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需求背景及解决途径和方法

浅谈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需求背景及解决途径和方法

时间:2022-09-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高等学校离退休老同志,应该说他们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物质生活已经基本富裕,但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

王义高 王义珍 吴建锋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随着我国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快速老龄化在中国社会尚未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已悄然而至,倒金字塔型人口结构已成为城镇人口的普遍状况,一个独生子女要面对几个老人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些家长们在抚养子女成长后,自己已至垂暮之年,对老年人的安置和服务只有靠社会机构来承担。近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已初具规模,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已基本得到保证。但如何保证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值得我们从事老年工作的同志认真思考。

一、老年人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是精神文化需求的保障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围绕着实现老年工作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老年人的物资需求得到了相应的改善,老年人的各项权益也得到了较好的维护。

(一)多数老年人经济状况能满足自身生活需求

随着社会养老体系的逐步完善,城镇老年人的养老保险以及农村老年人参加农保的人数已基本普及,水平也逐年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也逐步落实,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加上农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老年人,基本实现全覆盖;贫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标准也在快增长,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扶持对象已覆盖所有贫困老人,发放标准近年来成倍增加;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有了较大的改善,各地出台了不少80岁以上、90岁以上以及100岁以上老人的高龄生活补助,65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免费乘车、免票进公园等。特别是高等学校离退休老同志,应该说他们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物质生活已经基本富裕,但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

(二)多数老年人没有太多的家庭生活负担

老年人都是从年青的时候过来的,那个时候,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加之兄弟姐妹较多,以及后来哺育子女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多数老年人的青壮年时期家庭生活负担是比较重的。至老年后,他们生活有了保障,经济基础也得到了改善,子女的经济收入也有了保障,加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哺育孙辈的任务不重,致使他们的家庭生活负担较轻,有了闲暇的老人们也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需求,这也是我们所需要更加关注的。

(三)社会物质丰富,多数老年人不再因为生活承受压力

现在离退休人员的主体大多数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老年人,他们先后经历过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以及大跃进和“文革”年代,多数时期生活在缺衣少食的日子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现在社会物质丰富、商品琳琅满目,衣食住行已得到保障,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已是发自内心的渴望。

二、老年人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是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特别是以工农为基础的青壮年扫盲等工作,使现在的老年人基本都具有中等文化程度,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使我们现在的老同志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有了较好的基础。尤其是高等学校离退休的老同志,由于他们长期充当文化教育的排头兵,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是具有良好的基础。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同志已基本成为退休老同志的主体,他们经历过艰苦的岁月,工作和学习的热情高,有激情,闲不住,有集体组织观念,对同事怀有浓厚感情,对集体活动充满热情,他们习惯于和同事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和共同组织活动。退休后,他们希望能够继续在一起参加各种娱乐、文体、学习活动,既使自己得到体格的锻炼,又能得到精神和心理上的慰藉。

高校离退休的老同志在退休前单位的组织管理良好,有健全的组织架构,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有丰富的活动安排,有齐全的文化娱乐设施,有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有层层的教育网络,他们退休后仍然希望有组织机构继续关心他们,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许多老年同志在退休前单位组织的文体活动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一技之长。学校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活动骨干,他们或琴棋书画,或吹拉弹唱,为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增光添彩,也使这些老同志学有所长、身怀绝技。他们退休后,需要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有的学校在做好老同志服务工作的同时,考虑到这些老同志的特长,安排经费和场所,发挥其所长,或让其传帮带培养其他老同志发挥余热;或组织举办各种活动,让他们尽情表现;或推荐他们参加上级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让他们一展才华。而有的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因条件不具备,使有这些特长的老同志怀才不遇。因此,这些学校更应该注重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动力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老同志们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和快捷。同样,也给老同志的退休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和快乐,我们在开展老年人的各项服务中,要充分利用科技的进步为老年人提供必备的条件,让他们充分享受和体会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充实

科学技术的进步充分体现在通信、媒体、交通等方方面面。政府已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了免费乘车卡;许多单位还为老同志办理了手机、座机信息群发,为老同志送去节日问候和开展活动的通知;有的单位为老同志建起了QQ群;有的单位为老同志办起了网上学堂,传授各项新知识和新技术;有的单位利用交通的便利条件,经常组织老同志外出旅游观光;有的单位为老同志经常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有的社区还为老同志办起了寻呼系统,为老同志的应急提供了方便,科技的发展使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便捷。

(二)网络、媒体、通信的发展为老年人拓宽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近年来,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速度惊人,网络、广播电视以及通信有望实现三网合一,将为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打开一面五彩斑斓的窗口,使他们看到了色彩鲜艳的世界。老同志变得更加关注我们的社会的发展,更加关注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加关注世界的进步和人类的前景,使他们对退休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满怀热情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消除了退休后面临的孤独感和寂寞感,为老年人拓宽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老年人的生活焕发了青春

