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共产主义的历史背景,欧洲共产主义

欧洲共产主义的历史背景,欧洲共产主义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时,欧洲共产主义不仅得到了欧洲大陆大部分共产党的支持,也得到了欧洲以外地区一些发达国家共产党的赞同,影响很大。他被认为是欧洲共产主义的思想先驱。1977年3月,意共、法共、西共领导人在马德里会晤,通过《在民主、自由中实现社会主义》的纲领,被称作“欧洲共产主义的宣言”。

一、欧洲共产主义

欧洲共产主义是二次大战以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寻找一种既不同于苏联,又不同于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模式所作的尝试。在当时,欧洲共产主义不仅得到了欧洲大陆大部分共产党的支持,也得到了欧洲以外地区一些发达国家共产党的赞同,影响很大。可是这个尝试最终没有成功。大约在1983年以后,这股热潮就逐渐消退下去。“欧共”消失了,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段插曲。

欧洲共产主义一词在1975年6月26日米兰《新报》上开始出现。1976年6月3日意共总书记E.贝林格在法共举行的欢迎集会上第一次使用欧洲共产主义的提法,此后一些共产党曾将它写入文件。但从渊源上看,欧洲共产主义孕育已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A.葛兰西开始探索西欧国家不同于俄国的革命战略。他被认为是欧洲共产主义的思想先驱。法国和西班牙共产党30年代倡议建立的人民阵线,提供了联合社会党及其他民主党派的实践经验。当时的法共试图通过人民阵线,争取建立以左派政党为核心的多党制的民主联合政府,从而为西方革命开辟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944年意共领导人P.陶里亚蒂指出,在意大利必须通过一些与苏联不同的途径来实现社会主义。法共领导人M.多列士也在1946年指出,世界民主的进展使得人们有可能考虑不同于苏联共产党人的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民主的道路上走向社会主义。1948年以后南斯拉夫共产党不屈服于苏联的压力,坚持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西欧一些共产党的进一步探索。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错误,解除了斯大林设立的禁区,为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发展、摆脱苏共的控制创造了客观条件,促使西欧各国共产党人重新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强调独立自主地确定政治路线。同年12月,陶里亚蒂在意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结构改革论”,认为经过民主与和平方式对现有政治经济结构进行一系列改革,意大利能够循序渐进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欧国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相应变化,资产阶级民主制的范围有所扩展,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独裁政权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垮台。另一方面,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霸权主义和大党主义暴露无遗,西欧有18个共产党谴责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此后,意共与苏共在是否存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心和社会主义是否有不同模式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在持续的争论中,意大利、法国、西班牙3国共产党的观点日趋接近。1975年7月,意共与西共举行双边会谈并发表宣言,同年11月,意共与法共会谈并发表共同声明,被认为是欧洲共产主义正式形成的标志。1977年3月,意共、法共、西共领导人在马德里会晤,通过《在民主、自由中实现社会主义》的纲领,被称作“欧洲共产主义的宣言”。

当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有14个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奉行欧洲共产主义的理论,其中,意大利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和法国共产党被誉为欧洲共产主义的中坚支柱,英国共产党、比利时共产党、芬兰共产党等党接近中坚支柱,另外瑞士共产党、瑞典左翼共产党人、荷兰共产党、希腊共产党、圣马力诺共产党、挪威社会主义左翼党、丹麦社会主义人民党、冰岛统一社会党等基本支持或接近欧洲共产主义主张。欧洲共产主义各党的具体政策和提法有一定的差异,甚至分歧,但在主要观点和政治倾向方面大体一致。

第一,关于指导思想。

法共提科学社会主义,西共提马克思主义,意共提马克思思想、列宁思想、葛兰西思想,等等,主张改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以表明理论的生气勃勃和正在发展的特点。他们肯定马克思、列宁的历史作用,但同时认为,当代世界出现了马克思、列宁无法预见的许多问题,因此必须使传统解释“现代化”。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是将苏联样板绝对化,以苏共的领导权强加于国际共运。

第二,关于阶级理论和政策。

正确地认识和分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是欧洲共产主义各党制定路线和政策的依据。欧洲共产主义对西欧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大致相同。欧洲共产主义认为,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人数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但是工人阶级出现了日趋白领化、知识化和阶层化的新特点,传统的蓝领工人人数已明显下降,白领工人和第三产业的非直接生产性工人逐年增长。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更加集中,资产阶级更加复杂化。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自动化与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中间阶层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小商人、手工业者、小工业家和农民构成的传统中间阶层,人数日益减少。由职员和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各类专家构成的新中间阶层,人数大大增加,他们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受害者,是阶级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教师、律师、各种专家和技术人员等在内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领薪金受雇佣的脑力劳动者,与工人阶级处于同等地位,因而有些人把他们划为工人阶级,或把他们当做工人阶级联合的对象。

第三,关于革命道路。

他们反对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应从时代特点和各国实际情况出发,应该放弃暴力革命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理论,在保存和扩大自由和民主的前提下,以多数人的同意为基础,在议会民主制许可的范围内,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欧洲共产主义者看来,资产阶级国家职能大为扩大,它所实行的政策既是资产阶级内部各派势力协调的结果,又是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妥协的结果。可以通过国家机构内部的民主化,改变阶级力量对比,从而改变国家的性质,而不需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盟和政治联盟,由共产党同社会党等有关民主力量联合执政,是实现和平民主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必备条件。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模式。

他们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不能反映经济发达和民主传统根深蒂固的西欧国家独特民主道路的现实。未来社会主义政权不只是属于无产阶级一个阶级,它属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既有体力劳动者,又有脑力劳动者。他们认为专政一词易与暴力、专断混同,会被看作对民主的否定。意共用工人阶级领导权来代替。法共提出国家应成为代表劳动人民、由工人阶级发挥政治领导作用的政权。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反对统一模式,主张多样化。在经济体制上,主张长期实行公有制占优势的多种经济并存的混合型经济,实行经济管理和计划管理民主化。在政治体制上,强调议会民主,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和政治领导多党制。

第五,关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中心。

反对有“领导中心”、“领导党”,坚持各党独立自主,权利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尊重各党自主选择的道路。提出以新国际主义取代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提法,认为把国际主义仅限于无产阶级范围内不利于联合一切民主力量,反对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压制各国党并指挥其他党为其战略需要和外交政策服务。

进入20世纪80年代,欧洲共产主义遇到一些挫折,影响有所减弱,开始走下坡路。主要表现在:欧洲共产主义的支柱力量意共、法共和西共在大选中均遭失败,未能实现它们预期的奋斗目标,相反,这些国家中的社会党均在选举中获胜,建立了自己的政府;西班牙共产党发生了三次大的分裂,使共产党的力量和影响大大削弱;随着党员人数的下降,信奉欧洲共产主义路线的共产党的得票率也急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从1989年底又开始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这给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以沉重打击,而信奉欧洲共产主义的多数共产党纷纷放弃共产党的名称,向社会民主党靠拢,欧洲共产主义出现了社会党化,最终导致了欧洲共产主义的衰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