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羌族白石文化

羌族白石文化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羌族人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其信仰崇敬的神共有30多种,大致可分为四类。释比是连接人和神的中间人,也是羌族宗教信仰中的核心人物。因此,释比受到羌族社会的普遍尊重与爱戴,而释比以及由他们传出的精神和文化的信息,对羌族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宗教信仰_中国羌族

第一节 宗教信仰

上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以及与外界接触较少,人们无法理解自然力量,无力与自然界斗争,其思想往往会局限在自己生活的小范围内。面对森严恐怖的自然现象产生畏惧,对自身力量深感迷惘以及无时不置身于憧憬与恐惧之间,人们会将不可理解的灵性按已知的形状面貌想象成神灵或恶鬼,从而逐渐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和自然崇拜。羌族人的祖先们也是如此,他们相信事物的变化和运动是受制于隐在其中的灵性,其神秘力量对人有利害关系,能招致吉凶福祸,因此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除此之外,道教、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对羌区均有影响,尤以藏传佛教影响较为显著。

一、羌族信仰中的神祇

直到20世纪中晚期,羌族人的宗教信仰依然停留在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阶段。羌族人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有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其信仰崇敬的神共有30多种,大致可分为四类。

(一)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神

这样的神有天神或太阳神、地神、山神、树神、火神、羊神、牲畜神等,其中天神、山神、羊神最受崇拜。诸神中除火神以锅庄为代表外,其余的神都没有明确的形象,而是以乳白色石英石为象征,因此被羌族人广泛地供奉在山上、屋顶、地里或石塔中。

img90

半山腰的塔子(茂县曲谷乡)

img91

羌寨神树林中的塔子(茂县曲谷乡)

img92

羌寨议话坪附近的塔子(茂县松坪沟)

(二)家神

家神主要为祖先神,因神位设在屋角,又称“角角神”,如男神、女神、管孩子神、平安神、门神、灶神、仓神等。羌族人每家火塘内的铁三角上系有三个小铁环,即火神(包括灶神)、铁匠神及家神;有的家户还在火塘右上角外框留一小穴或立一石板,进餐前须用饭献祭。铁三角不能随便移或敲击。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点香通白,祈求保佑全家平安。

img93

羌寨青苗神神位(茂县曲谷乡)

(三)劳动工艺之神

劳动工艺之神是羌族人崇拜工匠的反映,又称“柱柱神”,如铁匠神、石匠神、木匠神、建筑神等。这应当是手工业在羌族社会中占据一定地位和手工业者受到特殊尊敬的反映。

img94

吉娜羌寨中的塔子(北川县擂鼓镇)

img95

羌族民居屋顶的神位(理县蒲溪乡)

img96

羌族民居中的神龛(茂县三龙乡)

(四)寨神及地方神

这类神有石羊、牦牛等,茂县渭门、土门等地寺庙或寨门雕刻石狗,有吊狗祭山的习俗。

img97

羌族民居中的神龛(理县蒲溪乡)

二、羌族的白石崇拜

羌族的自然崇拜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崇拜的天神、地神、山神、寨神和自然界一切神祇,都没有固定的形象,而是融合在白石崇拜的祭祀习俗中。羌族白石崇拜的神性特征不是天然石块本身,而是白颜色。白石神最初是羌族人天神或祖先神的“人格化”的化身,然后是一切神灵的表征。作为神灵供奉的白石,必须选择洁净石块,一般应由释比作法安置,淋以鸡血、羊血或牛血,方能表征神灵。

在羌寨里,白石作为神的代表,无处不在。羌族人若将白石供在山上石塔顶上,白石便代表天神或寨神;若将白石供在田边,它可以是田神、土地神;若在神龛前并排放着三四块白石,则每块白石分别代表宅神、家神、神仙神、五谷神。在有些羌寨的房顶“塔子”上,并排供奉着五块白石,它们分别代表天神(木比塔)、地神(树不瑟)、山神(赤黑瑟)、山神娘娘(瑟)和关帝圣君(色窝)。白石崇拜观念寄托着羌族群众对美好人生、年景丰收、山寨兴旺的憧憬与企盼。

img98

塔子上的白石

img99

“塔子”中的白石(茂县黑虎乡)

img100

羌族民居屋顶的白石(茂县三龙乡)

羌族的天神信仰和白石崇拜已有很长的历史,其白石神信仰的特性,从史诗《羌戈大战》中可以看出因由。羌人从西北大草原到岷江上游的大迁徙途中,因其始祖得到天神木姐珠的帮助,用白石变成大雪山,才摆脱“魔兵”追击,转危为安。到达岷江上游后,又因在梦中得到天神的启示,用白石击败了戈基人,羌人始得重建家园,安居乐业。羌人为了报答神恩,便将天神作为最高的保护神,并以白石为表征,供奉在每家屋顶正中最高处和村寨附近神林中的石塔上。屋顶是每个家庭私祭白石神的地方,神林是每个村寨公祭的场所。白石崇拜成为了羌族人的传统宗教习俗。现在的羌寨更多的是把白石放在房檐上,进入羌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的白石。

img101

羌族民居的屋顶白石及装饰(理县蒲溪乡)

