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立学院中文系教学创新的思考及建议

独立学院中文系教学创新的思考及建议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师资队伍四个方面谈谈笔者对中文系教学创新的一些想法。中文系毕业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将进入企业从事行政文秘或文案策划等工作,或是选择到编辑出版类行业从事文字工作,这类工作不仅对文字功底提出要求,还涉及编辑、校对、审阅等能力。作为中文系学生,熟悉相关文学作品及作者,系统掌握文学理论及文化背景,以及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是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
独立学院中文系教学创新的思考及建议_转型与发展:独立学院文学与新闻类学科教学转型研讨会论文集

马敏亚[1]

引 言

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然而,不少学生虽然获得了毕业证及学位证,但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并不理想,这也让人们对大学培养人才的功效提出了质疑。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如何让学生在大学阶段更主动、更积极地获取知识?这是所有高校都应关注的问题,独立学院想在办学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各专业都应当积极探索,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进一步促进本专业同社会接轨。

对于高校而言,中文相关专业有着弘扬传统文化、提升道德素养、扎实语言文字功底的作用,其地位不容忽视。以下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师资队伍四个方面谈谈笔者对中文系教学创新的一些想法。

一、课程设置:增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独立学院应对基础学科与社会需求进行思考,使专业及课程设置更契合社会需求,如此,既能提升就业率,又能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以更好地发挥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就独立学院中文系而言,多数学生本科毕业后面临的便是就业,而目前的课程设置容易导致脱离现实的具体生活,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真正的学习和有效的教学唯有在授予学生同其实际需要、兴趣和能力相应并关联的知识时才会发生。故而,中文系可考虑增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编辑加工、图书选题策划、技术美学等。中文系毕业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将进入企业从事行政文秘或文案策划等工作,或是选择到编辑出版类行业从事文字工作,这类工作不仅对文字功底提出要求,还涉及编辑、校对、审阅等能力。增设编辑加工类课程能让学生了解编辑工作,并通过实践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编辑加工相关内容。此类课程可设置在大三,讲授课时适当缩减,增加实践课时,鼓励学生与出版社或报社取得联系,积累实践经验。就图书选题策划类课程而言,讲授课时亦可适当缩减,布置相关选题策划作为学习任务,课程成绩则以最后提交的选题策划报告为主要依据。无论针对编辑还是文案策划类工作,要做得好,技术美学功底必不可少,该课程讲授内容涉及视觉美学、多媒体文艺、企业标识设计、产品商标设计等,课程中可辅以大量实例,以让学生对相关工作有更直观、更丰富的理解与认识,该课程期末考核以学生的设计作品为依据。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与企业取得联系,申请专利,既能使优秀作品发挥社会功能,产生经济效益,也能提升社会对独立学院办学的进一步认可。

上述课程因为讲授环节占时不多,而实践性又较强,故可考虑从报社、出版社或相关企业聘请专家讲授,这类专家亦可担任学生实践课导师。这样一来,一方面使课程很好地与社会接轨,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可能将所学转化为现实经济效益。

二、教学内容:关注学习兴趣,强调学以致用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在考核方面,更多关注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记忆。这种做法虽然有助于掌握基础理论及重要知识点,但由于对学生兴趣的忽略,导致部分学生仅仅为了分数而学。此外,一部分学生会片面认为语言文学类课程对将来的工作而言没有切实的意义,故学习中甚为轻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联系实际,让学生全方面意识到课程设置的意义及课程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作为中文系学生,熟悉相关文学作品及作者,系统掌握文学理论及文化背景,以及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是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中文系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教育工作和行政文秘类工作,也有的选择创业,还有的继续攻读研究生,无论怎么选择,优秀的专业成绩都将起到正面的作用。再则,应当让学生意识到,学好专业知识不仅是为了取得学位,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民族,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及文化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下。此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传递的那种美感和力量亦是很多物质化的东西无法比拟的。那些文字能让我们更加懂得欣赏和珍惜,让我们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有不少理工科学生会去旁听或选修文学类课程,便是缘于精神性的需要。文学所传递的美与德会融入人的生命中,给人以安抚和力量,给人以知识和涵养。民国时期,大学里就有对“文理会通”的强调,由此可见“文”在学习中的分量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考虑适当联系当下,或社会事务,或相关考试。很多文学类课程在讲授方面仅关注书本,这种方式有利有弊。掌握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放眼书中作者作品,就古代文学而言,建安七子、初唐四杰、大小李杜、唐宋八大家,无一不是关注社会,胸怀治国平天下之志。这些诗人、文学家皆将自身与社会联系,力求学以致用,我们今天学习文学,更不应当仅仅为了读会几首诗,背得几篇文章而已,古人之情志抱负甚为重要,向古人借智慧。再者,读至古代著名作品,其中所涉及的知识面令人惊叹,如《史记》,天文地理、三皇五帝、国计民生、文学艺术无所不包,可见作者之学识、眼界自非今日若干文科生能及一二。再阅杜甫诗作,政治、经济、军事、民俗哲学、历史……老杜似无一不通。很多人在学习文学之时,只知死记硬背,忽略了其社会性,又如何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又如何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我们来看几例,北大方正命名出自《汉书·晁错传》:“察身而不敢污,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自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无能居尊显之位,自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也。”清华同方命名来自“合志同方”。昆明有家公务员培训机构名为“青云”,便是取了《红楼梦》中“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意,很是贴切。如此命名,自然需要些文学文化功底,试想便是从世俗功利的角度出发,若能很好地掌握古典文化知识,将来从事文案、企划等工作亦颇有作用。

