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务场合相互介绍及握手的礼仪程序

公务场合相互介绍及握手的礼仪程序

时间:2022-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多边商务活动中,应由各方的负责人来介绍本方的人员。介绍者在为双方进行介绍前,应征询双方的意见。被介绍者是主人、年长者或位尊者时,应立即主动伸手与对方握手,并说:“您好,很高兴认识您。”

人际交往中经常要互相介绍,在商务交往活动中,介绍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认识的第一座桥梁。

(一)介绍前的认知

(1)介绍之前,主人应考虑两者是否有意愿认识彼此,必要时可询问被介绍者的意见,并尊重其意见。

(2)为不同国籍的人士做介绍前,宜先考虑两国之邦交,不要让彼此难堪。

(3)有些人的品行不端,宜考虑将他人介绍给其认识的后果,以免徒增被介绍者的麻烦。

(二)在自我介绍时,要把握介绍的时机,在他人不便的时候切忌打扰

(1)自己希望认识他人时。

(2)他人希望认识自己时。

(3)有必要让对方了解自己及自己公司的业务时。

(三)自我介绍的内容

自我介绍三要素:姓名、所在单位或部门、担任的职务或具体工作。

自我介绍因场合、对象不同而应有所区别。

(四)国际交往中自我介绍的方式

(1)应酬式的自我介绍。

(2)公务式的自我介绍。

(3)当希望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印象时,可适当增加介绍内容。

(五)自我介绍的具体方法

1.一般方法

首先问候对方“您好”,再通报自己的姓名、单位、身份,视对方反应,表达自己希望与对方结识的愿望。

2.特定场合的自我介绍

如有事去拜访陌生人,见面时先做自我介绍,简要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和来意。社交聚会时,若想与某人认识却又无人介绍,可主动介绍自己。

(六)自我介绍的态度

自我介绍时,态度应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应对时镇定自如、落落大方、彬彬有礼。语速适中、语音清晰、语气自然。目光平视对方,表现出对对方的重视和渴望认识的真实情感。

(七)把握介绍的时间

自我介绍的时间要尽可能短,言简意赅。自我介绍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比较适当,自我介绍时可辅以名片

(八)把握介绍的形式

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介绍自己。若有介绍人,则应由其来加以介绍。

(九)他人的介绍

1.介绍的形式

正式介绍,非正式介绍;集体介绍,个人介绍;重点介绍,一般介绍。

2.介绍人的身份及有关事项

在外事交往中,介绍人应是东道主一方的礼宾人员。社交场合中则东西有别。在我国,一般由长者、活动负责人或专职人员介绍;西方则一般由女主人来介绍。在多边商务活动中,应由各方的负责人来介绍本方的人员。

介绍者在为双方进行介绍前,应征询双方的意见。

3.介绍的顺序

在社交场合及一切商务场合,介绍的核心原则是:受到尊重的一方拥有优先的知情权。介绍的一般顺序应当是:先向地位高的人介绍地位低的人;先向年长的介绍年轻的;先向女士介绍男士;向先到者介绍后到者;先向众人介绍个人;先向客人介绍家人;先将个人介绍给团体;先将公司的同事介绍给客人;先将本国同事介绍给外籍同事;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欧美国家习惯是女士优先,而中国人更看重的是身份和年龄。

关于介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职业场合中的介绍顺序。职场中应首先考虑的是职位的高低,职位高者拥有优先知情权。

当介绍官方人士和非官方人士时,应先向官方人士介绍非官方人士。

(2)为他人介绍的具体方式。为他人作介绍时,应态度真诚,体态优雅、大方。

当介绍到其中一方时,应手指并拢,手心向上,以肘关节为轴,指向被介绍者。

一般场合,用语可随便一些,如:“×老师,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

为三个以上的人作介绍时,一般要先向年长者或位尊者作相关介绍。

(3)被介绍者的礼仪。介绍时应有必要的致意和寒暄。

被介绍者是主人、年长者或位尊者时,应立即主动伸手与对方握手,并说:“您好,很高兴认识您。”

一般情况下,被介绍一方应该起立,面带微笑,目视对方。

(十)握手的礼仪

握手礼是当今社会交往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用于见面、告别、祝贺、安慰、鼓励等的礼节。

1.握手礼的要求

当上、下级见面时,上级主动伸手时,下级方可接握。如上级未伸手,下级则不能主动伸手。在一般社交活动中,西方社会以女士优先,即女士拥有握手的主动权。而我国一般以年龄为主,年长者优先。

无论何种情况,握手总应得到回应,只要一方先伸出手,另一方应马上回应,否则会很失礼。

2.握手的场合

当被介绍与他人认识、久别重逢、遇到熟人、迎接来访客人、送别客人、向他人表达祝贺、赠礼时以及拜访他人、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时,都适合使用握手礼。

3.握手的正确方式

(1)握手的姿势。面带微笑,上身前倾15度,两足立正,距离对方约一步,伸出右手,右臂自然向前伸出,与身体呈50~60角,手掌向左,掌心微凹,拇指与手掌分开约65度,四指自然并拢。

行握手礼时一般应起立,有时为了表示更高的敬意,握手时可微微鞠躬。如果是一般关系,稍用力握一下即可放开;与女士握手,一般只握其手指部分;关系亲密、场合隆重时,握手中可上下微摇,适当延长时间。

(2)握手的时间。一般以3~5秒为宜;即便是好友相见,也不宜超过20秒。男士与女士握手时间不宜过长。

(3)握手的力度。用力适度,不能只轻碰一下,这会让人感觉毫无诚意。当然,也不可用力过度,让人感到疼痛。握手应热情、真诚,轻重适宜。

4.握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有多人在场的社交场合,如要握手,可以根据距离的远近一一相握,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也不能与人交叉握手。

(2)与异性握手时,一般不要伸出双手接握。

(3)男士不可戴手套。女士可以戴手套,但仅限于薄的装饰性的手套。

(4)军人着军装与对方握手前,应先行军礼,然后再握手。

(5)握手的禁忌:忌贸然出手;忌目光游移;忌长时间握着对方的手不放;忌出手时慢吞吞的;忌握手后用手帕擦手;忌握手时,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十一)关于职场礼仪的案例

金正昆教授讲过几个职场礼仪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1

小张是某公司的员工,某天正好去财务部窗口领工资。在等候的时候,他随手把手中捏着的一张无法报销的票据揉成团扔在了地上。

其他部门的同事看见了,心里说:“那个×××部门的人素质真差!”

