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计方式的调适

生计方式的调适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生计方式的调适双海子社区的裕固族村民在搬迁之前基本上全是纯粹的牧民。生计方式的彻底变化对于他们而言是巨大的挑战,来自牧区的村民几乎没有农业种植经验,所以当时政府按照每人5亩的标准划分土地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嫌地多。到搬来的第四年,在村民的不断摸索和学习下,农业种植才能稳定地收回成本。
生计方式的调适_中国民族学·第12辑

(一)生计方式的调适

双海子社区的裕固族村民在搬迁之前基本上全是纯粹的牧民。老家有限的生产生活资源使得他们在搬迁的橄榄枝伸来时不得不选择离乡离土,阔别祖祖辈辈生活的草原,离开成群的牛羊。

初到双海子时,荒滩一片,不见一点绿色,人们在自挖的地窝铺里住了一年,同时建设着新的家园。2000年住房建设基本完毕以后,才开始把适应的重点转移到自己的身份——农民上来。生计方式的彻底变化对于他们而言是巨大的挑战,来自牧区的村民几乎没有农业种植经验,所以当时政府按照每人5亩的标准划分土地时,很多人都不理解,嫌地多。学着种地的年头,不知道下种、除草、打农药的时令,村主任回忆说:

刚来的时候一亩撒下去60斤种子,收上100斤粮食,还搭上了化肥、电费、人工,但村民们还是安慰自己说“赚到了”。大伙都把地包给农区的人,人家农区的懂技术,我们不懂,常把二胺当成尿素,把尿素当成二胺。(GM,男,42岁)

正是这种乐观精神使得人们在最初那些艰苦的岁月中坚持下来。到搬来的第四年,在村民的不断摸索和学习下,农业种植才能稳定地收回成本。有些外地的汉族农民来双海子租地种植,他们的耕作成果和农业收入,加上近年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以及对移民和人口较少民族的有力帮助,促使他们逐渐将生活的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随着对农业生活的适应,他们渐渐深信土地里能够产生经济价值,要种好地还得懂科学、学技术,所以对于张掖市或者肃南县组织的农民培训,村民都积极参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