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汽车现行维护制度及其分类

我国汽车现行维护制度及其分类

时间:2022-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的汽车维护制度先后历经了3个主要发展过程。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汽车维护制度的最新标准。“强制”就是汽车一经行驶到规定的维护周期,必须按期强制执行,并在维护作业时,保证维护质量。我国现行维护制度,着重强调强制性日常维护,增加检测性定期维护。

汽车的使用寿命、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平顺性等都与汽车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密切相关。即便完全相同的车辆,由不同的驾驶员驾驶,汽车的性能就会不一样。同一辆车在使用中维护得好坏也决定了这辆车的综合性能。由此可见,在日常驾驶过程中对汽车的维护,不但对汽车的各项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和使用寿命。为保障车辆安全、可靠地运行,要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符合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标准。除了应对车辆进行定期检修外,还应进行预防性的检查维护。

9.1.1 我国汽车维护制度的发展过程

我国汽车维护制度是伴随着我国汽车维修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汽车维修业从汽车运输业中分离出来,并逐步成为在国民经济中有巨大作用和一定影响的独立行业以后,汽车维护制度已成为我国汽车维修、汽车运输、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等行业的重要标准和技术依据。

我国的汽车维护制度先后历经了3个主要发展过程。

(1)初步形成我国汽车维修制度的过程

1954年交通部颁布了《汽车运输企业技术标准与技术经济定额》(简称“红皮书”),在全国各运输企业中施行。其中规定:汽车技术保养分为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3个级别;汽车修理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3个类别。

(2)汽车维修实行三级技术保养和四类修理的过程

1965年交通部颁发了《汽车运用规程》和《汽车修理规程》,将汽车保养分为4级,即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各级保养的重点作业项目是:例行保养以清洁、检查、补给为中心;一级保养以紧固、润滑为中心;二级保养以检查调整为中心;三级保养以部分总成解体消除隐患为中心。汽车修理分为汽车大修、总成大修、汽车小修和零件修理4个类别。

(3)建立新的汽车维护制度的过程

1990年3月交通部发布了第13号令,对原汽车保修制度的指导原则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即把“定期保养、计划修理”改为“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取消了大拆大卸的三、四级保养制,改为二级维护制。1995年2月25日颁布了交通行业标准JT/T201—1995《汽车维护工艺规范》(简称JT201规范),并规定从1995年7月1日起,在全国交通运输及汽车维修行业中实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道路状况的不断改善,以及汽车类型和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汽车排放的要求也日益严格。1999年交通部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原JT201规范进行了研究、探讨和修改,并起草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标准GB/T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该标准于2001年3月26日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自2001年12月1日起颁布实施。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汽车维护制度的最新标准。

9.1.2 我国汽车维护制度的原则

在国家标准GB/T18344—2001《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了“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作为实施汽车维护制度的原则。强制维护同样是在“计划预防维护”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进一步强调了维护的重要性,以及必须按规定的维护周期和作业项目强制进行。“强制”就是汽车一经行驶到规定的维护周期,必须按期强制执行,并在维护作业时,保证维护质量。但汽车进行维护时,又不能对其主要总成大拆大卸,只有在发生故障需要解体时,才允许进行解体。

(1)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应用现代化的汽车检测诊断设备,定期对汽车进行检查测试,以正确判断汽车的技术状况。“定期检测”的贯彻与实施是由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和汽车维修企业两个方面共同完成的。

一是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对所有从事运输的汽车按其类型、新旧程度、使用条件和强度等情况制订具体的定期检测制度,使各种车辆在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后,按时进行综合性能检测。

二是定期检测要求汽车维修企业结合汽车的维护周期进行,以此来确定附加作业项目,掌握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汽车的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确定汽车需要修理的内容。

(2)强制维护

强制维护是在计划预防维护(定期维护)的基础上进行状态检测的维护制度。过去的“定期维护”之所以改为现在的“强制维护”,就是为了进一步强调维护的重要性,防止忽视及时维护,造成汽车技术状况急剧变化的现象出现。强制维护要求车辆行驶一定里程和时间后,到维修企业进行二级维护作业,保障车辆安全运行。

