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执政理念是政党学、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核心范畴

执政理念是政党学、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核心范畴

时间:2022-09-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国内理论界对执政理念概念的解释众说纷纭。例如,有的认为执政理念就是一种执政意见,它由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组成;有的认为执政理念就是执政的指导思想。具体而言,执政就是执政党掌理国家政务事务的实践活动。所以,执政理念是执政党的灵魂。

一、执政理念的基本含义

执政理念是政党学、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核心范畴,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系统结构和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具体而言,执政就是一个政党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执掌国家政权。理念即理论和观念或理性的观念,就是基本观点。执政理念即是指人们对于执政活动(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整体观念和哲学观点,是特定执政主体在执政实践、思维活动中为了完成其既定的执政理想和政治抱负,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基本价值支撑,是一种具有统摄性、延续性、指向性与相对稳定性的观念体系和基本行为准则,也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行动指南。

1.执政理念的内涵界定

对执政理念内涵的界定是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目前,国内理论界对执政理念概念的解释众说纷纭。在对执政理念概念的界定上,有些失之于狭小,有些则失之于宽泛。例如,有的认为执政理念就是一种执政意见,它由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组成;有的认为执政理念就是执政的指导思想。这些界定显然是比较狭小的。还有的认为执政理念是一个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任务,对实现执政任务的方针、方略、方法、手段、途径,对指导执政实践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思路的理性概括。这种界定又过于宽泛,几乎无所不包。

笔者认为,理论界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执政理念的概念所作的界定和分析,客观上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执政理念的全面理解和科学认识,是充满理性智慧和富于启发意义的。从词面上来理解,关于“执政”,《现代汉语词典》简洁概括为“掌握政权”;《辞海》的释义是“掌握国家的政事”。这两种释义具体到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既掌握国家的政事又掌握全部政权,两者的含义是一致的。但放在全球的视角下,由于各国国体、政体不同,尤其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执政党虽然掌握了政事但未必就一定掌握国家的全部政权。因此,把“执政”释义为“掌握国家的政事”较为科学。具体而言,执政就是执政党掌理国家政务事务的实践活动。关于“理念”一词,本是一个哲学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理念即理性认识。结合字义词意和学界研究成果,笔者将执政理念界定为,执政理念是执政党为谋求或实施掌握国家政事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执政的基本认识和把握,是执政党用以指导执政活动的根本原则,反映执政党执政活动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换言之,执政理念一旦形成,就贯穿于执政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并转化为执政党的具体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所以,它应包含三个基本的要素。一是为何执政?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它回答的是执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正是由于它回答的是执政党为谁服务的问题,因而它是执政理念中一个管总的问题,决定了执政理念的价值标准。二是何为执政?它回答的是执政党执政的目标和基本原则等问题。由于它解决的是执政党执政的“是什么”的问题,因而它是执政理念回答的中心课题,它的回答直接决定了执政理念的内容构成。三是怎样执政?它回答的是执政党执政的方式方法问题,它告诉人们该党运用什么方法达到执政的目的。由于该问题解决的是执政党的执政活动“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执政理念的逻辑展开。只有对上述三个问题做出完整的回答,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执政理念。

一个成熟的执政党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有着科学的执政理念。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科学的执政理念实际上是一个环环相扣或者说是不同层次的理念系统,在学理上它包括核心的价值导向,以及价值导向决定的执政体制建构原则和执政方略选择的理性认识,主要解决执政党为谁执政、何为执政和怎样执政的问题。这个系统最核心的理念部分是执政的基本价值导向,反映执政本质,解决为谁执政的问题;中间层是落实执政价值层次的基本准则和目标要求,表现为执政的各个时期的具体目标和执政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执政的基本理念;外层是核心理念和基本理念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展开,是执政的应用理念。它们三者之间关系极为密切。执政党在执政实践中,一般来说要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来实施执政方略。路线、方针、政策的选择空间可能很大,但隐藏在其深层的执政核心理念则要求保持稳定,一以贯之。如果我们把路线、方针、政策比做树干、树枝、树叶,那么执政核心理念就是树根。所以,执政理念是执政党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或者灵魂有问题的执政党是危险的执政党,在政党政治日益发达的今天,这样的政党是不可能长期执政的,甚至不可能生存下去。

