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末动乱与义兵武装的分析介绍

元末动乱与义兵武装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2-09-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元末动乱与义兵武装元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财政金融状况恶化,加之政治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并激化,变乱危机发生的迹象已经显露无遗。元末兴起的诸多义兵武装中,处州路的义兵武装影响较大。王毅不仅为官府镇压起义出谋划策,而且还亲自组织乡兵武装予以打击。王毅的举动受到元廷的表彰,“大府录功,赍之以金币”。在王毅的影响下,弟子章溢、胡深等人依然组织和依靠乡兵武装,跋涉于元末动荡的乱世中。

三 元末动乱与义兵武装

元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政府财政金融状况恶化,加之政治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并激化,变乱危机发生的迹象已经显露无遗。一些地方精英早在危机显现之初就已经有所警觉,并对时势作出先期判断。吉安路太和州人胡履辉,预见“时殊事异,有足悲者,遂属其子弟语之曰:‘治乱相-,繇三代以下则然,方今承平百年,泰运既极,履霜坚冰其无可忧者乎?吾氏之居此土,忠厚传世殆非一日,达而在上,立乎人之本,朝则当抗言极论,以忠简公为法;穷而在下,遭逢乱离,则当保障乡曲,以古涧公为法。况吾里当义山、遂水之冲,冥顽之民斩木竿者相继,乡党姻族祖宗坟墓之托其容可后乎?散储蓄,聚丁壮,绝奸恶滋蔓,为官府藩维,正今日事。汝曹其勉之。’殆君之殁,而世道之变皆如君言,独赖君之令,子佩服遗训,屹然为乡闾所倚重。故人之思君言至今。”[155]地方精英据时势以判,未雨绸缪,预先准备,故而能在危机来临之时从容应对。当然,精英们自保的同时亦不忘警示统治者,希望后者能够采取措施改革弊政,爱惜民力,以求将祸端消弭于未然。处州路丽水县人黄许,字与可。“谈辩古今事,得失成败,如身预而目睹者”,元至正中,天下方晏然,黄许“独忧,以为大乱将起。著书十篇,言政治阙失甚悉,曰:‘能用吾言庶可救,不然莫及矣。’……后数年,乱果作”[156]。元统治者并未对这些上书言事者的良苦用心给予充分重视,黄许利用“朝廷遣使宣抚四方”的机会,“诣使者上之”,但其一番心血并不为元廷所接纳——“不听”,积极性遭到很大打击,“归卧数年”,再未响应官府的征召。元廷遣李国凤经略江南,见黄许所上书,“叹曰:‘经济器也。’致书辟之,卒不起。”[157]元廷的轻视态度,必然增强地方精英对于朝廷的离心力。宁国路宣城县梅致和,时局承平时廉访使经常向其问政,他亦能尽心咨政,但“元末政乱,烽火相连,方岳重臣有来镇是邦者,屡遣使者聘府君入幕府参赞军事,府君知其不足辅,辞不赴”[158]

终于,元末农民大起义在各种因素的促动之下爆发了,起义矛头直指蒙古贵族的封建统治,同时也指向了压迫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159]。随着斗争规模的升级,战乱范围也逐渐扩大,正常的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精英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面临着巨大威胁。形势的发展变化,迫使地方精英要迅速做出应对,出于多方利益的考量,地方精英组织了大量义兵武装(参见附表2),投身于元末纷乱的时局当中[160]

元末兴起的诸多义兵武装中,处州路的义兵武装影响较大。有谓“元季之乱,江南诸郡多陷于盗,独处州以士大夫倡义兵坚守而完”[161]。其主要的领导者是龙泉王毅及其门人章溢、胡深以及叶琛、季汶等。