(3)视情修理

“视情修理”是随着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和维修市场的变化而提出的。过去的“计划修理”经常会出现修理不及时或提前修理的情况,其结果不是造成车辆技术状况恶化,就是造成浪费。“视情修理”的实质是:由原来的以行驶里程为基础确定汽车修理方式改变为以汽车实际技术状况为基础的修理方式,汽车的修理内容、作业范围是通过检测诊断后确定的。因此,检测诊断是实现“视情修理”的技术保证,“视情修理”体现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9.1.3 汽车维护的目的

汽车维护的目的在于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使车辆达到下列要求。

①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随时可以出车。

②在合理使用的条件下,不致因中途损坏而停车,以及因机械事故而影响行车安全。

③各部总成的技术状况尽量保持均衡,以延长汽车大修间隔里程。

④减少车辆噪声和排放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

⑤在运行过程中,降低燃、润料以及配件和轮胎的消耗。

9.1.4 我国现行的汽车维护的分级及基本要求

我国现行的汽车维护制度根据其作业周期不同主要分为定期维护和非定期维护两大类。其中,定期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非定期维护主要包括走合期维护和季节性维护等。我国现行维护制度,着重强调强制性日常维护,增加检测性定期维护。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实行定期强制执行,提高安全、节能、环保与寿命等性能,对二级维护要先进行检测诊断和技术评定,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附加作业或小修项目,结合二级维护一并进行。各类维护的具体分级见表9.1。

表9.1 汽车维护的分级

(1)汽车日常维护及其基本要求

1)汽车日常维护

汽车日常维护以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为作业中心内容,由驾驶员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日常维护是发挥车辆效率、减少行车事故、节约维修成本、降低能源消耗和延长车辆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从日常维护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明确两个概念:一是汽车日常维护是日常性的作业;二是日常维护工作的责任人是驾驶员。

2)日常维护的基本要求

汽车日常维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车辆各部分清洁和润滑,各总成、部件工作正常,尤其是要掌握车辆安全部件的技术状况。具体要求做到:车容整洁;工作介质(燃油、润滑油、动力传动液、冷却液、制动液及蓄电池电解液等)充足;密封良好,水、电、油、气无泄漏;附件齐全无松动;制动可靠、转向灵敏、灯光喇叭等工作正常。

驾驶员作为日常维护的负责人,在对汽车进行日常维护工作中,要把握好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这3个重要环节。

①出车前的日常维护主要包括:环顾车辆一圈查看有无异常情况,并在起步前对车身、装载、轮胎及轴向松旷量、灯光喇叭、各种工作液的容量及是否泄漏、转向、制动效能等重点部位进行查验。出车前检查汽车的习惯,对保护人、车安全非常重要,应坚持进行出车前的维护工作。

a.检查整车外观、油漆和腐蚀情况。检查时,如果发现有小的擦伤或锈斑应尽快修补,以免锈蚀扩大。

b.检查挡风玻璃刮水片。刮水片容易老化和产生裂纹等现象,影响刮水质量和行车安全。当发现刮水片磨损或老化损坏时,应及时更换刮水片。

c.检查挡风玻璃和倒车镜。检查驾驶室内外各后视镜面是否完好有效,并擦拭干净;擦拭驾驶室各挡风玻璃;检查门锁与玻璃升降器摇手柄是否齐全有效。如果上述零件有缺损,应予以修复或更换。

d.检查车门和发动机罩技术状况。检查所有车门,包括后备箱盖,应关闭自如,锁扣应作用良好。为保险起见,发动机罩一般设有双扣锁,当第一道锁扣释放后,第二道锁应仍能扣住发动机罩。

e.检查、紧固车轮螺栓。在检查轮胎气压的同时,应按标准扭矩校正车轮螺栓。

f.检查轮胎的技术状况。轮胎是汽车行驶的重要部件,轮胎技术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和性能。轮胎气压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和轮胎的寿命,因此,每次出车前都应检查轮胎气压,必要时进行补气和调整。每月至少用轮胎气压表检查一次轮胎气压,高速行车时轮胎气压的检查尤为重要。检查轮胎气压的测量和调节工作,应在轮胎处于低温状态下进行。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要求,见表9.2。

