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鄱阳湖的开发利用

谈鄱阳湖的开发利用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谈鄱阳湖的开发利用王耕今1983年我曾对鄱阳湖进行过一次调查,写过一篇《鄱阳湖开发利用刍议》的报告。②设立了鄱阳湖管理局,加强了渔政管理。不仅产量减少,而且大鱼减少,小鱼增多,有的一斤达1000多尾。治理鄱阳湖,开发利用鄱阳湖,是江西省圈土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利用本省优势发展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
谈鄱阳湖的开发利用_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

谈鄱阳湖的开发利用

王耕今

1983年我曾对鄱阳湖进行过一次调查,写过一篇《鄱阳湖开发利用刍议》的报告。这次又到了沿湖的余干、都昌、湖口等县,观看了清浊分明的湖江分界,了解了一些近两年湖区的生产情况和问题。

近两年来,江西省各有关部门在对鄱阳湖的综合考察和保护、利用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①对鄱阳湖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提出了山江湖综合治理的方针。②设立了鄱阳湖管理局,加强了渔政管理。③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了生产的全面发展。1983年来鄱阳湖正是大水之后,康山垦殖场正在进行复堤工程,现在圩堤完好,面貌一新。但鄱阳湖的管理和湖区生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1.湖水暴涨暴落。据历史记载,湖口最高年水位为21.7米(吴淞标高,下同),最低年为12米,相差9米多,影响湖水量300多亿立米。这种状况造成频繁水旱灾害(近几年每年水灾达600万~700万亩,旱灾300万~400万亩),农业生产不稳定;草洲钉螺无法控制,使70年代已基本绝迹的血吸虫病在沿湖8个县中患病人数又有增加,沿湖8县复感人数达12万多人,牲畜感染率达20%~30%;水位不稳,影响航运。目前水位为15米,60吨的船只,已不能在新建、南昌、余干、永修、进贤等县城靠岸。

2.鱼产量逐年下降。1983年鱼的总产量为52万担,1984年降为42万担,1985年预计在40万担以下。不仅产量减少,而且大鱼减少,小鱼增多,有的一斤达1000多尾。鱼的品种也在减少,如鲥鱼、黄尾鲩鲴已很少见,上市鲥鱼每斤价高达300元,胭脂鱼已基本绝迹。造成鱼产量减少,质量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湖水暴涨暴落,鱼的产卵场水温低,影响鱼的繁殖。②渔船和网具增加,渔船发证不严,现发证渔船达1.5万只,其中新增加的渔船2000只,另外约有无证渔船5000只,过去每船有网4~5部,现在有的达20部,渔船多是3~5马力的动力船,昼夜作业,捕捞过度。③有害渔具有增无减,1983年有害渔具(定置网、迷魂阵、崭春纪等)有809部,1984年查收烧毁600多部,年底却增至9246部,1985年已达1.5万部,越烧越多,无法禁止,而且还有“毒鱼”“炸鱼”“电鱼”等现象,严重地破坏渔业资源。④江河拦河筑坝破坏了鱼的回游规律,也使鱼的产量减少。⑤工矿污染,工矿废水进湖,从余干瑞洪至南昌的金盆、银盆、财神、交里等港,鱼已很少,有的鱼已污染变味,不宜食用。永平铜矿的废水污染了乐安河,不仅鱼已绝迹,而且草也难以生长。

3.鸟类减少,据湖口当地老年同志反映,现在鸟类比过去减少了很多,值得注意。这里是国际组织“人和生物圈”确定的自然保护区,鸟类减少,意味着我国物种的减少,影响遗传工程的发展,也会在国际上造成不好的影响。

治理鄱阳湖,开发利用鄱阳湖,是江西省圈土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利用本省优势发展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

