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思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思考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原理叙述相对较多,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内容则显得相对较少和过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身不直接解决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而是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思考

欧阳书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教学中上要求教师关注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思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除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性的特点外,它还有自身鲜明的时代特色,即在其各部分原理的阐释中,必然会涉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许多实际问题,也会涉及学生的许多相关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使这门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由此,也自然地给从事这门课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这一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来充实和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对现实社会要有一根敏感神经和一双锐利眼睛,既善于感触、观察社会现象,又要善于捕捉、积累并及时地分析和有效地提炼出对教学有用的相关资料,并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资料,从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有效性和趣味性的目的。本文据此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建设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础

在认识上要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收集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是实现“三进”的重要条件。辩证唯物主义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因此,课程如果在内容上没有严密的、完善的、科学的理论分析和说明,没有将所阐述的理论详尽地用于分析学生所关心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就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就不能真正达到推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目的,更不能起到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这门课的教学中,花大力气去收集有关资料和运用好这些资料,协调好教学中心内容与相关资料的衔接,做到观点明确,以理服人。

第二,在教学中补充和运用新的结合现实的相关材料可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在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教材中的原理叙述相对较多,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内容则显得相对较少和过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理论不切合实际,会使学生没有兴趣,就达不到教学目的。比如在讲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一节时,如果我们仅就战略的总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什么作出说明,对未来的设想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的,也无法让学生了解当今高科技的发展给我国带来了多大的冲击和提出了多么严峻的挑战,更无法焕发起学生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教师只有结合当代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在肯定我国建设成就的同时,认清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及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联系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使“发展战略理论”立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理论在与当今国内外的实际相联系中,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和认同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既基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即在按照教材的结构和要求将各部分理论安排于各个阶段的教学中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突破教材的框架,将涉及范围扩展到与之相关的理论、相关的时事政策、相关的时事事件等方面,以讲清它在纵横各方面的联系和影响,包括它的历史由来、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第三,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进行的内容补充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双边互动。从教学活动本身而言,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配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身不直接解决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而是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如果我们这门课仅局限于理论本身的描述和概念的阐释,必然会受学生因阅历所限而无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无法使之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只有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谈得上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如何丰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内容

如何在教学中丰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内容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理清和围绕一章一节的主线来讲述,其次要分清层次给人以严密逻辑和清晰思路,最后要将相关的概念、原理加以说明,并尽可能运用对比方法以增强说服力。以讲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章中的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例。本节的核心是要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来由和特征,在结构上是讲述两个问题:第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体制框架。其中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讲清为什么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第二个问题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体制框架。

在大的结构上“为什么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是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体制框架”基础。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问题本身涉及一些概念、范畴和原理:如:市场与计划的范畴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范畴存在本质不同;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等。这既包括理论认识上的演进过程,包括邓小平的有关论述,还包括我国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方式上的特点以及结果。内容繁多,但核心是要说明社会主义可以也应该与市场经济结合。层次上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实际可以先说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作用、弊端,再说明如何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体制的转变问题的讲述,可以拿我国的过渡方式与俄罗斯 “休克疗法”的过渡方式进行比较,说明我们走的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道路,而俄罗斯在转轨中则提出了所谓的“临深渊不能分两步跨过”的观点,走的是一条急进式的道路;我国在改革中始终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而俄罗斯却出现了由“改革”到“改向”的转变;我国的改革和体制转换是在平稳中实现的,其结果是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俄罗斯的改革却造成了其过渡时期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接连不断的特点。这样通过对比既联系了实际,也突出了因采取不同的方式必然会获得不同的结果。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体制框架”,这部分内容的核心是要讲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特征和架构。我们就应该从资源配置、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阐释,并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说明社会主义制度有必要而且是能够同市场经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而这种结合并没有改变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反而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三、结论

总之,要体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时代特色,要达到“三进”的目的,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结合最新的客观实际,去丰富和充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内容。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又需要教师广泛地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来梳理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中,既了解了现时代的社会生活实际,又从理论体系的角度把握了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当然,教师除了进行知识储备、信息采集、资料整理等工作外,在课前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及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是确定如何选取材料以充实教学内容的基础,也是“有的放矢”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