随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为老同志的退休生活特别是精神文化生活指明了方向。许多老同志自发组织起了各类文化体育娱乐队伍,成立了老年人体育、艺术团队,经常参加活动的老同志络绎不绝,许多地方更是周周有排练、月月有汇演,每逢重大节日和庆祝活动,老同志积极开展大规模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可以说退休后的老人们仿佛焕发了新的青春。

四、社会和谐稳定是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保证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理念,使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为老同志安度晚年生活、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一)社会保障机制已基本完善

近几年来,老龄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社会养老保障稳步推进落实,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所有离退休人员均能享受到社会保险带来的福祉,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有了充分的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城镇医疗保险,慢性病、大病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使老年人病有所医,消除了后顾之忧;贫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标准增长较快,低保、“五保”对象的生活有了扶助;老人的社会福利得到了改善,老年人的各项优惠、补贴越来越多。高校离退休的老同志在这个基础上,由于各个学校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更使他们受惠受益。

(二)社会服务平台已基本具备

政府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非常重视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为老同志搭建了多种多样的服务平台:在城镇,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如城镇养老福利院、社区养老服务站;在农村,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落实各项助老养老措施;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不管农村和城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完善了村镇和社区的医疗机构,提供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特别是高校通过各种活动,发动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帮扶活动,使社区养老服务更加贴心、更加多样、更加健全。

(三)社会养老体系已基本建成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各级政府对社会养老问题十分重视,各地不断创新养老新模式:政府投入、单位管理、民间运作等各种方式纷纷出台。一种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筹规划、架构明晰的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体系已初步形成。该模式充分“强化政府在制度设计、建设规划、资金筹集、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能,维护基本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放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业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借助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管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索,各地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基本条件,模索出适合本地具体情况的养老服务体系。现在,许多高校非常重视离退休老同志的工作,专门成立离退休工作部门,抽调精兵强将为老同志服务,保证经费、保证编制、保证活动场所,建立了健全的尊老养老服务体系。

五、做好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需求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离退休老同志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知识、有特长、有技能,长期从事文化教育的传播工作,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有着更高的期待。因此,高校离退休工作人员更要注意努力满足广大老同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加强老年文化场所的建设,加强对离退休老同志精神文化需求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办好老年活动室,让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乐

老年活动室是离退休人员的重要活动场所,开会、学习、娱乐、聊天……给老年人提供了集中交流的平台,但目前大多数单位都普遍存在老年活动场所偏少,不能够适应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够根据老人居住地而协调安排、不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因此,各个高校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要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协调,要加强老年活动室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力度;要组织营造好老年活动室文化、宣传、教育的氛围,使老年活动室真正成为离退休老同志的“欢乐谷”。

(二)创办老年大学,让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学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生命期望值大大提高,但按现行政策男同志60岁、女同志55岁甚至50岁就退休了,许多人仿佛生命进入了第二个春天。有许多老同志退休后,想学而在职没时间学习的专业、更适合退休生活的休闲专业,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之类。社会上虽有许多这类培训班,但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由于他们年龄大,又不宜与小朋友在一起活动。学校离退休工作部门应该设法为他们组织这样的培训班。因此,创办老年大学,让他们学好“一技之长”很有必要,让老人在学中玩、玩中学、“乐不思老”“乐不思忧”。

(三)办好各类学会、协会,让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依

我们通过多年的离退休老人的服务工作中发现,许多老同志在退休前的工作之余就参加了一些学会、协会组织,如集邮协会、武术太极学会、舞蹈协会等。退休后还津津乐道,引得许多老同志羡慕不已。其实,省、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也组织了一些这样的协会和学会,我们应该积极组织老同志主动参与这些协会、学会,鼓励他们多参与协会、学会安排的活动,同时配合他们办好这些组织的各项活动,让这些协会、学会成为老同志的活动平台和精神依托,让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依。并通过这些协会、学会辐射到学校的文化生活中,影响青年学生,引导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举办各项活动赛事,让离退休人员老有所“求”。

近年来,为了努力搞好离退休工作,我们积极配合省、市、区等老干部工作部门组织的老年人体育、舞蹈、棋牌等各类赛事,老同志从中得到许多快乐。学校也组织了趣味运动会、钓鱼比赛、健康生活知识竞赛、时事政治讲座等活动。让老同志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还愉悦了身心。一些小小的奖励、一点小小的纪念品,让老同志快乐无比。在这些活动和赛事中,让老同志有所快乐,有所追求。

总之,我们要做好离退休工作,要努力为老同志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切实关心和满足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证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依、老有追求。让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幸福安康,有尊严的生活,才是我们社会真正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体现。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