东大学采用,并应用至今。随后,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也采用了该教材。该教材的编写适应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教材建设总结:

《电能系统基础》教材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新引导性专业目录精神编写,是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教材,适合调整后宽口径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同时又考虑了新专业面向强电与控制的特点。新教材是电气工程系学科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编写前,单渊达教授仔细分析了国内和国外电气工程学科教材内容的差异,特别是美加和欧洲电气工程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我国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要提高学生在一定宽的专业方向领域内的适应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业知识门类越分越细,学科之间交叉也越来越复杂,对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宽厚的基础。《电能系统基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从课程设置或课程内容上符合新专业所涉及各个方向的共同需要,符合社会对电气工程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本教材在内容的处理上也不同于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力系统分析”与“发电厂电气部分”。这两门课是原该专业的主干课。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以后多年来虽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内容上有了不少变化,但是由于教学计划不变,培养目标不变,所以整个课程在体系结构上变化不大。在前面介绍国外情况时曾提到欧美有些国家在硕士生阶段才分出电气与控制专业方向类,并开设电机、电力电子、电能系统等必修课程。而目前新专业目录指的是在本科阶段设立电气与控制专业方向类,因此新教材应根据本科生的学习要求来安排内容。关于应如何掌握教材基本理论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如何能围绕一个总线把两门课程在体系结构上重新组织起来,如何从新专业目录各个方向的共同需要来增删一些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如何使得本教材不是“电力系统分析”与“发电厂电气部分”的简单相加。这也是教材编写中努力解决的问题。

本教材编写时考虑了当学生学过以后能具有进一步学习相关领域的理论及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所必需的基础。学好本课程之后,如果不再读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其他课程也完全满足新专业目录所提出的培养要求。这也包括了以后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的工作或在这个领域的继续深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