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西南大学蒋述江

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西南大学蒋述江

时间:2022-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蒋述江毕业时间:2012年7月毕业院校及专业:西南大学自动化专业创业时间:2011年10月企业名称:重庆法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懵懵懂懂的大学生到成熟稳重的创业者,西南大学毕业生蒋述江通过做网站建设开发、手机APP开发、OA办公系统等技术外包开发,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通过大二学年的锻炼,蒋述江准备在创业上“试水”。

蒋述江

毕业时间:2012年7月

毕业院校及专业:西南大学自动化专业

创业时间:2011年10月

企业名称:重庆法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现更名为:北京德森哲信息技术研究院重庆分院)

从懵懵懂懂的大学生到成熟稳重的创业者,西南大学毕业生蒋述江通过做网站建设开发、手机APP开发、OA办公系统等技术外包开发,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公司目前年营业额达200多万元。从原来的技术外包服务为主业务结构,升级为以产品研发为主、技术外包服务为辅的结构,现专注于云就业管理系统的研发(包括就业招聘、大学生职业规划以及网络面试系统等模块)。在这个创业发展的历程中,蒋述江觉得创业团队是创业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由于受到亲朋好友中经商的影响,加之蒋述江也觉得自己有经商头脑,于是刚入大学,蒋述江就决定为创业作准备。

2008年夏天,蒋述江考上了西南大学自动化专业。进入大学后,蒋述江对创业一事有了新的认识,“先好好学习,一方面提高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积累社会经验和商业知识。”于是上大一时,蒋述江就进入了实践部锻炼专业技能,并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来增加社会经验。蒋述江还订阅了商业杂志《哈佛商业评论》和《商界》,对商业知识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大二学年的锻炼,蒋述江准备在创业上“试水”。2010年电商正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电商是未来的趋势,正好与蒋述江专业很吻合。于是大三开始的几个月里,蒋述江调研自己的项目,做商业计划和风险评估,通过三个月的努力,整个项目的原型基本成形,但是没有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这是个大难题!”蒋述江这么说。于是,他就开始通过校园BBS以及学校的创业QQ群,和参加创业社团沙龙等活动发现招募有共同兴趣方向的大学生一起创业,“找人创业比找人谈恋爱更难!”蒋述江总结了创业分为四大板块,即创业团队、运营策略、现金流、创业项目,他把创业团队视为创业元素中最重要的一环。

内部团队建设

“创业团队很多人直观上可能会理解为创始人和股东。其实不然,创业团队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由内部团队和外部团队组成的。”这是蒋述江对于创业团队的理解。“内部团队可以理解为创始人、股东以及公司固定员工;外部团队则主要是公司的上下游合作商、公司的客户以及竞争对手”。内部团队是核心创业伙伴,它决定着创业的成败;外部团队是一种松散式横向合作伙伴,它影响着创业的发展壮大。

蒋述江在决定创业之后,通过各种渠道去发现有创业兴趣的同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搜索和沟通之后,蒋述江确定了两个创业伙伴。然后大家在一起又探讨和交流了关于项目方面的意见,最后他们决定一起创业。“在他们加入开始阶段,我们就像热恋的情侣,从吃饭到上下课,大家都是形影不离”,他们带着高昂的热情开始实际项目运作。随着项目的逐步运作,慢慢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团队内部的意见分歧也越来越大,最终造成执行力越来越低下,两个创业伙伴也先后退出了。第一次创业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就出现了团队解散,让蒋述江非常意外和深受挫败。

“俗话说得好,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总结,蒋述江总结出了失败的教训,他把这个教训归结为全局平衡。“我觉得创业无非就是干好两件事:一件是经营,一件是管理,而之前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经营这块,轻视了管理及团队建设,这两者必须是平衡发展推进,企业才能健康发展。”蒋述江如是说道。蒋述江并未就此而放弃创业,“爬起来”继续上路。