2.执政理念蕴含的价值取向

一个执政党确立了执政理念后,整个执政活动就会以这一理念的逻辑要求在实践中展开。在执政理论中,执政理念不是单一的观念,它贯穿于执政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要科学把握执政理念,必须深刻认识执政环境、执政基础、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方略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

(1)认识执政环境,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世界政党林林总总,一些老党消亡了,一些新党诞生或执政了,一些政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也有一些老党“返老还童”。检视世界政党演变的轨迹,即可发现适应环境的政党具有强大的政治生命力。中国共产党要保持生机和活力,必须认识执政环境,适应执政环境,把握和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世情来说,经济全球化把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需要中国共产党时刻了解世界的变化,不脱离世界文明的大道;从国情来说,社会利益多元化使中国形成了国家—民间社会—个人的社会结构,需要党以改革的精神提高治国理政水平;从党情来说,中国正面临着由经济体制改革而引起的组织结构变动和思想文化上的冲击,需要组织重建和构建自我净化机制。总之,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认识和适应执政环境,使理论思维、制度设计和自身建设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从而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2)扩大社会基础,就是要争取社会最广泛的支持力量

在社会基础上,执政党较之革命党有更大的包容性。西方国家的执政党为增强自身的合法性,总是以“全民党”自称。“全民党”理论虽然是资产阶级政党以多数人的利益掩盖少数人的利益,但确实能赢得相当一批民众的认同。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因而在包容性上更真实,更容易实施。中国自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社会出现了许多新阶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新阶层的人数越来越多,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历史经验表明,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排斥新阶层会给社会埋下政治隐患。我们党要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必须把新阶层纳入自身的政治系统,并使他们的利益在这个政治系统中能得到直接声张。这样做,既可以杜绝多党制在社会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也可以使党得到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率。中国共产党只要努力扩大社会基础,就能获得最广泛的社会支持力量。为扩大社会基础,一方面可以把新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发展入党;另一方面可以依据法律程序把德才兼备的新阶层安排到政府等权力机关中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3)完善执政体制,就是要科学配置党和国家的权力关系

现代国家是执政党主导的,因而构建执政党与国家的权力关系就成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保证。所谓完善执政体制,主要是指执政党在执掌国家政权过程中形成的体系和机制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这些关系在中国有执政党与人大的关系、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执政党与政协的关系和执政党与各人民团体的关系。完善执政体制,主要是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发生政治生活不正常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执政党与国家的权力关系不正常。所谓苏联模式,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执政党的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现代政治国家是一个权力界限十分明晰的政治制度,执政党与国家的权力关系也相当规范。中国共产党要完善执政体制,进行科学执政,就要从法律制度上规范执政党与公共权力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和配合,而不是“摩擦”或“代替”。以这样的理念加强执政党建设,才能理顺执政党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执政体制与执政方式有密切的关联。完善执政体制,需要把科学的执政方式制度化和规范化,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4)改革执政方式,就是要发挥好执政党的政治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从宽泛的意义来理解,这些领导要素都属政治领导。按政党政治的功能,政党领导主要是发挥政治领导的作用。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形态中,执政党发挥好政治领导作用需要以科学的执政方式为条件。所谓执政方式,简而言之,就是执政党领导国家政权的方式,涉及的内容“包括执政党介入国家权力系统的方法、途径,党和国家的权力关系,党在权力系统中的权力运作模式,行使权力过程中的防错纠错机制等”[1]。在现代国家制度中,国家是机器,政党是精神,执政党决定着国家权力运作的效率和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党改革执政方式,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对国家政权的主导作用,运用国家权力实现政治目标;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各级国家政权机关的作用,不能以党代政。根据我国六十多年的执政经验,中国共产党改革执政方式,主要是建立“一个核心、三个党组”的机制,其关键点是执政党要成为国家权力关系中的政治核心,对国家政权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保证党的政治目标的实现。

