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简化汉字是否丑陋?简约引起汉字的改革

简化汉字是否丑陋?简约引起汉字的改革

时间:2024-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征集了各个时代流传于民间俗体字的基础上,经过文字学家们反复研究和自上而下多次征求意见和试用,最后分三批公布了简化汉字表,现在正式应用的规范简化汉字共有2238个。总之,我国简化汉字是删繁就简的结果,是简约思想的体现,是与时俱进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那么,简化汉字是否丑陋呢?有人研究指出:简化汉字也符合“六书之美”[10],这就说明简化汉字依然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

三、简约引起汉字的改革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其中汉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之一,但古埃及纸草文字和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都已失传,唯有我国汉字流传并沿用至今。相传是皇帝史官仓颉发明了汉文字,自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发展到今天定型的宋体方块文字,至少经历了4500年以上的历史。

汉字是世界上目前唯一“活着的”表意文字,具有多音、多意的特征,所以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这也就导致了汉字具有很高的使用效率。在汉字产生和演变的历史中,它没有走向拉丁文字的发展方向,这与中国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在汉文字的演变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简约思维所起的指导作用,并且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从而使人们感受到汉字的美。

但是,汉文字与其他拉丁字母文字的区别非常悬殊,特别是读音和书写,对于初学者和外国人更是一件头痛的事。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坛大师,他都颇有感触地说:“我是自身受汉字苦痛很深的一个人,因此我坚决主张,以新文字替代这种障碍大众进步的文字。”[9]他甚至极而言之:“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当然,汉字并没有灭亡,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走上改革的方向。

1951年,毛泽东就提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几乎在新中国成立的同时,民间的文字改革协会成立,官方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也于1952年正式成立。在征集了各个时代流传于民间俗体字的基础上,经过文字学家们反复研究和自上而下多次征求意见和试用,最后分三批公布了简化汉字表,现在正式应用的规范简化汉字共有2238个。总之,我国简化汉字是删繁就简的结果,是简约思想的体现,是与时俱进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但是,反对和攻击简化汉字的声音仍然没有销声匿迹,说什么“简体字破坏了汉字的结构”,“简化汉字丑陋”,“简化字影响中国人的智慧”……总之,文字改革是不需要的,只有维持亘古不变的繁体字才是最好的。其实,事实作了最好的回答,简化汉字不仅适应了我国文化大众化的需要,而且还适时地适应了汉语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

那么,简化汉字是否丑陋呢?其实,美与丑是相对的,美发自于心,是美妙之美,而不是形式上的美。有人研究指出:简化汉字也符合“六书之美”[10],这就说明简化汉字依然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什么是“六书之美”呢?所谓“六书”,是指将古人造字所使用的方法归纳为六种,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那么,汉字简化后,是否破坏了这些原则呢?值得指出的是,简化汉字中,大部分是形旁的简化,是采用楷化的草书符号,将隶书、楷书中原本就已遗貌取神和符号化了的形旁以更加简约的草书符号代替。所以,汉字简化后,发音不变,意义不变,同样符合“形声”原则,仍然具有“六书之美”。总之,简化汉字符合简约原则,智慧创造简约,简单就是美。

计算机发明以后,由于计算机键盘是拉丁字母,所以早期的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符号及英文字母,而不能处理汉字。于是,计算机的汉字输入问题就成了汉字教育和信息化的瓶颈。在电脑处理汉字方面,贡献最大的是王选和王永民二人,前者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后者先后发明了输入汉字的五笔字型法和王码方法,从而使我国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实现了计算机汉字的输入、存储、传输、编辑和输出。这些新技术的发明,使汉文字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是另一种美的感受,当人们在电脑上写作和编辑文字时,就可以体会到简约与便捷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