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羌族的体育文化

羌族的体育文化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传统体育项目及其分类羌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与生产中,创造了许多寓教于乐的传统体育项目。
民间体育_中国羌族

第六节 民间体育

羌族大多居住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或半高山地带,从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体育文化,有些是以增强体能为目的,如推杆,也有的是以茶余饭后休闲娱乐为目的,如斗牛、斗羊等。

一、羌族体育的起源和发展

(一)羌族的体育文化源自于宗教信仰

羌族传统的宗教信仰是以白石为表征的天神作为主神的多神崇拜。羌族人对诸神万物都充满了敬畏之心,并且把这种感情渗进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在羌族人民生活中影响最广、作用最大、地位最高的就是释比,他是羌民的精神领袖,博闻强记,占卜未来,小到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邻里关系的调和,大到全村寨的祭祀大典都离不开他。

由于历史上羌族只有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传承。因此,只有以记诵并辅以图经的方式来记忆羌族的历史、文化及经济生活等。释比在做法事时的程序都要按照师传的内容,或按图经的顺序依次进行。在“祭山会”活动时,释比头戴猴皮帽,举短戈在前,一人敲羊皮鼓跟随其后,跳“羊皮鼓舞”。此外,羌族祭祀活动以祭山神最为常见,也以祭山神最为隆重。祭山时所展示的舞步即可认作是羌族原始宗教的舞蹈。这种诉诸肢体动作的舞蹈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蜕变成同样需要肢体动作的民间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及节日欢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项目。如在出兵打仗和凯旋的祭祀舞当中,要跳一种“铠甲舞”,舞者分两排相对而立,手持“弩”或“戈”,做攻守状,以此鼓舞士气和欢庆胜利。今天这一活动也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

(二)羌族的体育文化来源于军事斗争

羌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期经受着战争的磨难,不得不进行多次大规模迁徙,从祖国的西北草原迁徙到西南深山区里。

羌人选择了崇山峻岭的高寒山区环境栖息,并设计了独特的防御工事——碉楼,碉楼是羌寨的门户,需一人当关,万夫莫开。因此,选择守门人尤其重要,要通过“顶杠”进行选择。“顶杠”的最初目的就是顶门,因而“顶杠”的角力在羌寨里开展比较普遍,羌人通过角力活动公选出守寨第一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顶杠”活动已经失去了其军事意义,而成为了一项羌族人民所喜爱的民间传统“推杆”。

(三)羌族体育文化来源于生活娱乐

羌族人民喜爱歌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宗教祈祷的仪式便演变成为一种民间歌舞。同时,又直接受到羌民族历史、文化、经济、生活及环境、习俗诸多方面的熏染与培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锅庄舞”,羌语称为“萨朗”。

羌族“锅庄舞”的历史比较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锅庄舞”起源于古代雪域儿女围绕篝火或室内火塘进行祭祀和娱乐的歌舞。舞蹈可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的渴望。“锅庄舞”便是和环境、生命与情感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是羌民族与天、地、神相互呼应和相互认同的纽带,被誉为“圆的歌舞,圆的文化,圆的历史”。羌族儿女深信天地可以交合、阴阳可以协调。他们为了团结而跳舞、为了喜庆而唱歌、为了敬畏而摇铃。这门古老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羌族历史的演变,繁衍不息,流传至今。这也成为了茶余饭后、劳动间隙人们休闲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

节日或婚丧时是羌族人集中歌舞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活动集中展示的窗口。羌族的传统节日有四月初一的“祭山会”、九月九的“煮酒节”、十月初一的“羌年”,还有与汉族相同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每逢节日来临,羌族群众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如在“祭山会”这天,羌寨的人们都会敲起羊皮鼓翩翩起舞,在人群中飞快跑动,灵活自如,一片欢声笑语,祈福来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聚在寨子的草坪上进行“斗牛”“斗羊”“顶杠”跳“锅庄”,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同时,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也促进了羌族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