(5)运用执政资源,就是要提高执政党执政的有效性

任何政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政治目标,都会关注执政的有效性。有效执政,通俗地说,就是执政党治国有方,卓有成效。有效执政可以有多种途径,而运用执政资源是一个便捷手段。所谓执政资源,就是一个执政党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因素和条件。执政资源是天然存在的,执政党只要加以利用,就能降低执政成本和取得巨大的政治效益。如执政党可以利用历史资源、权力资源、组织资源和政治资源等。运用执政资源提高执政的有效性,是世界上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苏联共产党发生演变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不仅不注意运用执政资源,反而逐步放弃执政资源。过去,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过程中是能够利用执政资源的,但还不够自觉。胡锦涛总书记在论述执政理论的过程中提出了“执政资源”的概念,就是要求我们党充分挖掘和利用执政资源为实现政治目标服务。

(6)确立执政方略,就是要执政党把握治国理政的大局

执政方略是一个执政党的治国大思路,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方向,规范着国家的政治体制,整合着社会的利益。研究执政方略的目的,主要是要求我们遵循人类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指出国家的前进方向,依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实现人民当家做主,遵循社会主义价值观分配社会财富,运用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因此,我们党确立执政方略应依据社会发展的规律制定正确的纲领政策,依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构建科学的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依据共产主义思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依据社会主义的公正思想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执政党在执政方略上既不能脱离世界文明的大道,也不能脱离本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确立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明确了“一个核心、三个党组”的领导体制,等等,因而反映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宏观大思路。党执政六十多年的经验表明,正确的执政方略能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执政效率,推进社会进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3.执政理念功能的理性解析

执政理念作为执政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既涵盖、体现在执政行为与执政实践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同时又反过来对执政行为、执政实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执政理念能否被社会广泛认同,直接关系到一个政党能否获得执政的合法地位。一个执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有明确的科学执政理念。随着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夺取政权的党发展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政权的政党,从搞计划经济的党发展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政党,从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党发展成为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党。与之相适应,执政党必须要加强自我改革,实现自我转型,把党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党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

(1)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有利于革命党向执政党全面转变

我们党在夺取政权之后就成为了执政党,但在执政的过程中仍然沿用革命党的思维方式,因而没有实现向执政党的完全转变。革命党的理论与执政党的理论虽然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由于环境和任务的不同,因而其内涵和要求也就不同。我们党执政已经六十多年了,实现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完全转变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需要,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需要。实现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前提条件是实现革命理念向执政理念的转变。以革命理念指导党的建设,就会延续“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的做法,甚至要强化阶级斗争。以执政理念指导党的建设,就要扩大社会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厘清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构建科学的执政体制。事实上,只有全党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才能真正实现革命党向执政党的全面转变,才能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有利于加快实现执政党的现代化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我们党不仅有一个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任务,而且有一个从传统政党向现代政党转变的任务。我们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具有其他政党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品格。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我们党是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诞生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党之所以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内的农民太多,党处在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之中。在“左”倾思潮泛滥的年代里,党内出现了权力高度集中,不讲民主,个人说了算,甚至出现对党内同志残酷打击和迫害的情况。实现传统政党向现代政党的转变,需要我们党引入制度、法制、科学和程序等观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理念,体现了我们党追求政党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我们党只有以这些具有现代政治文明的执政理念治国理政,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3)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有利于全面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执政能力,包括掌握国家政权,协调各种政权组织的相互关系,管理国家事务,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解决社会矛盾等方面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方面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需要构建科学的执政体制。构建科学的执政体制需要用科学的执政理念来指导。我们党在过去执政过程中的一些失误往往与非科学的执政理念有关。如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直接控制工、农、商、学、兵,就造成了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在科学执政理念指导下,执政党与国家的政治关系才能趋向合理,才能提高执政的有效性,才能顺利实现政治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以科学的执政理念构建执政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