龙泉人王毅,字刚叔。“其先自琅琊徙居处之龙泉,至先生十有三世,世为农。”[162]王毅“六岁知好书,家单不能致,每借市中,一诵,辄能记忆。稍长,所嗜益深”。后受亲戚资助,聚徒教授,遂凭束修以购书至万卷。曾求问于郑原善,为郑所器重。“以而往谒许文懿公谦于金华山中,公为详陈理一分殊之旨,先生豁然如梦斯觉。”后北上游历,足迹遍及齐鲁、幽燕之地。其至京师时,“荐绅先生若黄文献公蟳、揭文安公斯、翰林承旨学士欧阳公玄、参议中书危公素,争相引重,声誉翕然,至有荐危检讨经筵编修翰林者,先生皆引分固辞。俄南还乡里,益以躬行实践为教,其发明本心之学,至利欲沈冥处,多有感泣者。一邑化之,虽大山长谷愚夫愚妇,皆知畏慕,革心从善”。从王毅的经历来看,其世家于农,自幼好学,壮年游历大江南北。师承于朱子传人金华许谦,且与黄蟳、揭斯、欧阳玄、危素等当世名儒士大夫交游往来,阅历可谓丰富。然而,世道变化并没有给予王毅这样的儒士以更多究学问道、广播学说的机会。“至正中,荆襄兵起,掠七闽,直犯县南鄙。”王毅于乱时并未惊惶失措,逃离避难,而是“画八策,赞将军石抹宜孙破之”。不久,“盗发青田,扬言来攻,县长吏宝忽丁遁,盗遂深入,焚官舍,污人女妇,剽卤至鸡犬”。面对此种形势,“先生召门人章溢、季文谓曰:‘吾岂忍以良民畀豺兕乎?’溢等曰:‘唯先生命。’乃部勒乡民为兵,逐杀群盗”。王毅不仅为官府镇压起义出谋划策,而且还亲自组织乡兵武装予以打击。王毅的举动受到元廷的表彰,“大府录功,赍之以金币”。王毅“谢不受”,同时也向元廷表达了自己对逃遁官员的不满,“得选贤令以抚创残民,则毅拜赐侈矣”。王毅的意见既得到了官府的回应,也遭到了逃遁官员的嫉恨,“俄部使者下令正丁(宝忽丁——引者注)罪,丁恚,集季溪恶少年,据险阻以方命,首害先生于家”。王毅之死在龙泉地方产生了很大影响,“县人无少长皆痛愤洒泣,以复仇为事”。王毅门人胡深“方参军事鄱阳,急驰归,与同门友告诸方伯连率,帅师剪灭之,越二年始平”。

对官府而言,王毅在变乱之时能够为官军平乱建言献策,而且还能组织义兵打击起义军,实在是有功于朝廷。对地方乡里而言,王毅不避时局动乱,组织领导义兵武装,虽然遭难身死,但却保障和维护了乡里的安全,所谓“一朝世事,异在壬辰。郡邑罗毒,遭此红巾。我公崛起,团结乡民,此贼亦除,和乐邦郡”[163]。在王毅的影响下,弟子章溢、胡深等人依然组织和依靠乡兵武装,跋涉于元末动荡的乱世中。

