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你的第六感觉是否强烈——创造直觉思维方法

你的第六感觉是否强烈——创造直觉思维方法

时间:2022-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十章你的第六感觉是否强烈 ——创造直觉思维方法人有耳、目、舌、鼻和身体,它们构成了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人人都有第六感觉,它不是指人体的某一器官和由它对客观事物构成的感知,而是凭直觉感知客观事物。直觉思维方法是一个发现范畴,因此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从直接经验到公理体系的创造活动中,直觉思维是起中介作用的。二是直觉思维对“急中生智”有促进作用。

第二十章 你的第六感觉是否强烈 ——创造直觉思维方法

人有耳、目、舌、鼻和身体,它们构成了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无论是获得直接知识还是间接知识,都离不开这五种感觉。

那么,人还有没有第六种感觉呢?如果有,它又是什么呢?人人都有第六感觉,它不是指人体的某一器官和由它对客观事物构成的感知,而是凭直觉感知客观事物。所谓直觉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从直接经验中,直接洞察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一种飞跃认识的创造思维方法。直觉思维方法是一个发现范畴,因此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人们称直觉思维是“思维的洞察力”,有时也叫做“心灵感应能力”,它具有独特的“智慧视力”的作用。我国玄学家称,人具有一种超能力,只不过有些人多一些,有些人少一些,例如音乐的潜能,世界音乐奇才帕瓦洛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六感觉的存在是否有科学的证据呢?对此,英国心理学家马修·史密斯设计了一个试验,以证明心灵感应能力(即第六感觉)是存在的。他设计的试验是这样的[1]:在一个明媚的早晨,地点在利物浦,参与试验者海利·布莱克利奇把自己关在一间光线昏暗、声音隔绝的房间里。她躺在一张睡椅上,红色的光、黑色的护目镜和嘶嘶的电波声将她引入一种类似梦中的状态。从这里步行两分钟,就是米希·坦斯利的一间光线明亮的小房间。她打开计算机,一张随机图像出现在屏幕上,画面上有一个橙白条纹相间的气球,漂浮在田野和一条河流上。她紧紧闭上双眼,试图把图像“送给”布莱克利奇。

这时,心理学家马修·史密斯正在一旁观察试验的进行。一两分钟后,他惊奇地听到布莱克利奇开始描述她的眼睛没有看到的这幅图像的细节:“有一个球,有太阳。我看见田野、山川野生动物、泛着白沫的水……我看见了一个有弹性、充了气的橙色和白色交杂的气球。它是一架飞机。”史密斯听后十分惊讶地喊道:“真是直接命中。”好像她的思想能够看到她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史密斯认为,超常感觉归根到底就是第六感觉。

直觉思维方法与逻辑思维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它有其自身的独有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5点:

1.直接性。直接经验是产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它产生的机制是:直接经验——直觉(顿悟)。也就是说,从直接经验到直觉思维的产生是直接的,既不需要中介,也无需有意识的思考,就能够洞察出事物的实质或变化的规律。爱因斯坦认为“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是逻辑性的”,直觉思维就是“直接的顿悟”。

2.非自觉性。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非自觉的。所谓自觉性,是人们根据已有的事实材料,按照一定的目的,一步步地归纳、演绎,以便得到所希望的新认识。而非自觉性则刚刚相反,或一个偶然机会,或在睡觉前、散步中、洗澡时,一个特殊的信息与记忆中的其他信息相碰撞,获得了经验事实中无法得到的新联系,这就是直觉思维的产品。

3.瞬时性。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一样,它往往是一瞬间的顿悟。例如,阿基米得悟到浮力定律,是在浴盆里洗澡的时候;哈维发现血液循环,是在海边散步想到环球旅行的时候;杨振宁和李政道解决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关键问题,是在纽约餐馆吃饭的时候。当然,他们的这些直觉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都是以丰富的经验和经久的思索为基础的。

4.非必然性。这一点是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的地方,即直觉思维具有一定的或然性。也就是说,直觉思维虽然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带有假设的性质,其正确性尚待进一步证实。例如,爱因斯坦关于狭义相对论中的质能关系式E= mc2的假说的正确性,直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后,方得到证实。

5.随机性。直觉思维不是按照预先的设计而出现的,也是不能按照固定程序操作的。它像是一位傲慢的客人,有时不请自来,有时三请四请也不来。因此,我们要做捕捉直觉思维的有心人,积极营造滋生直觉思维的条件,一旦当它到来时,就要把它抓住,并把它转化为创新的成果。

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都具有创造性的特点,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说来,灵感思维有助于强化直觉思维,使直觉思维的“智慧视力”更加敏锐。直觉思维具有自主性和理智性,而灵感思维必然达到直觉的领悟,但直觉思维不一定出现在灵感中。另一方面,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的创造性也是有区别的,前者是间接的,而后者是直接的。科学家多运用直觉思维,而文学艺术家更偏爱灵感思维。它们所不同的是,文学家的灵感一来,想到佳句就马上记下来,一经整理,即可成文;而科学家直觉思维产生以后,还要走一段比文学家更为艰苦的路程。