表9.2 常见国产轿车的轮胎气压

在检查轮胎气压的同时,还应仔细检查轮胎的磨损情况,是否有割伤或异常情况,如果出现异常磨损或割伤,应及时查明原因。轮胎如果出现磨损不均匀,除轮胎气压不正常的缘故外,前轮定位失调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检查轮胎侧面有无划伤,胎冠面有无裂纹。如有异常,应修补或更换。检查轮胎花纹的深度,对于行驶在一般道路上的汽车,当其花纹深度小于1.6mm时;对于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当其花纹深度小于2.4mm时,均应更换该轮胎。

为保证轮胎使用的安全性,在小型车的轮胎胎冠和侧面均设有胎面磨耗标记。当磨损量超过正常限度时,它就会显露出来。这个标记是横贯胎面上宽约12mm的凸起。发现磨损至这个标记时,应及时更换轮胎。

如果发现轮胎异常磨损时,应检查转向机构的技术状况,轮胎的异常磨损一般都是由转向系统故障造成的。清除轮胎花纹内和轮胎之间的金属片、石块等夹物。轮胎每行驶10000 km应进行轮胎换位,以保证轮胎的均匀磨损。

g.检查整车各种液体的泄漏情况。观察汽车停放位置有无油污泄漏情况,如果发现车下有燃油、润滑油、水或其他液体时,应尽快找到泄漏的具体位置,排除泄漏故障。观察车下泄漏液体的位置和颜色,可以判断出泄漏的总成。例如,观察发动机部位下部:红色液体一般是从液力助力转向机和自动变速器泄漏出来的;淡绿色液体或无色液体可判定为是防冻液;蛋黄色液体多为制动液和离合器操纵机构的液体;棕色或黑色液体多为发动机泄漏的机油;清洁的水滴一般是热天使用空调制冷所致,微量滴水属正常现象。

h.检查车厢栏板及后门栏板是否牢固、可靠,货物的装载必须捆扎牢固、平稳安全。对拖带挂车的汽车,还应检查连接装置有无裂损、松旷、变形等现象,各种辅助设施是否符合规定,以保证牵引装置安全可靠。

i.查方向盘、离合器、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和驻车制动器的情况是否正常,离合器踏板与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应符合正常规定值。注意,方向盘自由转动量不得超过30°。

j.启动发动机后,检查发动机有无异响和异常气味,查看仪表工作是否正常。

②行车中驾驶员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及时发现行车中的异常情况或故障先兆,并利用中途休息间隔,环绕车辆,查验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a.车辆起步后,应缓慢行驶一段距离,其间应检查离合器、转向、制动等各部分的工作性能。

b.在行驶中,应经常注意查看车上各种仪表,擦拭各种驾驶机件,查听发动机及底盘声音;如发觉操纵困难、车身跳动或颤抖、机件有异响或焦臭味时,即应停车检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理。

c.行驶中发动机动力突然下降,应检查是否冷却液或机油量不足引起发动机过热所致(注意,水温高时不要打开水箱盖以防烫伤)。

d.行驶中方向盘的操纵忽然变得沉重并偏向一侧,应检查是否因其中一边轮胎泄气所致。

e.车辆行驶涉水路段后,应注意检查行车制动器的制动效能。

f.检查车轮制动器有无拖滞、发咬或发热现象,驻车制动器作用是否可靠。

g.检查轮毂、制动毂(盘)、变速器、分动器和驱动桥温度有无异常。

h.检查轮胎的外表和气压及温度,清除胎间和胎纹中的杂物。

i.检查冷却液和机油量,有无漏水、漏油、气压制动有无漏气现象。

j.检查转向、制动装置和传动轴、轮胎、钢板弹簧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

k.检查装载和拖挂装置是否安全可靠。

上述f~k项可在途中停车或装卸货物期间进行。

③收车后驾驶员不要急于离开,要耐心细致地检查全车外表、检查发动机有无“四漏”,工作介质是否添加,冬季时还应注意防冻保温,最后应关闭总电源、拉紧手制动、关闭车窗,锁好车门。

