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好莱坞制片厂制度及主要特点

好莱坞制片厂制度及主要特点

时间:2022-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塞纳特在他的制片厂制度里最重要的是确立了他的制片人专权,他对影片的每个环节都有绝对的权力。英斯、塞纳特等人采取的制片方式,正是后来好莱坞成熟的制片厂制度的雏形。(二)制片厂制度的主要特点电影制片厂比照商品生产规则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

一、制片厂制度

好莱坞,制片厂首先根据工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选择类型电影项目开工,将电影生产流水线上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岗位都作了精细的分工。其次,它们把制片人确定为整套流程的主管,负责挑选和管理各个部门的领班。再根据“商品=产品+品牌”的公式,建立明星制度,成为名副其实的“梦幻工厂”。

(一)制片人的发明

1912年起,启斯东制片厂老板麦克·塞纳特为了应付电影艺术和技术的复杂化,决定采取工厂的流水线方式制作电影。这套制片流程先是由专门的编剧部门来出主意,提出一个基本意图,然后经剧本会议设计符合这个意图的故事和人物,再由噱头部添加滑稽场面和情境,最后投入拍摄。在启斯东制片厂里,每个演员根据其外形和演技特长,被规定在某个类型里,如有演专门受人捉弄的警长的、演花花公子的、演模特儿的等,还有一队队丑态百出的启斯东警察和一群群身穿游泳衣的启斯东女郎也永远会在影片中出现。塞纳特在他的制片厂制度里最重要的是确立了他的制片人专权,他对影片的每个环节都有绝对的权力。

1916年起,独立制片人兼导演托马斯·英斯基本上不再自己动手拍片,而是组织了一批导演根据他所写的分镜头剧本去拍摄,他对每一个镜头都做出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导演必须严格地按照他所写的去做。停机后,再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剪辑。在英斯的方法中,制片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前期制作)首先由编剧部门按照制片人所选择的故事写出文学剧本,导演们写分镜头剧本,并送英斯审查后盖上“按写下来的拍”。然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拍摄阶段,在制片人的监督下由导演执行制作。第三个阶段,组合阶段(后期制作)由剪辑师去完成。这就使制片公司内各部门在严格的等级统治和细密的分工合作下,以福特式流水线的方式被组织起来,生产出大量模式化、类型化的影片。

英斯、塞纳特等人采取的制片方式,正是后来好莱坞成熟的制片厂制度的雏形。

(二)制片厂制度的主要特点

电影制片厂比照商品生产规则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

1.以制片人为中心。制片人是影片的负责人,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他们进行市场调查,探寻各种观众的欣赏口味以确定自己影片的拍摄方向;捕捉和跟随观众的视觉、心理需求的变化改变影片的叙事策略;征求对影片的意见,如询问哪种结尾哪种开头更能使观众有兴趣。他们有权改动剧本,有权选择演员,有权撤换导演。他们审看样片、决定取舍。

2.专业分工,集体创作。一部影片的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录音、道具、化装、服装和宣传销售都按照签约合同各负其责。“编剧部门有提出意图、结构主要情节、添加次要情节、写对话、加噱头等各个专门部分,由各种专家主持其事”;导演部门有主要导演,还有专门负责指导战争场面、歌舞场面、竞技场面、特技场面拍摄的助理导演;演员部门有专门负责发掘演员的专家,演员又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他部门也都分工精细,并雇用各种专家专司其职。

拍摄电影所需要的业务和服务,在好莱坞都有专业公司提供,有提供道具的,有出租机械设备的,有做电影片头、字幕的,还有从事音响声效的,尤其是那些专门为电影业提供贷款的银行更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为电影业内人士服务的经纪人、律师和会计师更是多如牛毛。

3.推行明星制度。重视明星在影片中的诱惑、号召力量。电影明星的产生是因为他强化了电影自身的商品价值,符合制片人谋取商品价值的最终目的。

4.形成大而全的电影集团。电影垄断性企业掌握着巨额的拍摄经费,建设电影业所需的一切设施,拥有水银灯辉煌的巨大摄影棚和广阔的外景地,以及制作巨大布景的能力。这为类型片的连续生产和拍摄高额成本的“重磅炸弹式”巨片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三)制片厂制度保障电影市场化生存

制片厂制度的运作机制稳定了电影这一不稳定的行当,有效减低了电影作为无形产品的固有风险。就每一部具体的电影来说,它是没有经过检验的商品,谁也不敢保证它的上座率,前一部电影在票房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下一部影片会同样博得喝彩。实际上,制片人每拍一部电影就等于在下一次赌注。如弗兰克·卡普拉所言:“只有泯灭掉制片人和导演个人的创造才能,才能把大规模生产方式成功地运用在电影制作业上,生产出完美的产品。”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业采取一种崇尚个性创新性、艺术性的作者型电影生产方式。它的具体体现是: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占主要地位;导演在创作时主要关注的是表现自我;导演在影片的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控制作用。作者型生产方式使我国电影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生产层次上,欠缺富有竞争力的标准化产品体系,因而始终无法在经济效益上同好莱坞乃至中国香港、日本相比。

中国电影要发展,也必须实施大制片厂制度,鼓励企业开办电影制片厂,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不仅增加影片的生产数量,而且提升影片的艺术质量。要注意的是,不是把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凝结成一个更具威力的“拳头”而形成新的垄断局面,应该是电影行业发展的市场化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