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你知道女性怎样才算是强大吗?

你知道女性怎样才算是强大吗?

时间:2024-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女性怎样才算是强大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本面试题突出反映了一个问题,即人们一直高度关注和赞美“强大的女性”,暗示这样的女性才是闪亮的模范,因为她们是斗士,勇于为自己所属的性别争取权利。只有当社会进化到某个阶段,人们无须赞美女性的强大,那时女性才会真正强大起来。[1] 他们认为这一段文字明确规定禁止女性在教会担任所有重要职务,认为教会不应该让女性变得强大。

(神学,牛津)

关于女性怎样才算是强大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福布斯》杂志每年都会发布“世界百强女性”排行榜,入选者均为政治家、CEO、亿万富翁、名人等“重要”人物,如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美国著名塑身内衣品牌Spanx首席执行官萨拉·布莱克里(Sara Blakely)、巴西超模吉赛尔·邦辰(Gisele Bündchen)等。对流行乐坛来说,张扬个性的美国女歌手Lady Gaga以及新西兰创作型女歌手洛德(Lorde)是女性中的佼佼者,因为她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形象。对社区来说,能把每个家庭凝聚起来的母亲是最强大的人。对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强大的女性拥有坚定的信仰和纯洁的心灵,能够面对一切艰难困苦。对于影视大亨来说,最具吸引力的女性形象特点是机敏聪慧但脾气暴躁,她们既能唇枪舌剑地跟小伙子们斗嘴,谈情说爱的功夫也十分了得,而且总是对心仪的男人发起主动进攻。

强大的女性各有各的强项和优势,这本身并没什么问题,但是专门就“强大”的女性提问,这里面就有问题了。说起强大的男人,你可能会想到身体健壮的马戏团艺人或者生性残忍、头脑简单的领导。说起男人强大,一般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怪物、笨蛋、流氓、恶棍,但为什么说起女性强大就一定是件值得肯定的事呢?况且这个问题还暗含着指责的意味,认为女性之所以得不到尊重全都是她们自己的错:如果她再强大一点就好了,这样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所有障碍了!

今天,世界各地有无数成年及未成年的女性连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无数女性面对艰难的生存条件、遭受虐待、被迫成为童工或从事性交易;童婚及非自主婚姻在某些地方仍十分普遍;女性小时候没有上学机会,长大以后享受不到平等的工作机会。而所有这些遭遇均源自重男轻女的文化氛围,女性在这种环境下根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在较为开明的国家,数以百万计的女性也面临不少问题: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如何在工作场合得到尊重和平等待遇、如何实现男女平等,等等,而这些原本应该是她们生来就有的基本人权。

本面试题突出反映了一个问题,即人们一直高度关注和赞美“强大的女性”,暗示这样的女性才是闪亮的模范,因为她们是斗士,勇于为自己所属的性别争取权利。不论是吃苦耐劳最终成功征服大草原的母亲、武功卓著最终惩恶扬善的公主,还是胆识过人不让须眉的绝代佳人,这些才是令人心生敬佩的女性所应该具有的形象。但问题是这些形象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反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固有偏见:如果哪个女人抱怨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那只能怪她自己太过软弱、不够强大。福布斯杂志尊崇事业成功的“女强人”,那么其他几十亿女性就真的不强大、不重要了吗?

针对女性的这种成见有很多骇人的例子,其中最突出的是我最近在伦敦剧场看到的一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孟加拉国数十万女性的悲惨遭遇。她们在该国独立战争期间持续遭到强奸、折磨、虐待等非人待遇,这些原始罪行固然骇人听闻,但更令人心寒的是她们此后一直都因此被主流社会边缘化。孟加拉语中甚至有一个专门的词指代她们:Birangona,意为“勇敢的女人”。没错,她们中的确有很多人很勇敢,舞台剧中也使用了一些相关影片素材,有些勇敢的女性形象甚至会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但是,这些女性在战争中身心备受蹂躏,然后又在孟加拉国宣告独立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顶着“堕落女人”的污名备受污蔑和中伤,她们的悲惨遭遇用“勇敢”这个轻飘飘的词来进行概括和总结是绝对不够的。而且这么做也完全偏离了应有的主题,因为无论怎样赞美和颂扬她们的强大和勇敢也无法掩盖她们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在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以后,她们为什么还要表现得勇敢呢?况且有些女性并不“勇敢”,也不强大,只想用死亡来结束自己屈辱的一生,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她们呢?

