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与社区共建养老服务模式初探

高校与社区共建养老服务模式初探

时间:2022-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高校职工和社区居民的融合共住是校社共建养老服务模式的现实要求。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职工在就近社区中所占居民人口较多,所占比例较高,加强与社区的联合共建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见表二。从我们调查的现状来看,加强高校与社区互动,利用社区资源,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优化养老服务质量,既是高校的责任,也是社区的责任。(三)现实意义开展校社共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

武青片区课题组

一、校社共建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与之伴随的是家庭小型化的出现,家庭养老逐渐弱化,这种状况给高校养老服务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从武(昌)青(山)片省属院校的情况来看,高校与社区的区域融合性非常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独成立高校社区,即单位社区。如湖北大学与湖大社区,社区居委会设在湖北大学内,社区居民除了教职工还包括居住校区的教职工亲属和外来务工人员等。二是高校属于某社区范围,即非单位社区。如武汉科技大学与“科大”社区;湖北中医药大学与粮道街中医社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与读书院社区等。这些高校主校区逐渐搬到远离中心地带的新校区,但是很多教职工仍然留在原居住地,这样就形成了社区里的高校居民。由此可见,高校职工和社区居民的融合共住是校社共建养老服务模式的现实要求。

(一)现状分析

据我国人口预测报告分析,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9亿,2050年将达4.3亿,约占总人口的26.5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这种现状使得高校养老服务工作面临很大挑战,现就武青片的部分高校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见表一。

表一 湖北省武汉市武青片部分省属高校离退休人数调查表

从表一可以看出,目前高校离退休人数的比例较高,离退休人员占学校在职人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如武汉科技大学离退休人员人数占在职职工人数的70%。各高校都面临学校离退休人员队伍逐渐壮大的现实,仅仅依靠有限的离退休工作人员为老服务是不够的,如何寻求更好的途径和方式,让他们过上健康、幸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这是离退休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职工在就近社区中所占居民人口较多,所占比例较高,加强与社区的联合共建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见表二。

表二 湖北省武汉市武青片部分省属高校所属社区居民情况调查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职工集中居住在相近社区,所占比例很大。如武汉科技大学和湖北大学,校内职工人数分别占社区总人数的23%和58%;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所占的比例更大,例如武汉科技大学,80岁老同志占社区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71%,湖北中医药大学占64%,而湖北大学,社区中80岁高龄的老人全部是学校的老同志,因而,社区有责任为居民做好服务。从我们调查的现状来看,加强高校与社区互动,利用社区资源,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优化养老服务质量,既是高校的责任,也是社区的责任。

(二)政策依据

老年人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怎样使他们有尊严地安度幸福晚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大事。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就如何利用社区资源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高校离退休工作是专门针对离退休教职工的服务管理工作,与社区相比,内容更细更实,目标也更集中和明确。因此加强校社共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既是对上级文件的贯彻落实,也是现实工作的需要。

(三)现实意义

开展校社共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浓郁的人文氛围,在高校和社区开展文化共建活动,为社区居民搭建学习的平台,有利于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例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与读书院社区共同开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文化墙共建活动,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提供设计方案,读书院社区提供经费支持并具体实施,优化了小区环境,发挥了老同志专长,惠及全体居民,为社区文化建设增添了特色,提高了社区建设层次,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另一方面,校社共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促进了养老模式多元化的思考。高校作为独立的单位,利用社区相对广泛的政府资源,可以开展校社共建养老服务站的形式,对特困家庭发放一定金额的“代币券”补贴,为老人提供求助、购物等生活照料,送医送药、陪护等医疗保健服务,陪老人聊天、咨询等精神慰藉服务。一方面可以解决特困老人的实际困难,与此同时,也可以为社区下岗职工提供相应就业岗位、为高校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例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准备利用社区医院,开展共建共享,实行就近就医,这未尝不是一种值得探究的新模式。

二、校社共建养老服务的基本做法

高校离退休职工既是学校的人员,又是社区的居民,他们是高校和社区共同服务的对象,在充分整合高校和社区的资源,搭建合作互助平台,因地制宜的开展高校与社区共建养老服务新模式方面,武青片省属高校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活动互动