第一次失败在团队建设这块,所以在第二次创业时,蒋述江格外重视团队建设。仍然是要先组建团队,因为他知道在现在的社会不可能单打独斗的。还是像之前一样,通过各种方式搜索到有相关兴趣的创业者,然后大家沟通了解。但是这次蒋述江并未急着确定创业伙伴,而是让大家以一种预加入的形式一起创业,因为蒋述江认为创业团队建设过程中必须得有一个筛选的阶段。

“一个团队建设过程,一定得有一个筛选阶段,我认为这是一个优化团队的过程”,他谈到在大家刚加入一起工作的阶段,大家都非常热情、非常兴奋,就像热恋的情侣,什么都能包容。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和困难问题的增多,团队士气就会慢慢地下降。蒋述江的创业团队原来有一名女生,在她的价值观里面,觉得股份多的人就应该多做事,股份少的人就应该少做事,完全没有协同工作和团队精神。蒋述江给团队的筛选期设定为两个月,大家一起共事两个月,然后通过平时工作中的相互了解和“冷静时”思考,团队成员之间相互评估,决定去留。第二次创业,蒋述江通过“预合作”的方式,筛选确认了三位创业伙伴,这次的创业伙伴,大家彼此之间更加信任,也更加稳定。虽然团队已经筛选好了,但是团队建设的工作还远未结束,“无规矩不成方圆”,后续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建设好制度和团队文化,用制度约束人,用文化影响人。

内部团队的建立,不能仅仅是根据大家是否有兴趣和激情。经过实践,蒋述江对团队建设有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内部团队的组建,要以企业目标为导向,团队成员之间首要考虑的是价值观是否一致、能力是否互补、有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等,因为内部团队要维系公司的研发、设计、制作、营销、管理等所有企业运作环节。内部团队的建设需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组建阶段,第二阶段是筛选阶段,第三阶段是规范阶段,第四阶段是执行阶段。

外部团队建设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建设好内部核心团队,还需要建设外部团队并充分利用。“外部团队里面比较重要的就是业务互补的合作伙伴和客户。最开始我们的主要业务就是做技术外包,如为客户开发网站、手机APP、OA办公系统,这时客户对于发展的帮助还不是很大。后面我们转型做产品开发,这时就会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客户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可以给产品的优化完善和业务逻辑结构作出很好的建议。”蒋述江通过做产品时发现客户对他们的帮助非常大,是外部团队建设的重点。“我们最开始做云就业管理系统的时候,整体的业务逻辑结构都是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调查获得的,当我们把第一版出出来给西南大学用了之后,发现有包括逻辑结构及业务操作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在西南大学边使用边沟通的过程得到了他们很多的反馈信息,从而一步一步地来完善优化业务流程和逻辑结构。”仅内部团队的市场调研获得信息,肯定比不上直接从客户那里获得直接的业务信息。

“互补性的业务合作伙伴同样是外部建设的一个重要板块,我们做技术外包时,记得有一个培训学校要求从网站开发、手机APP开发到市场营销推广一体化全部帮他们完成,但那时的团队主要是做技术开发,市场推广不是我们所擅长的,并且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招募组建一个市场推广的团队,于是我们找了另外一家专业做市场推广的公司,大家一起协同合作,帮助这个客户实现了从技术到推广的整体外包,而我们与推广公司也实现了双赢。”外部团队是一种松散式的合作伙伴,也可以是产业链的横向合作伙伴,通过建设外部团队的方式来增强内部核心团队。

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蒋述江也同大多数初次创业者一样,经历过主营业务不明、盈利模式不清、盈利能力不强的窘境。没有现成的客户,为了能有一点现金流,蒋述江他们最开始也只能靠传单、朋友介绍等方式来争取一些小业务勉强维持公司的运转。

“但是这次与第一次不一样,即使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团队始终都是一致的,这是我们走下去的基础”,截至目前,蒋述江的公司成立短短两年多,已实现近200万元的营业收入,蒋述江也在毕业之际就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蒋述江的团队参加重庆市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大赛获三等奖,同时获得泛海扬帆的创业基金投资,这都得益于蒋述江组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

在回顾自己这段创业历程时,蒋述江感慨地说:“我最幸运的事情,就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没有做不好的项目,只有做不好项目的团队。”