直觉思维方法是一种很普遍的思维方法,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文学艺术创作、市场经营和日常工作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兹略举如下:

一是直觉思维方法在发明创造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现代自然科学研究需要运用适合自身发展的思维方法。大量资料表明:对于科学发现与发明来说,归纳法已经让位于直觉—演绎法。后一种方法的发现机制是:直接经验——直觉——公理体系(假说)——推论——直觉验证——事实验证(科学理论)。

由此可见,在从直接经验到公理体系的创造活动中,直觉思维是起中介作用的。

例如,爱因斯坦在描绘他发现狭义相对论的心情时说:“我躺在床上,那个折磨我的谜(指对同时性的绝对性的怀疑),似乎毫无解答的希望,没有一线光明。但,黑暗里突然透出光亮,答案出现了!于是我立即投入工作,连续奋斗了5个星期,写出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这几个星期里,我好像处在狂态一样。”这里所说的“答案出现了”,是指直觉思维的产生,它在直到《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写成的过程中是起中介作用的。

二是直觉思维对“急中生智”有促进作用。俗话说:“忙中出错,急中生智。”这里的“急”,是指紧急情况,是一种激励条件;“智”即智慧、智谋。很明显,这里的“智”是属于直觉思维的,因为它符合直觉思维的特点。

人为什么能“急中生智”呢?生理学家认为,“急中生智”与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原来,人体内有一套高度自动化的应激机制,遇到紧急情况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肾上腺素分泌迅速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含量增加,而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也相应增加,这样就有利于调节和改善大脑的营养供应,从而使人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促进直觉思维的产生[2]

三是直觉思维对于有生理缺陷的人发挥一技之长具有特殊的作用。除了贝多芬,还有聋人可以当音乐家吗?有,她就是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的失聪女提琴手瓦尔洛。瓦尔洛的父母都是音乐人,她8岁时开始学习中提琴,是皇家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但她的听觉自16岁后开始衰退,到19岁时完全失聪。但是,瓦尔洛凭着对声音的记忆、扎实的技艺和幽默感,终成为一位成功的专业乐手。对此,她解释说,在失聪前她接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故她对声音仍有记忆,知道如何用提琴制造声音,这就是她拉好提琴的先决条件。[3]实际上,这些条件正是产生直觉思维的条件,她虽然听不到声音,但她的感官已发展到更高的层次——第六感觉,她就是凭着这种感觉演奏的。

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不仅在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它是延缓衰老的重要保证。直觉思维是可以有意识的加以训练和培养的,主要方法如下[4]

松弛。把右手的食指轻轻地放在鼻翼右侧,产生一种正在舒服地洗温水澡的感觉,以此进行自我松弛。这有利右脑机能的改善。

回想。尽量回忆以往美好愉快的情景,这对促进大脑负责储备记忆的海马回功能有积极效果,训练时间以2~3分钟为宜。

想象。根据自己的心愿去想象自己所希望的前景,接着生动活泼地浮想需通过哪些途径才能得以实现。开头闭眼做,习惯以后可以睁眼做。

以上三种方法一日一次,坚持进行三个月。

回忆童年。回想幼儿时唱过的歌、玩过的游戏,并力求准确、详尽地描绘出当时的情景,这有助于增强记忆力。

听古典音乐。听莫扎特的曲子,直接感受他的感情,会使直感力变得敏锐。我国的《梁祝协奏曲》、《平湖秋月》等乐曲最适合镇定暴躁的心情和作为冥思的伴音。

进行自由联想。将空中飘浮不定的白云想象成多种形象,这能提高进行逻辑思维的左脑和记忆贮藏库海马回的功能,进而提高思维的集中能力。

用左手拿筷子。一切愿意试验的人,不妨先试两天,然后休息一天,再继续试验两天。按照这种程序,坚持一个月。

以上所列各种方法,不必面面俱到,每个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项目,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效。

思考训练参考题

1.什么叫直觉思维方法?它与灵感思维方法有何异同?

2.你的第六感觉是否强烈?你碰到过以下哪几种情况?

(1)当电话铃响时,你能猜出是谁给你打的电话。

(2)某甲正在与某乙谈话,你认为是在谈论自己,事后证实你猜得正确。

(3)你正在和某人谈话,心中突然冒出一种感觉,感到自己明白对方所思所想。

(4)你梦中的事情,几天以后变成现实。

(5)你到一个新地方,却有一种强烈的曾经来过一样的感觉。

(6)你进入朋友家后会马上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气氛。

如果你经常发生以上情况,那么你就是一个第六感觉很强的人。

【注释】

[1]参考消息,1999-03-21.

[2]中国环境报,1996-08-02.

[3]联合晚报(新加坡),1999-10-14.

[4]天津老年时报,1998-12-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