“强大的女性”这种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削弱女性的形象,一旦出自男人之口更是带上了一种居高临下的男性优越感,比如有些人渣就最喜欢把“我爱坚强的女人”挂在嘴边。声称自己强大的女性有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接受法国哲学家萨特(Jean-Paul Sartre)爱情观的女性实际上是在否认自己的真实身份,有些人则刚向全世界宣布自己很酷,但一转眼眼泪就挂不住了。

流行歌曲似乎也对歌颂强大的女性情有独钟,会用隐喻手法描写如果男人有所怠慢,厉害的姑娘就会踢他们一脸沙子。很多姑娘听歌的时候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但是兴奋过后却有可能会感觉更加糟糕,因为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并非会踢人一脸沙子的那种人。当然,歌颂强大的女性意图是好的,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息:现实生活中,女人都是柔弱的花朵。只有当社会进化到某个阶段,人们无须赞美女性的强大,那时女性才会真正强大起来。

此外,女性在神学领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过去几十年,人们开始关注宗教对女性的态度,具体包括伊斯兰妇女是否应该戴头巾以及是否应该允许女性在英国国教会中担任主教职位等。

有些保守的基督徒强烈反对女性在教会中拥有权力和威信,其依据是《提摩太前书》第2章11-12节保罗所说的话:“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1] 他们认为这一段文字明确规定禁止女性在教会担任所有重要职务,认为教会不应该让女性变得强大。

但是保罗的这段话写于两千年前,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进步,《圣经》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进行重新阐释和发展。实际上,保罗自己当时就在教会里任命了不少女性担任要职,而且女性也在历史上一再证明她们能够成为教会里强悍、勇敢的重要人物,坚强的女性形象一直都是宗教信仰在艰难时期最牢固的基石。

虽然我们应该坚决摒弃宗教信仰中对“强大女性”的反对态度,同时也要认识到持这种态度的并不仅限于基督教,就连相对较为注重男女平等的佛教也规定:“受戒百年”的尼姑在当天刚刚皈依佛门的和尚面前必须保持尊敬的态度并主动向对方鞠躬问候。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格外注意,不让女性强大起来的宗教规定并非一开始就有,而是在之后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出于各种不同原因强加上去的,而这些原因几乎都和神学没有任何关系。苏格兰新教改革家约翰·诺克斯(John Knox)曾经疯狂攻击大权在握的女性。他在1558年发表的战斗檄文《声讨骇人听闻的女人统治的第一声号角》中表示,由女人统治的国家将会受到诅咒。不过考虑到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英国的统治者是两位信奉天主教的女王,一位是英格兰的玛丽·都铎,一位是苏格兰的玛丽女王,他或许感受到了来自女性的巨大威胁并因此备受刺激。

幸运的是,宗教界和俗世对女性的态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积极的变化。2014年春,英国国教会最终准许女性担任主教一职。阿拉伯之春虽然未能改善埃及妇女的地位,但在突尼斯却使女性第一次成功跻身政要之列,并在新当选的议会中占据一席之地。

那么,女性到底怎样才算是强大呢?我认为色厉内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身心健康才是要旨。而健康源自坚定的信心,即有信心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不论是自负大胆还是谦卑温和、狂野还是柔顺、有趣还是严肃、优雅还是笨拙、敏捷灵巧还是缓慢迟钝,只要能做自己,怎样都可以。“强大的女性”是一种刻板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将女性限定在“柔弱的花朵”这一成见中。我们希望所有的女性都能强大起来,社会能满足她们的基本需求,为她们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和社区支持,让她们像男性一样得到充足的营养和培育,得到强大起来所需的力量。

【注释】

[1]这一段文字的完整内容为:“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且不是亚当被引诱,乃是女人被引诱,陷在罪里。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爱心,又圣洁自守,就必在生产上得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