专家点评

决定一个创业项目成功与否最关键的要素是团队。可以说,打造一支好的创业团队,创业项目基本就成功了一小半。在本案例中,蒋述江公司成立短短两年多,实现近200万元的营业收入,并荣获重庆市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同时获得泛海扬帆的创业基金投资,这都得益于一个优秀的团队支撑。

在初期,蒋述江发展的团队成员都是技术型的,缺少专业互补和性格互补,再加之磨合不够充分,只有几个月团队就解散了。

蒋述江的创业项目属于技术服务外包型的,类似这样的团队,基本上可以判断他们的主要联合创始人很多都是偏技术型的,那就需要补充一些文科类的人才,比如,营销策划的、工商管理的、人力资源的。当然,专业不是绝对的,主要还是看这个人的学习能力、配合精神如何。这样的话,通过不同专业的搭配和互补、不同知识领域的搭配和互补,还有不同性格的搭配和互补,再据此形成不同的分工,就容易形成了一支好的团队。

对于很多处于种子期的创业项目,最好不要谈什么管理,这个时候团队成员更多的是相互进行利益契合、行为配合、思想融合,解决这三个“合”之后,才能谈得上团队之间的磨合。一个团队中,尤其是主创成员,或者是CEO,初期创业团队很多都是基于对主创人员的信任加入团队的。因此,这个人的领导力和号召力就必须要与众不同,尤其是遇到分歧的时候,要能够有担当、有魄力,包括能吃亏。可以说,团队组建、团队磨合与提升、团队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必须由主创人员亲力亲为,用心去做。这些都是人文的东西,是没有标准的指标和参数,但却可让团队成员感知,他才跟你,逐渐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团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中蒋述江在上大一时,就进入了实践部锻炼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来增加社会经验。蒋述江还订阅了商业杂志《哈佛商业评论》和《商界》,对商业知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对于一个有志于要创业的同学来说,这样的磨砺是至关重要的。

黄 海:YBC全国创业导师、重庆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者手记

蒋述江是一个悟性很高的创业者,对创业有着工科男敏锐的悟性和洞察力,特别是对创业团队的理解更有着宏观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他能够跳出狭隘的视野来理解创业团队,并用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创业团队的组建和打造,这是蒋述江创业团队和创业能够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作为实战型的创业者,在组建创业团队时,应具有宏观的视野,把创业团队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组建和打造:创业核心层伙伴,即具有决策权和收益分配权的股东及员工;非核心层伙伴,即合作伙伴,包括松散式合作伙伴、产业链横向合作伙伴。

在创业的实际运行中,蒋述江也是按照这种思维来进行团队的组建和拓展的。在核心层伙伴打造上,蒋述江本着以维系公司研发、设计、制作、营销、管理功能为导向,以价值观是否一致、能力是否互补、有没有团队合作精神为标准,通过“预合作”的方式,通过组建、筛选、规范、执行四个阶段,打造了一支价值观一致、能力与性格互补、彼此信任,具有战斗力且稳定的创业核心层。

在非核心层伙伴方面,蒋述江是这样理解的:“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建设好内部核心团队,还需要建设外部团队并充分利用。”“外部团队里面比较重要的就是业务互补的合作伙伴和客户。”“互补性的业务合作伙伴同样是外部建设的一个重要板块,我们做技术外包的时候,记得有一个培训学校要求从网站开发、手机APP开发到市场营销推广一体化全部帮他们完成,但那时的团队主要是做技术开发,市场推广不是我们所擅长的,并且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招募组建一个市场推广的团队,于是,我们找了另外一家专业做市场推广的公司,大家一起协同合作,帮助这个客户实现了从技术到推广的整体外包,而我们与推广公司也实现了双赢”。蒋述江通过做产品时发现客户对他们的帮助非常大,是外部团队建设的重点,“他们可以给产品的优化完善和业务逻辑结构作出很好的建议。”

所以,作为创业者和创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这个案例中,吸纳蒋述江打破对创业团队的狭隘理解、从核心层伙伴和非核心层伙伴的宏观视野理解、打造创业团队的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