1.治理鄱阳湖的方针。1985年,我曾提出过山林川泽综合治理鄱阳湖的意见。这同省里提出山江湖综合治理的方针是完全一致的。科学家认为“森林、草地和农田三个生物学系统,是构成地球经济系统的基础,它们还可以改造第四个生物学系统——渔业”([美国]H.威特沃:《粮食生产前途和资源选择》)。治理鄱阳湖不能就湖论湖,治理的基础是在山丘坡地上植树种草和科学地使用农田。山丘坡地都披上了绿装,就可以减少山洪暴发,江河可不致暴涨暴落,湖水自可稳定。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必须动员千百万人有计划的种草种树并科学地使用田地,把治理鄱阳湖同农林牧的生产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当前生产和长期利益结合起来,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2.保护水产资源,发展水产事业。一个水域,无论是湖区还是内海,过度捕捞,只捕捞不养殖,特别是有害渔具的捕捞。必然造成对资源的严重破坏。舟山群岛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基地,因为机船增加,捕捞过度,不仅每只船捕获量降低,而且总产量也逐年减少,1984年的总产量仅及1965年的90%,其中大黄鱼减少90%,小黄鱼减少70%以上,这正是资源破坏的结果。对于使用有害渔具捕捞,应该严厉禁止。有害渔具,多是国营工厂生产的,应禁止工厂生产这些有害渔具,查获了渔民使用有害渔具,除处罚渔民外,还应该处罚生产渔具的工厂,处罚应该重一些,哀而不伤的处分,是禁止不了厚利的有害捕捞的。据了解,基层干部对使用有害渔具,多是不闻不问,甚至包庇,因此,对干部、对渔民应进行渔业法令政策的教育,使干部负起监督的责任,渔民自觉的不用有害渔具,渔船数量也要控制,增加过多,有害无益。我们要从捕捞渔业转为养殖渔业,日本叫栽培渔业。日本栽培渔业的产量已占总产量的75%,大大超过了自然捕获的产量。鄱阳湖沿湖的围堤已在发展养殖渔业,但技术落后,操作粗放,每亩水面产量只40~50斤,远不如南京地理研究所在太湖搞的亩产1000~2000斤鱼的水体农业(详见1983年10月22日《光明日报》),也不如湖、广、江、浙塘鱼的产量。这说明江西潜力很大,经过努力,有条件赶过他们。安徽科委的同志说:“养殖业是永不熄灭的产业。”养殖代替捕捞,是渔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3.反对围湖造田。1983年我曾提出过这个方针,省里也已经确定,但有的地方还要求围湖,对这些地方的同志应做耐心的说服工作。围湖将使湖面和草洲缩小,洪水来了自是破堤,或者淹其他地方,或者把水挤到长江里去,枯水时期草洲缩小,减少畜、禽和鱼的产卵基地,对鸟类的聚集和栖息有很大影响。围湖造田,是“以粮为纲”的产物,能多收些粮食,但要增加冬春修、夏秋防,增加防洪抢险的工作量,从经济上讲也不合算。如湖北省鄂州围了梁子湖,每年可收稻谷3000万斤,但需支出排灌电费700万元,只此一项每斤稻谷即合0.233元,还不算其他工本费,而且还减少了水产。鄂州算清了这个账,1984年退田还湖2万亩,退耕还林4000亩,退粮还耕5000亩,退地还麻1000亩,粮田共减少3万亩,粮食却比1980年增产两成多,收入也显著增加。鄂州围湖、退湖的教训和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4.全面发展湖区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是治理鄱阳湖的重要环节。有的农民已突破了传统的、粗放的、单一经营的农业,走向综合发展的农业。综合农业就是用生态学的原则和系统论的方法经营的农业,是投入少、产出多的高效益的农业。东乡红星垦殖场把农林牧渔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用牲畜粪便、杂草和垃圾生产沼气,供给能源,对农产品进行多层次的利用和深度加工,获得了很高的效益,为发展综合农业做出了榜样。但是,按这个地区的优越条件来说,多数农民生产水平都不算高,人均收入还相当低,湖口县1984年人均收入只有220元,比全国人均收入低37%。因而有必要用综合农业来改造传统的、单一经营的农业。

5.为了稳定鄱阳湖水位,在湖口建设闸坝控制湖水吞吐。江西雨季在四、五、六月,五河来水,正是江水枯水时期,可以排出湖水,七、八、九月江水上涨,空湖接纳江水,把湖水控制在18米,这样便于对湖的保护管理利用。但建闸的位置、闸的基础、如何控制水的吞吐、开闸放水时间是否来得及、机电抽排是否有可能,等等。这些情况还需要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提出具体数据,再制定方案。

6.把鄱阳湖治好、管好是一件关系到多方面的复杂工作,需要有一个机构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调解各方面的矛盾和争端,并通盘考虑湖的治理和利用。但现在已有的鄱阳湖管理局附属于农牧渔业厅,担负不了这样复杂的重大任务。为此,建议研究如何加强湖管局的机构,使它足及统管鄱阳湖的治理和保护利用的工作。

(原载《农业经济丛刊》1986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