胡深,字仲渊,龙泉人。父讳钰,仕元为征东行中书省左右司员外郎。胡深少年时曾服侍父亲于大都,后随其出使高丽并久居之。父逝,胡深奉柩南还故里安葬。“遂庐于墓左,悉取诸子百氏、天官地志、兵谋术数、医药卜筮、老释之书而研究之,发为文辞,操笔可立就。”[164]不久,变乱纷起,“江淮?扰,蔓延闽浙间。盗由建之浦城、松溪入龙泉,公叹曰:‘浙水东地气白矣,祸将及。’乃集乡兵结寨于湖山”。处州民相为盗,江浙行中书省调万户石抹公宜孙戍处州,辟胡深参谋军事。胡深利用计谋瓦解了起义军,使其“尽毁旗械,肉袒请降”。温州戍卒韩虎、陈安国杀主帅据城叛,江浙行省命宣慰使恩宁普公讨伐,途经处州,“与公语意合。帅府军事复辟公参谋之”。胡深遂遣辩士入城,劝说叛军党羽,其党羽“乃杀韩虎等以城降”。胡深后又继续辅佐石抹宜孙镇压处州农民起义军,接连取得胜利,局势为之安定下来。当时,朱元璋部队已经基本上攻取下了浙东,唯独处州仍在元军控制下。朱氏部队攻处州,石抹宜孙兵败。朱军开始兵进处州诸县,胡深当时统辖龙泉、松阳、庆元、遂昌四县,“公知时事巳去,乃解甲出见胡公(胡大海——引者注),四县因不受兵”。胡深归附朱元璋后,颇受朱之礼遇,朱元璋“日与公论天下事,公有言,未尝不称善也。遂诏公还处州,招集旧所部将校兵卒以从征西”。待江西平定,胡深复被命“总制处州军民事”。胡深在处州招捕残盗,积聚士卒,经理均平赋役,兴举学校,修建桥梁,稳定变乱中的社会秩序。军事方面,筑城防御抗击浙西李伯贞部,剿灭青田叶仲贤乱,出击温州方明善、福建陈友定部。不幸为陈友定俘获,值逢元廷使臣督迫陈,胡深遂遇害。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比弱冠,从乡先生王叔刚游,从事于正心修身之学。既又闻金华为文献之邦,闲出游以次叩其统绪。”[165]浙东宪使秃坚不花与章溢语,心悦之。逢改官陕西,邀章溢同往,章溢因父病亡辞归。后农民起义爆发,章溢与从子避乱山中,为起义军所执。章溢“夜绐守者,乘间脱归。乃集里民为兵,不旬日击却之”。元廷以处州民乱遣兵征讨,章溢说服总兵者石抹宜孙勿擅杀,宜招抚。石抹宜孙“服公器识,留幕下与议军事。其平属县庆元及建宁之浦城、松溪群盗,公有力焉”。后石抹守台州路,宁海民乱围攻之。石抹“飞檄召公为援”,章溢本已退居田里,得檄即起,“集img6勇少年数百人,昼夜行至城下,约内外夹击,贼遂溃,海寇亦遁去”。还龙泉后,章溢又与其师王毅组织义兵打击起义军。待石抹宜孙总制处州,章溢仍为其谋划。值逢叶琛在丽水与起义军郑蜫部作战不利,元廷调章溢与胡深统兵合力进讨,遂平定之。此后,章溢又助元军征讨长枪军叛乱、青田吴英起义军,屡获成功。“时天下日入于乱,公结庐匡山上,自号匡山居士。属其子曰:‘兵将至矣,汝曹其保障州里乎!’”朱元璋部攻取处州,章溢避地入闽中。朱元璋“遣使以束帛召公。公乃幡然而起。与青田刘君基、丽水叶君琛、金华宋.同召至建业”。章溢被命为佥营田司事,经理江东、两淮之境田,“差税赖之以便”。后奉命还处州,与胡深配合征讨温州。章溢仍为朱出谋划策,继而又受命平定浙东、福建,功勋卓著。

季汶,字彦父。元至正中,“率壮士从石忠愍公宜孙讨贼,数战数有斩获,功授义兵万户”[166]。朱元璋部破处州,“擢安南翼总管”。后助朱部军平叛,“事闻,升处州翼同知元帅,赐白金盂文绮”。洪武元年,朱元璋即位,季汶入见于便殿,“辞疾乞骸骨。上亦老君,遂锡宴仪曹,赐袭衣冠带金帛遣归”。

叶琛,字景渊,丽水人。博学有才藻,元末从石抹宜孙守处州,为画策,捕诛山寇叶贤三等,授行省元帅。朱元璋部下处州,叶琛避走建宁。朱元璋以荐征叶琛至金陵,授营田司佥事。寻迁洪都知府,辅佐邓愈镇守。后遭逢祝宗、康泰叛乱,邓愈脱走,叶琛被执,不屈,大骂死之。追封南阳郡侯[1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