a.停车后,应将手动制动杆拉紧,并把变速杆挂入一挡或倒挡,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应挂入停挡,以防止汽车自动滑移,发生危险。

b.熄火前,观察电流表、机油表、水温表、气压表的工作是否正常;熄火后,观察电流表是否反向漏电的指示(若电流表指针偏向“-”侧,则说明存在漏电现象)。

c.每日停驶后转动机油粗滤器手柄2~3圈,视情况放出沉淀物,并放出储气筒中的积液,关好开关。

d.检查有无漏油、漏水、漏气现象,视需要补充燃油、润滑油和冷却水

e.检查油水分离器中是否有积水和污物,注意清除干净。

f.检查轮胎气压,清除胎间及表面的杂物。

g.检查风扇皮带和空压机皮带的松紧度以及完好情况,必要时应进行调整。

h.检查轮胎螺母和半轴螺母是否松动,并检查钢板弹簧总成是否有折断及骑马螺栓(U形栓)是否松动。

i.对于气压制动装置的车辆,应将储气筒内的空气放净,并关好放气开关;对于液压制动车辆,应检查总泵制动液和液面高度。

j.在冬季当气温低于或接近0℃时,若车库内无保温设施,汽车冷却系也未加防冻液,每用车后应将散热器和汽缸水套的放水开关打开,放尽存水,并作短时间的发动,排尽余水,然后关好放水开关。

k.检查、整理随车的工具、附件,并切断电源。

l.打扫车厢和驾驶室,清洗底盘,擦拭发动机、各部附件和清洁整车外表,同时查看各部有无破损。

m.及时排除已发现的故障,为下次出车做好准备。

(2)汽车一级维护及其基本要求

汽车一级维护是指除完成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作业中心内容,并检查有关制动、操作等安全部件,由汽车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汽车一级维护的基本要求随着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有些零部件可能会出现松脱,润滑部位出现缺油、漏油等不良现象,对汽车的操作安全性会造成一定的隐患。汽车的一级维护就是为了及时消除这些隐患而实施的一项运行性维护作业。随着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汽车免解体清洗技术及汽车检测诊断仪器的运用,使得汽车维护作业的技术含量正在逐步提高。因此,一级维护必须由汽车维修企业的专业维护人员来完成,这对加强车辆维护工作的管理,确保车辆技术状况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3)汽车二级维护及其基本要求

汽车二级维护是指除完成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转向节、转向摇臂和悬架等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容易磨损或变形的安全部件为主,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检查调整发动机工况和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等,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汽车二级维护是一次以消除隐患为目的的性能恢复性作业,尤其是恢复达标的排放性能和恢复安全性能。因此,保证汽车二级维护作业的全面性和彻底性非常重要。故应抓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①全面完成二级维护检测诊断项目。

要充分运用现代汽车不解体检测诊断技术和先进的仪器仪表设备认真完成所有二级维护作业的检测项目。

②加强对汽车二级维护作业过程的检验。

③认真执行汽车维护竣工出厂检验制度。

(4)汽车维护周期

汽车维护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汽车维护费用与寿命周期费用。合理确定维护周期需要有足够的、可信的使用数据。这些数据除依靠经常性的统计积累外,还可有计划地将15~20辆汽车作为一组,进行3~6个月的实际运行试验,记录汽车出现故障或技术状况变化的情况。由于一组或几组汽车所进行的实际运行试验、运行条件、驾驶操作水平、维修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必须在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后,再进行全面实际运行考察,根据运行考察的结果对维护周期进行适当地调整。并对确定的维护周期、车辆的维修费用进行技术经济综合分析,使汽车的单位行驶里程的维修费用最少。

汽车日常维护的周期为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汽车一、二级维护周期的确定,应以汽车行驶里程为基本依据,对于不便于用行驶里程统计、考核的汽车,可用时间间隔确定一、二级维护的周期。这就是说,一、二级定期维护的间隔没有统一的规定,主要是依据车辆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确定,同时依据汽车使用条件的不同,由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采用时间间隔时,可依据汽车使用强度和条件的不同,参照汽车一、二级维护行驶里程周期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