恰巧此时有位顾客来财务部交定金,他看到小张把纸团扔在地上,心里想:这个公司的员工如此行事,他们做的东西质量会好吗?售后服务会有保障吗?还是先别交定金了吧,回去再斟酌斟酌!

生产部经理陪着几位外商参观公司,正好路过这里,地上的纸团没有逃过大家的眼睛,结果外商指着纸团问老板:“这样的员工,能做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吗?”

本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扔到垃圾桶里的一小团废纸,导致公司失去了数百万元的订单。

分析:

如果你是老板,你将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在商务场合当中,你的言谈举止不仅代表着本人,还代表着你为之工作的部门、你的部门所属的公司、你的公司所属的集团,甚至代表你的集团所属的地区乃至我们的国家。

案例2

有一天,我到一个地方去做客,还有另外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也在,没多一会儿,我们便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便说起了孩子。那个女同志和我年龄差不多,四五十岁,她说:“我的孩子要报考大学了,不知道报什么专业好。”

旁边的女主人知道我在学校工作,就把话题往我这儿引,问她家里是男孩还是女孩。

“是女孩!”

女主人就说:“女孩还是报师范专业好,现在当大学老师,又体面又有稳定的收入,而且将来还可以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有寒暑假,这对女人比较好!”

那个女同志说道:“我们家孩子才不想当老师呢!当教授有什么意思,‘教授教授,越教越瘦’。”她还说了一些其他比较失礼的话。

过了一会儿,她问我:“你在什么地方高就?”

我说:“我就是那个越教越瘦的。”

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家的女主人忘作介绍了。其实如果先为两位客人作下介绍,让双方互相了解一下,那么这位女同志就不至于失礼了。因此,礼和仪有时候不能缺。

案例3

我上大学的时候,七八个人住一个宿舍,大学开学第一天,有七个人准时来校报到,第八个人是从四川来的,来晚了。好不容易我们睡着了,学校为了方便管理,把电闸拉了,拉闸之后,凌晨两三点钟,这个四川兄弟来了,好不容易找到门,开灯,灯不亮,学校拉闸了。他自己就嘟囔,讲的是四川话:“老子床在哪里?老子床在哪里?”他乱摸,把我们都摸醒了,还当我们“老子”,我们就很不高兴,在黑暗中看着他,不吭声。后来他急了,说:“龟儿子,你们说话呀!”结果“龟儿子”们就联合起来把“老子”给打了一顿。当然年轻人淘气,也不是真打他,反正挺不高兴,就是骂骂咧咧地给了他几下。时间长了才知道他有点冤,因为四川当地方言土语里什么“老子”“龟儿子”,跟北京话的什么“哥们儿”“兄弟姐妹”差不多,没有装大人、装长辈的意思,也没有把他人当成晚辈贬低或讽刺的意思。

分析: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生产力发达,交际圈扩大,交通和通信技术使我们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上面的案例就是没有有效沟通的结果。现代人交际圈子大,有时候不讲究交往的艺术会很麻烦。

案例4

一天,我去了所大学,大学有位领导给我讲了一件事。说一个博士生被推荐到其国家机关面试,考试成绩当然优秀得没得说,公务员考试也通过了。去面试时,最后一轮了,一位领导要见他,但这个博士生晚到了10分钟,就只是因为晚到10分钟,于是这个机关把他淘汰了。

分析: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上面案例中的博士恰恰就是因为细节而败北的。

案例5

那天,我到一个单位去,负责人没赶回来,女秘书刚赶回来,这位女秘书大概是大学生,刚参加工作,经验少,气喘吁吁地跑来了,说:“金教授,我们 ‘头儿’还在后面呢!我先回来了,‘头儿’交代了,让我好好伺候你,要什么就给什么。”

我说:“你夸张了,你这不是牺牲了吗?你不能这么说。你也别跟我说别的,咱们弄一点儿喝的吧。”因为当时在一个酒店大堂里,两个人傻站着,也不合适。

她很实在地问我:“金教授喝点什么呀?”

有经验的人是不会问这个问题的。 ‘喝点什么?吃点什么?你想去什么地方玩?’这叫开放式问题,你会给客人无限大的选择空间!

如果你是当爸爸的,你宠你家孩子,你问他:“孩子,今儿星期六,想去哪儿玩啊?”“美国迪士尼!”你飞得过去吗?当时那女孩子那么问我,我就说:“不客气了,来杯路易十三吧。”

她当时眼都直了:“你还真要?”

我说:“为什么?”

她说:“一瓶10000多元,我没带那么多钱,一共只有3000多元。”

我说:“我告诉你吧,有经验的人,此时一定要问封闭式问题。”

分析:

什么是封闭式问题?给出所有选项,让对方从中选择。比如,你招待客人喝水,要这么说:“×××,您喝茶还是喝矿泉水?”这等于在告诉客人:不喝茶就只能喝矿泉水,不要想路易十三了。因此,“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操作方式是很恰当的。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都是有讲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