社区和高校采取多种方式共同举办大规模文体活动,社区为文体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和展示平台。高校为老年文体活动提供组织保证和骨干力量。近年来政府对社区的投入比较大,社区有足够的经费用于开展一些群众性的文艺演出、社区活动等,这就为老年文体活动提供了较多的展示平台。高校集中了一批老年文体骨干,他们不仅能够引导高校老同志参与到社区的文体活动中,同时他们倡导的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为社区老年人树立了榜样。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与读书院社区先后开展了“中国梦——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报告会”“书法绘画比赛”“文艺汇演”“日历设计”等活动,高校老同志参与策划,提供作品,社区具体实施,使社区居民和本校老同志共同参加活动,并确定相对固定的时间、主题、范围和形式,建立一定的机制,形成联手互动,加强了老同志对社区的了解,帮助社区居民提高素质。湖北大学每年将离退休教职工排演的歌舞和武术等文艺节目参与到社区的“幸福湖大、和谐社区”的文艺展演,使文艺展演更具有吸引力;还有“老年人趣味运动会”则由高校精心组织,社区提供经费和场地,并且引入市内媒体进行报道,既丰富了高校和社区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内容,也融合了高校与社区居民的感情,还扩大了社区和高校的影响。

(二)优势互补

作为社区,政策支持的渠道较多,政策和财力资源比较丰富。而高校则是知识聚集地和智慧集中地,有着优质的精神文化资源。两者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互利互惠。高校的人才资源由两支队伍组成:一是广大的离退休职工,再者就是为数众多的大学生群体。在离退休职工中,有老领导、老教授,他们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历,他们可以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及和谐社区建设施展才华,提供智力保障。如湖北中医药大学有众多的医疗保健专家,他们运用自身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技能,经常深入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咨询问诊,为社区老人们提供“病患咨询”“养生健体”服务。再如湖北大学开办了老年大学,请有特长、有责任心的离退休教职工担任志愿者和老师,面向所有老同志招生,课程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调整,很多老同志已经把老年大学的学习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他们可以接受较为正规的教学,可以结识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无论是高校的教职工还是社区其他居民都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圆了他们年轻时的梦。另外,学生群体是“为老服务”的一支生力军,学校通过组织学生成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把为老服务做“义工”当作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必修课”,把社区作为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尤其是对那些“空巢老人”“失能老人”,与其结成帮扶对子,不定期登门看望,帮助做家务,陪老人聊天等。例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卓刀泉活动中心,安排学生定期为特困老人做卫生,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

(三)场地共建

近几年,政府为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在硬件上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社区的设施建设。如,政府下拨20万惠民基金给湖北大学社区,湖北大学社区就将基金全部用于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团队建设及环境改造方面。社区环境的改善,方便居民,也让生活在其中的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受益。湖北大学有一个灯光篮球场,由于靠近家属区,居民经常在这里打球、跳舞或者举行小型表演和会议,利用率非常高。但由于该场所非教学使用,学校维修投入有限,社区又没有足够经费,天长日久地面凹凸不平,周边砖瓦破碎,杂草丛生,给居民特别是老人带来安全隐患。社区利用惠民基金将篮球场场地进行了平整,将周边铺上了方砖,篮球场变得面目一新。再如,武汉科技大学要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科大”社区积极向社区的上级即红卫路街道办事处报告,申请到十万元的修建资金用于共建,待5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建成后,同时挂上“武科大老年人活动中心”和“科大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的两块牌子,即两块牌子,一块场地,社区里的老人都可以在“中心”参加活动。这样既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有限的资源,也让社区内的老人们有了方便、足够的活动场地和空间来开展活动,真正实现了场地共建,成果共享。

三、校社共建为老服务的拓展方向

在调研中发现,武青片很多高校已在校社共建养老服务模式方面做出了很好尝试,积累了丰富经验,成效明显。高校和社区作为不同系统的双方,开展共建养老服务的模式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老同志的认可,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在高校与社区共建养老服务模式仍有待继续拓展。

(一)体育健身

体育健身不仅具有预防老年疾病、增进健康和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功能,同时也是老年人进行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社区体育资源相对匮乏。而高校拥有雄厚的体育师资,在社区开展老年体育健身服务方面提供指导,提高老年人身体锻炼意识的同时,提高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大力开展社区老年体育服务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和指导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社区也应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老年体育健身活动搭建平台。

(二)心理咨询

随着我国老年人比重的不断增加,老年心理问题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老年心理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和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和社区都是老年人群密集区,也是心理服务需求的重要单位。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就心理服务的内容、对象、观念、模式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高校要利用人才和人员优势,扎实有效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工作,为和谐家庭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法律咨询

老年人口的增多,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医疗、保险、救助、婚姻、赡养等问题,如何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的氛围,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面对老年人法律需求的日益增长,高校一方面可以设立法律咨询日或开通法律咨询热线,为老年人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开展老年问题研究,为老年立法提供理论依据。而社区可设立对应的服务机构,为高校法律服务提供条件的保障。

总之,高校与社区共建养老服务是一项新课题,需要找准各自的优势和切入点,进一步拓展思路,寻找途径,将二者的人才和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整合,既能达到高校与社区的双赢,又能推动为老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执笔人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胡崇芝、湖北大学贺一红

武汉科技大学汪鹰、湖北中医药大学郑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