此外,羌族人崇尚白色厌恶黑色。据考证,今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羌族“释比唱经”中便有两个词:一个叫恶,一个叫善。恶神的名字羌语称“昔母依”,意为黑色的神,善神的名字称“昔母迫”,意为白色的神。当地羌族人还愿打清醮时,释比作法必演唱《国》,以慰留白神,送走黑神。

三、释比——古羌文化传承者

释比是羌语对羌族民间巫师的称呼,也称为许、诗卓、端公等。释比是连接人和神的中间人,也是羌族宗教信仰中的核心人物。

千百年来,由于羌族信仰万物有灵和多神崇拜,羌族人逐渐衍生出崇尚祭祀、禳灾纳福、驱疫解厄以及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成套礼仪和民族习俗。在众多的祭祀活动中,必须要请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人主持祭祀。他们擅长占卜,能驱鬼祛邪,并且能歌善舞,唱诵经典,能编演由各神祇、先祖、民族英雄事迹为故事的诗歌、传说和戏剧,这些人便是释比。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对疾病的理解还停留在鬼魔缠身的阶段,凡是人有疾患,就会请释比诵经请神,驱疫除魔,或用巫术(含巫法、巫医、单方、草药)方式,为人解除病痛。因此,释比受到羌族社会的普遍尊重与爱戴,而释比以及由他们传出的精神和文化的信息,对羌族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于释比的由来,学界普遍认为是羌族社会自然崇拜,万物有灵信仰的产物。远古时,面对复杂的雷电风雨、冰雹水火和人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现象,人们总是认为存在着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着一切,只有用虔诚的祭祀方式祈福神佑才能消灾免难。为适应社会祭祀礼仪的需要,必须要有能上通天神,下达人意的巫师来沟通神人,主持一切祭祀,为人求吉纳福、降魔逐疫,释比也就由此产生。因此,羌族的释比很可能在古羌部落时就已出现。也有学者认为,古羌部落中,释比的司职由酋长(头人)一身兼施。部落酋长既执掌部落行政、军事、生产等事务,同时也主持部落中一切祭祀礼仪、婚丧嫁娶等活动,他们在思想领域里起着精神领袖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释比作为巫师的社会司职,逐渐从古羌族部落酋长的职能中演化、分离为专事祭祀礼仪的祭司和以法术治病驱邪的巫师。

img102

羌族释比(茂县黑虎乡)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种神化、美化释比的传说。传说释比原本是天神木比塔家的祭司与卜师,名叫木纳。木纳法力无比,上天能驾驭一切飞禽,下地可降伏一切凶猛野兽和妖魔鬼怪,同时能掐会算、预知吉凶。天神木比塔的三女儿叫木姐珠,因与凡间牧童斗安珠相恋,执意与斗安珠到凡间安居乐业,天神特指派祭司木纳,陪木姐珠下凡,帮助人间祛灾解厄、驱赶不祥、繁荣生产、兴旺山寨。同时,也可维系天规礼仪、有条不紊、幸福生活。木纳奉命来到凡间,充分施展其法力神术,确保羌寨五谷丰登、人畜昌盛

img103

羌族释比的法螺(茂县黑虎乡)

img104

羌族释比法器(茂县黑虎乡)

img105

羌族释比的羊皮鼓(理县蒲溪乡休溪寨)

释比除少数为父子相承外,一般要经三年跟师学艺,全凭口传身授。释比的主要经书有十六部,又称“释比经典”,在实践中由老师传授,需要数年才能背诵法经。成师者除能诵咒外,还能踩烧红的铁锅,舌舔烧红的铧头,喝滚开的清油喷火,用火炭洗脸,能从油锅中捞石子等。这些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向外人展现了释比的神圣性。出师后,由师傅送给一套法器,自己给师傅做双鞋即可行业。其法器有猴皮帽、竹帽、羊皮鼓、神棍、师刀、猴头、铜鼓、金牌、兽牙骨卦、羊角卦等。法器不容别人摸弄。做法事时,释比身穿短褂或披豹皮,腰围白裙,头戴金丝猴皮三角帽,用猴爪、猴头骨作为法器。传说金丝猴是释比的护法神,曾救过其性命,所以供奉猴头,使用猴头法器。至今南部羌区的释比还头戴猴皮帽,跳神也模仿猴的动作。其咒语、经书各地略异,唱时多为四字一句,两句一节,音韵优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