不少学生学习不认真,仅为应付,只因为觉得文学类课程无非诗词歌赋,没有实际社会效用,既忽略了文学陶冶情性的功能,亦缺乏对文学社会功用的认识。授课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做相应引导,让学生觉其用,自然会有所改观。一次课上,笔者讲至“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时,曾随口提及此句可作为房地产宣传语,话刚出口,只见一些平时不甚做笔记的学生迅速记下了这诗句。可见一些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想学自己认为有用的。

闲暇之时,笔者曾关注过公务员考试,就试题模块来看,所占分值颇为可观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便与中文专业密切相关,若想取得好成绩,是离不开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的。而就试卷总体而言,有不少内容涉及文学文化方面,这当然源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中文系学生在毕业时有相当一部分会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适当提点学生,那么学生便不会认为诗词歌赋这类课程之乎者也,学无实用了。

三、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增强学习主动性及热情

传统教学方式更注重老师的讲授,而高校扩招以来,为节省成本,大课堂教学又居多。这样一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不够,一些所谓互动较好的课程,无非就是教师多提了几个问题而已。这样的方式久而久之会造成多数学生在学习上的盲从与懒散,要么讲什么记什么,要么好听就听听。于是,师生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既打击了教者的热情,又湮灭了学者的兴趣。

针对上述情况,小课堂教学及实施分组讨论是值得尝试的。因其既能促进学生学习,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实行小课堂教学。笔者曾在一门文学名著研读课上采用了这种方式,基本做法如下:

(1)分组:将班上学生分为6组,每组7人。

(2)任务指派:提前布置各组发言主题,要求组内成员课后对作品进行研读,并派出两名代表发言(所得成绩记入该组同学平时成绩)。

(3)发言要求:发言时间为15分钟以内,须结合PPT展示。

(4)选派评委:每组选派一名同学作为评委。

(5)点评及讲解:每次发言结束,评委点评,学生可提问,最后由教师分析评价,并就其中存在问题进行讲解。

(6)教师总结:6组发言均完成后,由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课后学习,在课堂上互动较好,学习更有针对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通过让每位学生上讲台的形式,让学生也参与了教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再则,每位发言学生代表的是自己所在组,所述内容代表所在组的观点,得分高低关系到每位组员的成绩,这就能促使发言者更加重视发言,他必须认真准备,同时又不能忽略组员的观点。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了学生的热情和用心,而学生总体成绩也很不错,课程反响甚好。

在上述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一个答疑者和总结陈词者的角色,这一身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学生而言,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

四、教师队伍:以实践促进教学,鼓励创新创业

研究型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社会评价以科研为依据;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社会评价以就业为主导。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强调教学要与社会接轨,教师自然也得与社会接轨。首先,鼓励教师到教育机构及企业实践,开阔眼界,活用知识。其次,鼓励教师创新创业。乍一看,这种做法似乎会因为精力的分散而影响教学和科研。但这恰又是教师学以致用、检验知识及更新知识的优良途径。校外实践也好,创新创业也罢,既是对教师本身的促进,其经验亦能对学生形成引导。由古人来看,学术上颇有成就的大家又有几个是只知困守书斋的?而纵观古之师者,有几个仅为师者?或持学说而奔走欲平治天下,或身居庙堂为国之栋梁。学生毕业后是要进入社会的,绝大多数学生很在乎就业问题,就中文系学生而言,若只会背几句诗文,复制几句前辈学者的理论,真要应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了。在大学里不能只会读死书,然而,书要读活,教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引导是否有效更是其中关键。这也取决于教师对当下的关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与理解。若教师能置身社会工作中,亲历实践,更能避免纸上谈兵的缺憾。教师若能创新创业,单其体会与领悟对教学来说就很是珍贵了。

结 论

学科要进步,学校要发展,独立学院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思考,探索能促使自身不断完善的方案,从而对教学各方面做出调整。中文系一方面承担着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使命,另一方面所涉及的知识及技能对社会上的许多工作而言,都是必要的、必需的。应对教学转型的需要,响应创新创业的号召,独立学院中文系应增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一步强调学以致用,与此同时,还应在教学方式上做出适当革新,教师亦应积极“转型”。

【注释】

[1]作者简介:马敏亚,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双学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