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和首要内涵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和首要内涵

时间:2022-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首要内涵是发展;我们党担负着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首要任务是发展;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要的是解决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

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和首要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首要内涵是发展;我们党担负着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首要任务是发展;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要的是解决发展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就必须深刻认识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发展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和首要任务,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面对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面对着综合国力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在这场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无法回避的全球范围内的大竞争中,无论是哪一个国家,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高度重视发展问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实践主题。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能否发展起来,能否实现现代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离实现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致力于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务。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离不开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较量中掌握主动权,离不开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离不开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要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上。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当代中国的实践主题。

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重要经验的概括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党始终坚定地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之所以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只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够继续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由党所处的历史地位的变化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然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特点,准确把握党的使命任务,准确把握人民的利益诉求,制定和实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努力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民利益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通过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不断实现人民利益。

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凯歌行进,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党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特点作了精辟的阐述:“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明显加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增多、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总之,这是一个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时期,是一个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验看,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导致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衡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1]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机遇难得,发展任务艰巨。为了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就需要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发展的内涵,需要在改革与战略选择上进行转型和升级,进行综合、全面的改革,实现系统的、科学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