三、传统体育项目及其分类

羌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与生产中,创造了许多寓教于乐的传统体育项目。羌族传统体育大致可分为智能、踢打、投掷、托举、体能、竞速、熟练、制胜、角力、技艺、跳跃等类别(见表3-1)。

3-1 羌族民族传统体育分类

img52

下面就向大家展示几种常见的传统体育项目。

(一)抱蛋

羌语称“蛾捉”,着重锻炼人的眼力和腿力,培养灵活性、反应力,娱乐性很强,在羌族青少年中广为流行。游戏不限场地,平坝场院或平整的空地即可。先在场中画一个直径约1.5米的圆圈,内放3~5块大小相当的石块或沙包作“蛋”。再由一人自告奋勇充当“保蛋人”,他双手着地,呈半俯身状,以胸腹护“蛋”。然后由不限人数的少年或成年人组成“抱蛋人”。比赛开始后,“抱蛋人”就要寻找时机,巧设骗局,出其不意地袭击“保蛋人”。“保蛋人”以双手着地旋转身体,用一只脚蹬、扫“抱蛋人”,“抱蛋人”不能进圈抱蛋。“保蛋人”不能用手拉人,只要“保蛋人”的腿部与“抱蛋人”相接触,“抱蛋人”即输,并被惩罚为“保蛋人”。若“保蛋人”的“蛋”全被抢走,则“保蛋人”输,必会受到“筛糠”等一些有趣的处罚。这种游戏通常围观者甚多,热闹非凡。

(二)犇筋

羌语称“纯历什古杀”,是羌族民间竞技体育活动。参赛者男女不限,两人为一组,循环比赛。比赛时两人相对而坐,将一根打结的结实带子或绳索同时套在两人的脖子上。裁判口令一下,双方同时相向用力,以颈力犇拉。不得用手相助,也不得使臀部离地,直到一方力尽低头认输。通常采用三局两胜制。

(三)打窝

羌语称“二苦步哦得杀”,在羌区普遍流行。其参加人数不定。游戏前,先在平地中央挖一个小坑,以此为圆心,画半径1~4米的圆圈(圆圈大小以参加人数多少而定),参加者排站在圆圈之外,手持1~2米长的小木棍,将一牛蹄壳放在圈线上,每人分别用棍击牛蹄壳,使之落入小坑,谁以最少的次数将牛蹄壳击进小坑里,谁就获得胜利。

(四)叼鸡

羌族称“余子瓜瓜”,主要流行于茂县较场、沙坝、赤不苏等地。参加人数不定,一般男女分别进行。游戏时由前面一人当“母鸡”,后面的人抱着前面人的腰带充当小鸡,依次排成一长列。另选一人当“鹰”,追逐捕捉小鸡。众人边跳边唱:“一碗米,两碗米,老鹰来了就叼鸡。啊哈!哈!”

(五)金骨牌

羌语为“古牌”,其打法与川牌相同。共有4打,东西一方,南北一方,每4张为1登,每人拿2登牌。打时候必须叫舌,顺序由大至小(天、地、人、和、梅、板、山),每字2张牌,成为对天、对人、对和、对梅、对板、对山。另外,有四六对子、虎头对子、猫猫对子、一六对子;还有一组牌是9点对子、8点对子、7点对子、5点对子,如打金,庄家对方叫舌。还有一种打法是“要不要”,庄家不能看牌,第三方看牌后决定“要”或“不要”,之后才能一起看牌,打法与打金相同。金骨牌因其变化多而妙趣横生,深受羌族人民的喜爱。

(六)举石

举石是较为常见的羌族民间体育活动,不分时节,只需要一个空地即可。举石分为举石担和举石块两类。石担以硬杂木为杠,两端各固定石块或废弃的小石磨扇,重量大致在50千克以下。举者除了翻提上举,还有抛接、滚臂等花样。可以自抛自接,也可对抛、对接或多人轮换抛接。而举石块即是直接抱举石块,石块大致为圆形,以方便双手把持为佳,有时也选用大鹅卵石,重量均在数10斤左右,以抱起举过头顶为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